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董小荣 伏旭 安宏 范宾科 李涛
摘要:目的 调查兰州市社区人群对心肺复苏术(CPR)知信行的掌握情况,探讨社区专门培训对居民心肺复苏KAP的影响,为开展全民CPR知识普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专门培训两种方式,自行设计兰州市居民心肺复苏KAP调查表,收集和整理了甘肃省兰州市781名社区居民的基本资料。结果 兰州市社区居民18~30岁人群CPR知晓率高于中年及老年人(P<0.05);大学及以上学历知晓率最高(P<0.05);培训后居民知识得分(14.74±5.33)分、行为得分(18.26±5.36)分和总得分(51.83±10.05)分,较培训前知识得分(5.84±3.18)分、行为得分(5.72±3.38)分和总得分(29.95±5.87)分均有提高(P<0.05)。结论 兰州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晓率低,缺乏CPR理论知识和专业指导;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专业培训有助于提高CPR知识和操作技能。
关键词:社区居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认知现状;知信行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2.03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2-0132-03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S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常伴有呼吸停止,是临床最致命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r resuscitation,CPR)是目前针对心脏骤停最为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尽早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是成功抢救患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只有在4 min内进行有效、及时CPR,50%的患者才有望被救活,10 min以上者,存活几率几乎为零[1]。心脏骤停可能出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尤以院外心搏骤停最常见[2]。院外现场“第一目击者”和及时有效的CPR,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因素[3],而院外“第一目击者”多为普通居民,因此,要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必须依靠全民参与,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4]。为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普及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到2%,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9.8%的存活率[5,6],而兰州地区尚缺乏相关调查及数据统计。本研究调查分析兰州地区社区居民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认知程度及需求的现状,并提出适合本地区社区院前心肺复苏培训方案,以提高现场心肺复苏的水平及能力,为医护人员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并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兰州市辖4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每个区域随机抽取2个社区,每个社区调查居民100人。纳入标准:年龄≥18岁,智力正常,本地常住居民,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因身体状态无法参与调查和技能知识培训。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由研究者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参考国内外文献及201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CPR和ECC指南》自行设计,并通过6位急诊专家审查及修订。调查内容为居民基本资料及心肺复苏知信行(KAP)的掌握情况两部分。KAP包含3个维度:对CPR内容的了解情况(9个条目),学习CPR的意愿和需求(12个条目),现场实施CPR的方法(10个条目)。
1.2.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协助调查组召集居民,被调查居民独立完成问卷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1份,回收率97.63%。首轮调查结束后,随机抽取60人進行初级CPR专门培训,经过一周的培训后,再以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发放60份,回收58份,回收率96.67%。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用(x±s)来进行描述性分析,培训前后的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781名社区常驻居民中,总体知晓率为3.71%,其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和杂志报纸,其中482(61.72%)人选择拨打120等待救援。31~50岁年龄组居民最多,占调查总数的70.29%;性别:男性395人(50.58%),女性386人(49.42%);文化程度:小学32人(4.10%),中学485人(62.10%),所占比例最大,大学及以上264人(33.80%)。
2.2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居民CPR知晓情况 不同性别CPR知晓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加知晓率呈下降趋势(P<0.05),不同学历居民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兰州市社区居民CPR培训前后CPR知信行对比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知识维度、行为维度及总分得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据调查分析,在全球范围内每10万人中会有20~140人突发心脏骤停,而幸存者仅为2%~11%,因此,心脏骤停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公众关注的健康问题[7]。研究显示,在我国因心脏骤停而死亡的人数为每年54.4万人,居全球第1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8]。文隽永等[9]调查发现,70%~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场所,比如工作单位、家里、道路以及其余的公众场所。我国120抵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16.22 min,远远大于心肺复苏4 min的黄金时间,这就表示专业人员到达现场时早已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因此,现场第一目击者至关重要,也只有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调查分析居民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认知程度及需求的现状并进行知识普及和培训有重要意义。
