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散文质的飞越是近两年的事,她正如一匹呼啸而来的黑马,从她的康芜丰宁的大滩草原汲取了自由的风、辽阔的草香、马群跃动的力的美和明月高悬映照千年岁月的安详与沉静,还有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上通向远方的睿思、胆识和坚执,以及作为满族人在承德这方热土之上浸润的皇家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寺庙群落所涵育的大气、和合与慈怀。这成就了她散文创作的格局、视野和境界,成就了她带有个人独特魅力的语体风格及精神品藻。思之所至、情之所钟,又加之多年来养成的勤于阅读的习惯和向学之思,在鲁迅文学院感受到的深淳文学内蕴和医学院校教学带给她的生化、药理知识,常年的不辍写作终于开悟而成就一个新的高度,如庖丁般游刃有余,信马由缰,纵横捭阖,运心驰骋于散文的大野,神飞八荒、思接千载,起承转合之间,内化出只属于绿窗的雅而不僵、俗而不庸、美而不凡的散文气象。
品享她的《击壤歌》《挖掘者》《耕稼的圣母》《桃花马上》等近两年来的作品,语言的跳宕活脱,丰繁的民俗事项,颇具萧红气息;文体上散文的小说化,古典韵味的盎然,又颇具废名感觉;而虚构和现实不请自来的对话,讲述偏远传奇故事的激赏和悲悯并置,又显露出沈从文味道。显然,绿窗散文的特质异味,是在杂糅百汇文学食粮之中大胆调出了自己的味道或风景。
绿窗的散文价值和意义在于,她不单纯来构建一个现代散文精神的成人,也不单纯来归属于繁茂的散文命名,她只做窗外绿野中别枝上的一枝奇葩,她不在逼仄的空间里运思,她试图成为一个朝向更为宽广的人事、在天地古今中自由穿行、追求完整的文化人格的个体,她试图进入的是文学的人民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语境,这就涵育出她的当下散文出色的魅力,即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生态关怀和民生情怀。
她的新作《生命、粮食和未来》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惊喜,显示出绿窗散文可贵的文化自觉意识。绿窗将自己的精神朝向直指乡村和自然,在她的审美理念中,自然养育了生命的蓬勃,乡村是一个庞大的自然生命场,除了有着好山好水好空气、粮食和特产之外,还应该有人的生动和丰盈。她看得到“一棵树一块石头都涌动着温情”,看得到“粮食的贞静”,也看得到“大地开始沉思,芬芳、声音、色彩和祈祷的心灵,呵护着深处种子的历险”,她笔下的村庄、土地、种子和万物,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温度有情意的绝美生态,她倾情于为天地立心,盛赞于万物同命,她不遗余力地拓展着散文的生态美的新视野。但同时,她将一场浩大的心灵对话交给了自然生态中的人类。她挖掘生动的乡村人事场景中的贫瘠和苦难、落后和庸常、进退失据和无声呐喊,她在清晰的乡村记忆中发现模糊的生命形态,她在挟裹的现实中发现焦虑的原点和民生的诉求。她看到人最终要在自然的热力中被救赎,也看到人必然在历史和时代的人文理想中被叩问,她细腻诗性的笔触,在急剧变革的时代和世界面前,表现出极为宏阔和深邃的思想的力量:
“每一座空房院都像一条被主人遗弃的狗,风雨无阻等着主人回来,但终于等不到,而它老去了。村庄不断咳嗽,少有新生娃娃啼哭,最后那个守庄的老人,和最初荒野铲下第一锨土的男人,都是伟大的诗人,凝望第一缕炊烟升起,注视最后一个暮色逝去,是这块大地最悲壮的诗行。”
绿窗的散文在努力建设着一种和谐美好的理想主义境界,偏好着对人性和时代终极关怀的求索,这是每一位中国作家都应该葆有的审美价值和判斷,我们看到,绿窗正向这样的群体靠近。
(薛梅,满族。河北承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专著《承德诗歌简论》《与面具共舞》。获河北省第十三届文艺振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