宁夏许多山区农村的青壮年或为生计、或为供子女上学,背井离乡。他们的身后留下一个个年老体衰、艰难度日的孤独身影——农村留守老人,守着一个村,守着一个家。他们自己种田打工维持生计,自己去医院看病照顾自己,跟自己说话安慰自己。
(一)
2019年1月3日上午,西吉县震湖乡党岔村西湾组。
64岁的南怀都坐在火炉旁的小矮凳上抽着烟,62岁的老伴姚春梅躺在炕上小憩。
地里的活计忙完,上学的孙子还未归,难得的闲暇。
自小儿子移民搬迁至银川后,南怀都一直跟大儿子生活。但5年前,大儿媳意外去世,大儿子受刺激,留下5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一走就是3年。
“不知道去了哪儿,找也找不到。”姚春梅说。前年,民政部门把在收容所找到的大儿子送回了家。而老两口等来的不是家人团圆,而是暴力相向。大儿子每天都打姚春梅,拿着菜刀在家里肆意砍砸。
一位留守老人在晒太阳
“我抱着孙子躲在炕脚,一动不敢动。”提起过往,姚春梅泪眼婆娑。
没过多长时间,大儿子再次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信。
抚养孙子,日常生活所有的担子都落在老两口的身上。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他们担负起养家糊口的压力。
南怀都家里种了12亩田,小麦留着自己吃,洋芋胡麻苞谷用来卖钱;姚春梅边照顾孙子,边在村里打散工,喂养2头牛,勉强度日。
“年龄大了,病也多,每天药不离身,一年挣得不到1万元,买药吃饭就得大几千。”南怀都说。
在政府危房改造项目帮扶下,南怀都盖了两间新房。他2017年只身去银川打工,在工地上干活整一年,还清了1万多元债务,落下了胃病。
“2018年住了两次院,急性胃炎、胃溃疡。”南怀都说。在医院吊针7天,他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老伴要在家照顾孙子。吊针的时候不敢睡觉,怕睡过头,没人帮忙喊护士;吊完针,自己去医院附近小卖铺买点饼干面包充饥。
“人老了,体力精力都跟不上了,干活很吃力。”南怀都说。
2018年11月,他和老伴要把地里的玉米拉回家。行至家门口的陡坡,车上玉米过重,三轮车行驶缓慢,老伴下车去后面推车。而在这一过程中,南怀都出现短暂性昏迷,松开了油门。车后滑翻车,姚春梅躲闪不及被压在了车下。这时,南怀都才恢复意识,把老伴从车下拉出来,收拾好玉米,开车回家。
一次意外让南怀都后怕,他不怕自己生死病痛,却怕自己倒下,不能照顾年幼的孙子今后生活。
(二)
1月2日16时,西吉县红耀乡红耀村党支部书记谢世泊看到76岁的刘宗汉拄着拐杖从村里的小卖铺出来。
“叔,你买啥了?”谢世泊问道。
“买了几袋方便面。”
“有啥困难记得跟我说。”
说完话,刘宗汉拎着方便面往家走。西吉下了几天的大雪,雪还未融化,白茫茫一片。刘宗汉每走一步都特别小心,谢世泊看着老人的背影,觉得人老了真的特别孤单。
回到家,刘宗汉用右胳膊压住方便面,左手撕开包装,把面放进锅里,煮熟后左手端起锅灶,把面、汤一股脑倒进碗里,案板上狼藉一片。
刘宗汉的右手2018年7月份骨折,做饭、打扫、穿衣、吃饭都靠左手完成。左手没办法拿筷子,他就用勺子,连面带汤往嘴里倒。
“那天刚下完雨,我想出去转转,刚出院门滑了一跤,摔倒时右手撑地就骨折了。”受伤后,他赶忙给在县城工作的女儿打电话,女儿赶回来带他去医院治疗。“为了方便照顾我,大女儿让我住她家,但在女儿家住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2018年12月,刘宗汉回到了村里生活。
刘宗汉家有6个孩子,4个女儿外嫁,大儿子为了供孩子上学去了西吉县城打工,小儿子在广东打工。
刘宗汉一直独居,“想过搬到县城跟孩子们住,但是城里房子租金太贵了,付不起。”
吃喝儿女都在操心,但刘宗汉很怕自己在家发生意外无人知晓。
2018年3月10日凌晨1时,刘宗汉的鼻子突然出血,拿卫生纸塞住,接着去睡觉。谁知血却一直不止,他赶忙叫醒了探亲在家的孙子。等孙子去外面联系好去医院的车,刘宗汉已经流了小半脸盆的血。“头晕得都快爬不起来了,幸亏孙子当时在家,如果他不在,那就坏事了。”刘宗汉说。
刘宗汉被送去医院检查,是鼻腔血管破裂。
而类似的鼻腔血管破裂后来还发生过一次,幸运的是,当时恰好有人在身边。“不是每次意外都能那么恰好,不然晕在家里几天都没人知道。”刘宗汉说。
