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宣成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从三维目标时代迈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凝练了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那么,如何将核心素养从政策层面下移到课堂层面,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课程经验呢?
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2018年12月28日,我在美丽的千岛湖畔,为杭州师范大学承办的浙江省淳安县初中语文教师精进班全体学员上了一节公开课。该课选取义务教育七年级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狼》一文,立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借鉴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英文简称)关于“教学品质”的建议,就如何构建高品质的语文课堂进行了尝试,其设计与实施引发了观课教师的深思和热议。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设计中需要首先关注的问题。按照课程教学论的一般要求,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从课标出发,综合考虑课文、学情等多种因素。
从“课文”的角度来看,《狼》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题目为《狼三则》,讲述了狼和屠夫的三个故事,教科书仅选录了第二则故事。
从“课标”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第四学段(初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12条目标要求,其中第9条是专门针对古诗词和文言文学习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以此对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不难发现,两者都关注了“语言运用”和“感悟欣赏”能力的培养,但略有不同的是,后者同时强调了思维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普遍忽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导致语文教学与思维的脱节。鉴于此,本节课在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
从“学情”的角度来看,此次公开教学所借班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因此,我决定在复习《狼》的基础上引入《狼三则》中的第三则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学到的知识赏析新的故事,在既有的认知起点上再提升一步。
综合上述三个因素,我将这节公开课定位为“复习拓展课”,确定了其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和总体方向,即“为积累而教,为运用而教,为思维而教”。大的理念和方向确定之后,接下来就要落实本节课的具体目标,也就是进一步思考学生到底要积累哪些语文知识、历练哪些语文能力、提升何种思维品质这三个问题。经过斟酌和取舍,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1.通过当堂背诵和检测,复习积累《狼》中重点语句的意义和用法;2.借助图示总结《狼》的叙事特点,体验形象思维和归纳思维在阅读赏析中的作用;3.运用所总结的叙事特点,小组合作赏析《狼三则》中的第三则故事。
第一个目标对应了“为积累而教”的设计理念。第二个目标对应的是“为思维而教”的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我在仔细研读课文《狼》及《聊斋志异》其他篇目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导图:
这张图直观地概括了《狼》的内容脉络,也很好地体现了《聊斋志异》的三个叙事特点——描写生动细腻,情节曲折离奇,文末总结点题。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三个特点,我将之概括为“《聊斋》讲故事,蒲氏三板斧”,这既为学生当堂阅读第三则故事及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篇目打下基础,也为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归纳思维提供了范例。第三个目标对应的是“为运用而教”的理念。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文言知识,赏析《婴宁》等篇目,以此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借鉴OECD“教学品质”的建议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品质”是“教学国际调查项目”(英文简称为“TALIS”)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该项目是由OECD发起的一项针对教师、校长的持续性大规模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情况,总结归纳对于各个国家具有普适性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条件。为做好2018年的“教学国际调查项目”,OECD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课堂教学品质的四个维度:课堂管理、教学支持、教学清晰和认知激发,具体指标见下表:
对照此表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片面强调知识的识记背诵,忽略了它们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二是过于关注提问的数量,忽略了彼此逻辑的关联和表述的清晰,导致提问模糊随意、目标散乱游移;三是过于追求气氛热闹,忽略了秩序的沉静和思考的深度;四是片面关注一对一、点对点的课堂对话,忽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度的倾听和回应,导致教学低效。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设计和实施《狼》的教学时,主要尝试了这样几点:一是从认知激发的视角出发,引入第三则故事,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从而设置一个带有挑战性的、真实的阅读情境和任务。二是从教学清晰的视角出发,确保各个教学活动的内在关联及其与目标的一致性,使之环环相扣,同时尽可能将设计的核心问题书面呈现给学生,以确保问题本身的清晰易懂和彼此之间的逻辑关联。三是从课堂管理的视角出发,力争用倾听来创造一种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实施中,我明确要求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注意倾听和回应,自己也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问题。事实证明,这对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活动和程序
在明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之后,我按照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程序。
课前热身:教师带学生做“食指夹鼻子”游戏,学生分享游戏体验,引出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堂导入:教师从怎样才算真正学会了一篇文言文说起,引出检测文言文学习成果的三条标准:读熟(最好是熟读成诵);读懂(明晰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读通(能够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中)。
活动一:你读熟了吗?请学生尝试背诵课文《狼》,同时提醒其他学生倾听并记下该生背错的地方。
活动二:你读懂了吗?第一步,教师出示课文《狼》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请学生朗读和解释,同时提醒学生倾听并准备点评。第二步,教师用PPT出示《狼》的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按图示复述文章内容,总结写作特点。
活动三:你读通了吗?第一步,教师发放《狼三则》第三则原文,学生人手一份,同时用PPT出示阅读任务和要求:独立猜读文段,理解文章大意;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自读4分钟后,教师请一位同学口译文段,其他同学倾听并指出认为不准确的地方。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运用“蒲氏三板斧”中的某一方法赏析第三则故事。具体要求:4人一组,分别为记录员、发言人、计时员、噪音控制员;小组讨论6分钟后,教师任意挑选3个小组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补充。
结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聊斋志异》的叙事特点并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婴宁》一文,说说蒲松龄是如何塑造“婴宁”这个“笑得最美的女子”的。
公开课结束之后,我和精进班学员围绕“教学品质”和核心素养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反思,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品质课堂应该是回归本真、体现本质、彰显风格、耐人品味的课堂。它应体现育人的本质,时刻将学生放在课堂中央,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它应体现学科本质,围绕学科核心内容,以结构化、可视化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和方法训练;它应体现生活本质,打通课堂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中感受学科的魅力、知识的价值。
(本文为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二轮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學案例库”研究成果)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