3.1 CPR知晓率现状分析 雷云霄等[10]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于CPR的知晓率以及认知程度极低,本次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调查统计显示,兰州居民CPR总体知晓率仅为3.71%。在不同条件的分析对比中得出,CPR知晓率在不同学历和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高知晓CPR的人数越多,并且18~30岁的中青年人群CPR的知晓率高于中年及老年年龄段,而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学历人群对知识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也会有更高的层次,所以这部分群体居民对CPR的知晓度相对较高,而18~30岁的中青年是人生最易涉猎和接受新鲜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因此,该年龄段居民的CPR知晓率也较高。
调查发现,当发现边有人出现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等紧急情况时,482人(61.7%)的人选择呼叫120等待医院救援,说明社区居民对120急救电话的知晓率高于CPR技术。 覃纯初等[11]也得到了相似的研究结果。该调查研究显示,深圳南山区对120电话的知晓率为86.2%,而对现场心肺复苏要素的知晓率仅为16.4%,表明大部分居民对现场实施CPR来挽救生命的关键性并无认知。另外,部分居民甚至质疑,CPR应该是医务人员的专利,自身并无学习的必要[10]。说明社区居民不仅严重缺乏急救的相关知识,而且急救意识还较薄弱。
3.2 CPR培训前后居民知信行比较 研究表明加强CPR现场培训能提高抢救成功率[12]。本研究3.71%知晓CPR的居民中,其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和杂志报纸,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和急救知识培训,可见电视等媒介传播急救专业知识的力度和广度根本无法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有关机构应组织专业急救人员对需求者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本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居民通过电视等途径了解的CPR知识往往不够专业和严谨。比如电视剧中常常出现医生没有开放气道,且曲肘按压患者胸前的抢救动作,这些信息都是对普通居民的误导。因此,本研究组织专业的急救人员,采用健康教育和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先利用传统教学讲授CPR相关知识,之后通过情景的设定,直观、生动、形象地让社区居民融入到特定的场景中,让其对系统理论和实际操作加强理解和认识,从而能够设身处地思考并解决问题。通过3次情景教学的不断强化,再次调查统计显示,培训后社区居民的知信行得分相对培训前显著提高,可以得出有效的培训能增强居民对CPR的理解和认知。
高血压、心脏病相关知识已被广泛普及[13],所以在发生这些意外时部分居民知道应使用CPR进行抢救,而对急危重伤病患者的处理方法如中毒、车祸、 电击和烧伤等知识所知甚少。因此,在社区居民中普及CPR知识并进行培训十分必要。我国居民对疾病的认识往往缺乏前瞻性,大部分人只有在患病后才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缺乏预防意识,对于急救知识的了解也在患病后,这在处理一些比较严重的意外事故中是不科学、不规范的,有些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日常中社区居民应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有利于自身以及家人朋友的健康。
综上所述,经过专业培训且有急救能力的“第一目击者”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本次研究显示,兰州市居民关于CPR的知识水平较低,经过培训和情景教学后知信行水平均有提高。因此,应在更多的社区开展CPR相关培训,提升社区干预效果,向全民普及心肺脑复苏急救知识,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Hua W,Zhang LF, Wu YF,et al.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9,54(12):1110-1118.
[2]安荣成,宋娟娟,吕信鹏,等.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和现状[J].医学综述,2018,24(18):3613-3621.
[3]邵永德.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8,31(5):108-109.
[4]Bobrow BJ,Spaite DW,Berg RA,et a1.Chest conpression-only CPR by lay rescuers and survival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0,304(13):1447-1454.
[5]陈红,张重阳,徐俊祥,等.急诊院前、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6):2475-2477.
[6]陆远强,潘建,章夏萍,等.心肺复苏技术社区培训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6(2):1-4.
[7]Berdowski J,Berg RA,Tijssen JG,et al.Global incidences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nd survival rates: systematic review of 67 prospective studies[J].Resuscitation,2010,81(11): 1479-1487.
[8]王玉晖,张瑞敏,高玉霞.心肺复苏术应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0):65-67.
[9]文隽永,廖瑾莉,蒋龙元,等.旁观者目击与心肺复苏对成人院外心跳骤停预后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6):524-527.
[10]雷云霄,饶聪聪,张梦艺,等.278名社区居民 CPR 知信行及自我效能现况调查[J].护理学报,2018,25(11):51-55.
[11]覃纯初,李远航,刘了了,等.深圳市南山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3):214-216.
[12]李博,李莉,婁小平,等.社区居民中开展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效果评价[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9):716-719.
[13]熊素琼,郭玥希,刘旺华,等.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8,31(17):104-107.
收稿日期:2018-10-31;修回日期:2018-11-08
编辑/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