从刘宗汉家的山坡上走下来,记者回首,正好看到送客的老人缓缓转身,每一个动作都很吃力,步履蹒跚地向前走着。夕阳静默,将老人的背影无限拉长,孤独凄凉。
(三)
到西吉县震湖乡党岔村元湾组李兴堂家时,老人正在打扫院内的积雪。
看到有人来,他显得特别高兴。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邀请来人一起进屋坐。
从院子进屋门,他会换鞋,室内是家居拖鞋,室外是干活布鞋。屋内摆放着2张单人床,一侧住人,一侧堆放杂物。“这是民政部门发的棉大衣,地上放的米面油是政府捐助的,那套茶具是自治区60大庆时政府送的。公家养着我呢,饿不着冻不着。”李兴堂说。
李兴堂家有3个孩子,大儿子移民搬迁到了银川,小儿子在石嘴山大武口打工。老伴去世已20年,他一直独居。
桌子上摆放着吃剩的饭菜,是一小碗腌菜。李兴堂说,他一天只做一顿饭,早上开水泡馍,晚上熬点粥泡着饼子吃,偶尔吃点面条。日常去乡上买东西,70岁的李兴堂会骑着两轮重型摩托车,绕着山路去采购。“去年下半年发现眼睛不太好了,看东西有点模糊,不敢骑摩托车就走路去。”
从村里去乡上,买药、买菜、买馍,李兴堂要走1个小时。
2018年9月,李兴堂搬进了危房改造项目给盖的新房,村里老人家里都是炕,他的家里却是床。
掀开床单,记者看到了李兴堂的床。3块木头、2块砖、几个废弃凳子、箱子堆砌而成,床板上铺了一床褥子、两三条旧床单。“住进来一个多月,床塌过一次,我又重新垒跺好,再没塌过。这些都没啥苦的,就是有点孤独。” 李兴堂说。
儿女们每个月会给李兴堂打一次电话,平常,他就一个人在家。“家里穷,别人也瞧不起,平时不出门,就在家里坐着或者看看电视。”但其实很多时候,李兴堂是在一个人淌眼泪。“每天都会哭,自己跟自己说话,一个人太孤独了。”说着话,李兴堂的眼泪就下来了。
年老体衰,但在农忙季节还不得不下田地干活
以往种地的时候,有事忙,寂寞情绪尚能有处排解。自从2018年,李兴堂体力不支,没办法种地后,老人感到分外孤独。
“我听说建档立卡户可以申请县里的保障房,我打算申请一套,这样小儿子就愿意回来了,到时候我跟他一起住。城里有了新房,小儿子或许也能讨上媳妇。” 李兴堂期待着。
西吉县是劳务输出大县,2018年劳务输出总数约12万人,将近占西吉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据了解,李兴堂所在的元湾组,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组里只剩6个老人。
李兴堂新房的旁边是他以前住的老屋。屋子已闲置,屋内因无热源感觉分外冷,窗玻璃四处破损,门上的窗户不能关紧,有两指宽缝隙。“是搬进新家后,窗户才坏的吗?”“不是,已经坏了很多年了,这屋夏天都冷得很,冬天更冷。”李兴堂说。
…………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农村留守的老人们身体上受着劳累,心里受着煎熬。但他们仍惦记儿女的不易,怕给儿女添麻烦。
“儿子一家子也都是打工为生,还要供孩子上学,不容易,我自己一个人能行。”南怀都说。
“儿子靠卖馒头养活两个读书娃,生活不宽裕,我好着呢,不用他们操心。”刘宗汉说。
“儿子一个人养着一家,家里4个孩子,我有吃有喝,不给他们添麻烦。”李兴堂说
“人疼人总是往下看,不往上看,父母疼儿女,爷奶疼孙辈。”西吉县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说,“农村留守老人是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希望我们各方可以给予关注关爱,让他们可以生活得更温暖,不要害怕不要孤单。”
记者手记:采访的三位老人都是村里的贫困户,但由于有党和政府各项政策帮扶,老人们温饱都不愁。房子享受危房改造补贴,住的都是新房;每个月低保养老金残疾人补贴有300元左右,每年还有来自民政、对口扶贫单位的各项慰问。但精神上的孤独却深植于心,无处可解,希望儿女能多回家看看,也希望社会各界可以给予更多关注,我们的为老服务可以让农村老人得到更多的专业陪护和精神慰藉,让他们真正老有所乐。
摘自《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