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

2019-03-13 10:31杜奕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李清照

杜奕

摘 要:李清照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南渡词人的代表人物,本文将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中浅析易安词中“愁”字意蕴。并将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大部分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情感经历进行探讨研究,最后阐释易安与以往写“愁”诗人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李清照;愁;南渡前后;李清照生活、情感经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2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因为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她所作的《易安集》、《漱玉集》等也被世人流传至今。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南渡前的词因为她幼时深处闺中,家教良好,嫁与赵明诚后也是琴瑟和鸣,所以她前期的作品中自然风光多妩媚娇娆,离别相思多一些闺中情思。而后期因为金兵南下,汉人士族在靖康之耻后纷纷南渡。然而她和丈夫仓皇南渡避患,丈夫也早早离她而去了。在她经历过家国灭亡、政治诡谲,以及个人再嫁受骗,家财被盗之后,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词中更多充满了凄苦悲凉,伤时感怀,怀念过往,怀乡悼国的情感。

因此,建炎南渡不仅给李清照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我们可以由此将她的词作品评分别成了两大部分进行探讨研究。

一、从南渡前分析李清照的“愁”字意蕴

南宋前的李清照是涉世未深的闺阁少女,家教良好学识丰厚,年少成名。而后又遇到了与她琴瑟和鸣,志趣相投的丈夫,嫁人前后,她的词作也可以分为两小部分。

1、未婚少女的“愁绪”体现

李清照未嫁之前便可看出她的家世底蕴对她文学素养熏陶已久,也是基于她幼时不曾体味过饥寒交迫的生活经历才有了她前期娇俏活泼,清丽婉约的《如梦令》二首。然而俏皮可爱,趣致横生的作品在她整体的诗词生涯中却并不占多数,即使有年少的天真和简单易得的欢喜,但因着家道中落,父亲仕途未明也会心生愁绪。《玉楼春》便是一首:

《玉楼春》

宋朝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词中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 花花苞的美好,一簇红梅跃然纸上。而这首词与别的咏梅诗词不同之处则在于,李清照直接从梅花含苞娇艳欲滴的状态直接跳到了写梅花将败的颓废景象,让读者心生疑问。

闷损阑干愁不倚中的“愁”,表达了李清照表面咏梅兴叹,实则内心受到难言的愁绪苦楚,对将来的迷茫,以及对家道中落的辛酸无奈等等复杂的情感交织。也便能理解了她的“憔悴”“愁不倚”,年少懵懂,许是一点不安便能引发闺阁少女的多愁善感,她哪知那时的她的愁只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是淡淡的闲愁。

疑问到此而解,这才有了闺阁少女于梅花凋敝之“愁”、于家未来之“愁”、于前路未明之“愁”。

2、婚后少妇的“愁绪”体现

说到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不仅都是学识渊博,出自书香之家,而且更难得的是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收藏书画金石。但因两家家族正值没落的下坡路,所以素来贫寒。但是贫寒并没有对他们夫妻二人造成什么影响,反而更是如胶似漆。即便只是短暂分离,也只见相思愁绪。这愁绪在李清照很多作品中都呈现过,想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大家都不会陌生: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时的愁,明明白白被展现在读者眼前,在竹席泛着凉意的秋天傍晚,远远在藕池那边款款走来一位少妇,粉红的荷花渐渐残败,在荷花残留的余香中,她轻提衣裙,登上小舟,抬头仰望天空以排遣愁绪,却只见白云悠悠,无人来信,大雁飞回,月归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就像这边的她与那边的他一样,一样的相思,却分于两地哀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此类的愁绪在李清照中的作品中并不少见,像《醉花阴》: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这首词足以看出李清照的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薄雾浓云”对她来说变得特别敏感,“愁永昼”之“愁”,则有一种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一天都将沉浸在无边思愁之中的感觉。

初尝离别之苦,似乎她透出的愁思未免有些小女人情态,而这种愁思也便是最易理解的,人生难得几回愁,相思之愁最难解,谁人没有一个美好的青春愿托与心上人呢?那么这种愁,那种等待之中的急切与焦虑,细品是否有些酸涩的甜蜜呢?

婚后这离别之苦,是寂寞的思愁,也是她于青春流逝之“愁”,于遥思爱情之“愁”,于不堪等待之“愁”。

二、从南渡后分析李清照的“愁”字意蕴

大观元年三月,赵明诚携妻回到青州,夫妻二人开始了屏居生活。然而隐居生活并不长久,丈夫赵明诚就而先李清照一步而去了。国家的动荡和家庭的破碎更是给她难以承受的打擊,她开始四处漂泊。

紹兴二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她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然而却不料想,张汝舟并非良人,家境窘迫再加上他觊觎文物之心,造成了她人生中的又一次极大伤害。

闺阁闲愁,相思哀愁虽动人,但却远远比不上她这已经经历过的、旁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的、一个女子,对于国破家亡的苦愁。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武陵春》: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在李清照之前,可能从未有一个词人能够想到“愁”,可以用重量来形容,那么“愁”,它有重量吗?李清照说,有。其中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用重量衡量,却“愁”的如此精准,深入人心。而在她之后,世人多引用,却再也造不出如此惊艳的句子了。她的对国家动荡家庭破碎的悲哀,都给予在拿孤单破败笨拙不堪的小舟上了吧。如舟如她,那颗小小的心,再也不堪承受更大的悲苦了。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李清照的又一耳熟能详之作,首句连下十四个叠词,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渲染愁情,如泣如诉,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感人至深。寻觅可以依托的事物,却完全找寻不到,扑面而来的凄惨忧戚直逼读者眼前,闻者无不心酸。

她的愁,再也回不到少年时的天真善感,青年时的青春寄托,中年时的离别相思,只是属于她的老年时的悲惨哀戚,也是她于形单影只之“愁”、与家庭破碎之“愁”、于国破哀戚之“愁”。

她的愁,在她一生之中,倾泻无疑。

在历史的长河中,写愁的词人并不算少,杜甫之愁是苦涩的忧国忧民;李贺之愁是年少的仕途失意;辛弃疾之愁是隐晦的壮志难酬;鲁迅之愁是痛心的愤意难平……

唯有李清照,独特而闪耀,她的“愁”是绵长的,是有重量的,是善变的,是深刻的,是多元的。少女的闲愁,思妇的情愁,老妪的浓愁在她的身上皆可阅见,这是属于她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分析》 刘丹 重庆大学 2015.

[2]《从李清照词中浅析女性主体意识》 师婧昭 科教文汇.

[3]《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 陈丽杏 文学教育 2012.

猜你喜欢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性格刚烈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谈李清照词中独特的女性审美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