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俊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在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病患除了使用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之外,还需要使用手术的方法对病患的病情进行治疗[1]。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所形成的创伤比较大,病患手术的应激性跟普通的手术相比会更强,而心脏的做功量以及代谢的速度也会比较高,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对麻醉的效果要求比较高[2]。目前临床上对病患所使用的麻醉药物比较多,本文研究探讨了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选择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麻醉的方法以及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男17例,女13例,年龄54~67岁,平均(60.5f2.1)岁;观察组中有男18例,女12例,年龄54~68岁,平均(61f2.3)岁。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以病患在手术开始之前12小时要开始禁止饮水,在进入手术室之后对病患的心电情况进行监控,同时检测其心率、血氧的饱和度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对病患进行吸氧的处理,并对静脉通道进行开放。在病患的桡动脉进行穿刺和置管的处理,在进行插管之前的5分钟对病患进行麻醉的有道,使用的药物为咪唑安定,剂量为0.03 mg/kg到1 mg/kg,维库溴铵,剂量为0.1 mg/kg。对照组病患使用的麻醉药物芬太尼,使用的剂量为10 ug/kg,使用微泵泵入对病患进行维持性的麻醉,泵入的速度保持在0.04 ug/(kg·h);而观察组病患则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使用的剂量为5 ug/kg,使用微泵泵入对病患进行维持性的麻醉,泵入的速度保持在0.03 ug/(kg·h)。
对比两组病患麻醉的效果以及麻醉的安全性。麻醉的效果主要观察病患手术后清醒的时间、气管拔管的时间以及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而麻醉的安全性主要观察病患在麻醉的期间有没有出现呼吸抑制、头晕以及心动过缓等相关的不良反应。
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主要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计量的资料使用(±s)表示,计数的资料使用%进行表示,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观察组病患手术后清醒的时间为(3.14f0.57)小时,气管拔管的时间为(9.11f1.23)小时,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为(0.89f0.23)小时;对照组病患手术后清醒的时间为(5.87f1.14)小时,气管拔管的时间为(13.64f2.11)小时,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为(2.18f0.89)小时。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麻醉的有效性要高于对照组病患麻醉的有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麻醉的有效性对比(±s)
表1 两组病患麻醉的有效性对比(±s)
组别 手术后清醒的时间 气管拔管的时间 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观察组 3.14f0.57 9.11f1.23 0.89f0.23对照组 5.87f1.14 13.64f2.11 2.18f0.89 t 2.41 2.44 2.42 P 0.023 0.025 0.038
心血管疾病病患由于病情比较复杂,其手术的过程也需要较高的技术和处理能力,因此对麻醉效果的要求也比较高[3]。目前在临床上常使用的麻醉药物有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等,而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产物,这两种药物都是μ阿片受体的激动制剂,但是两种药物在麻醉的抑制性、麻醉的效果以及受体的亲和力等方面都有所区别。舒芬太尼跟芬太尼相比,会具有更好的脂溶性,通过静脉注射之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渗透到病患的生物膜当中,因此使用舒芬太尼对病患进行麻醉有道之后其血液动力的稳定性会比较好。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麻醉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病患麻醉的效果;而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要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