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

2019-03-13 10:31赵梓盛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在水中央道阻芦苇荡

赵梓盛

周末,漫步于秋日的山脚下,一簇簇摇曳的芦苇在路边池塘里寂寞开放,微风吹来,像踮起脚尖的芭蕾舞女轻歌曼舞,流淌着一股成熟的秋韵。洁白的芦花,如果配上黑色的花瓶,置于书房一角,该会激发写作的灵感吧,我想。想想而已,我向来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周围没有人,静得厉害,世界就剩下我自己了。温暖的阳光打在身上,把我的影子无限拉长。我感觉到孤单,捡起一块石子,抛向芦苇深处,希望弄出点动靜来,打破这秋的寂寥。一只水鸟被惊扰了,从芦苇深处飞向天空,飞的好高好高。天微暗,不透,并不清爽,远不及深秋的苍穹。鸟儿在天空盘旋,我有点后悔打扰它的世界了。我不知道它害不害怕,累不累。到底要去哪。它自己知道吗?它一直盘旋在上,忽高忽低。许是不合群孤单的鸟?许是贪玩掉队的雁?许是只放诞不羁独闯天涯的鸟?无论怎样,它始终都在飞翔。“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最是这秋意,加剧了贾岛诗人的离别愁绪吧。

我见过常熟沙家浜的芦苇,菱荷相间,芦苇密布,九曲十八弯的迷宫中依稀瞥见祥林嫂的身影,想象中只一个蓝布围裙是江南采荷女子的标配吧。曲径通幽的芦苇荡,就是南方水乡的女子,灵秀、干净,让人心生亲近。乘坐一叶小舟,穿行于那些历经革命洗礼的苇丛中,历史的余温触手可及,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脑海里次第浮现。

我见过东营黄河口湿地的芦苇,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满眼的芦苇花,铺天盖地,雀跃热情地挥舞手臂;极目四望,四野茫茫,整个世界都是它们的。没有遮掩,连绵不断,一色的金黄芦秆,一色的乳白芦花,美则美矣,似乎少了一点柔媚了。

记忆最深的自然是故乡的芦苇了,那里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和梦想。

故乡的芦苇总是零散的星星点点,东一簇西一簇的,在河岸里围成几个部落。偶有不合群的芦苇离群索居,却显得更挺拔些,有点意境深长、绝世而独立的意境。不过,对于孩童的我来说,是不懂得欣赏的。一把镰刀在手,芦苇便是黄牛的美味;偶尔惊起丛中的水鸟,惊叫声和翅膀扑棱的声音会让人心里一懔,皮肤马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母亲用芦苇编成席子,炎炎夏日的晚上,拿上它去河边,度过清凉的一夜;冬天母亲用芦苇编成鞋,垫上鞋垫,走在雪地里也不怕,真暖和脚呀。

最喜欢的自然是夏天了,亲水是孩子的天性,芦苇荡里是我们的天堂。寻找鸟窝,吹苇笛,放苇船,捉迷藏,打水仗,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玩累了,躺在浅处的苇丛中晒太阳。傻傻地问芦苇:“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最好呀?”所有芦苇都笑得摇摇曳曳,“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它们的摇曳生成了风,吹皱我童年的梦;说话的那株芦苇,装饰了我童年的记忆。

多年后读诗经里的《蒹葭》,才知道蒹葭就是芦苇呀。古人起了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字,怎么后来就成了芦苇了呢?百思不得其解。

随便自嘲一下,蒹葭我一直读“jian xia”的。小时候读书偷懒,不想费心查字典,很多不认识的字就靠偏旁部首蒙的,错了也就错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相思之佳作,未有过《蒹葭》者,往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终之而不可得。所谓“伊人”,曰情,曰友,曰理想,曰功业,曰境界,曰知识,一切现实中可望而难及的美好莫不如是。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追逐的过程,而不是切实的结果。在水一方,“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抬头看天,低头行路,砥砺前行,莫问前程。也许“伊人”,就在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学习、工作、生活,莫不如此。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风中的芦苇,像一个哲人伫立在水中央,有了自己的思考。摇曳,舞动。柔韧、坚毅,像极了我的母亲。

猜你喜欢
在水中央道阻芦苇荡
芦苇荡里的鸟儿
芦苇荡
相声 宛在水中央
BALCONY
Balcony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不说再见(外一首)
聊城,宛在水中央
道阻且长,漫漫求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