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济、梁漱溟的“齐家之道”

2019-03-13 14:28强江海
新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曾祖父梁家梁漱溟

强江海

中国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长孙、北京大学教授梁钦元回忆祖父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翻阅曾祖父梁济的日记,每每让他感慨万千。在他看来,梁济、梁漱溟父子以强烈的淑世情怀为近百年来国人所熟知、景仰。然而,也许很少有人了解,退身家庭的梁氏父子同样有引人赞佩的“齐家之道”。

信任,是梁家“传承”

梁漱溟形容自己幼时是“既呆笨又执拗”,直到6岁,还不会自己穿裤子。即便梁漱溟觉得自己呆笨,但在父亲梁济面前,他却从来没有挨过打。7岁的时候,梁漱溟就被父亲送进北京第一所“洋学堂”中西小学堂,既念中文也学英文。

不仅在学业上如此,就是在儿女婚姻这样的大事上,梁济也是如此。梁漱溟从16岁起就立志出家,而长兄婚后多年无子,梁家因此面临所谓“传宗接代”危机。梁漱溟的母亲病危之际特意将他叫到床前,让他答应结婚生子。此种情况之下,孝顺的梁漱溟只有答应下来。次日,梁济却对梁漱溟说:“你在那种情况下答应的话是不作数的,因为这个不是你的真心,我当然不希望你出家,但是我不愿意勉强你。”在当时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中,梁济能如此尊重儿子、不贪求过多干涉儿子的思想与生活,实在是非常难得。

后来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转变并结婚生子,他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孙。1933年,梁漱溟到山东从事乡村建设研究,把家人接到山东邹平县。一天,大儿子梁培宽把父亲的办公桌翻得乱七八糟,而梁簌溟只是象征性在儿子的手心拍了3下。看到父亲默默整理抽屉,梁培宽愧疚感油然而生。

在外人看来,梁漱溟对孩子有些宠溺。然而,梁漱溟却不那么认为,他只是对孩子的个性养成不多加约束。

秉承父亲的治家理念,梁培宽对自己的孩子也比较宽和信任,偶尔还会向孩子“示弱”。梁钦元记得自己在上三四年级时,父亲看到报纸、杂志上有些地名时,便会叫梁钦元帮忙,让他去找找这个地方在中国的哪里,有哪些风土民情等。梁钦元自然是兴冲冲翻找资料,再认真地“教”父亲这些知识。在父亲有意识培养下,梁钦元的地理学得越来越好。直到有同学向他求教怎么把地理学好时,他才恍然大悟,是父亲的“信任”让他学得如此轻松。

在父亲的“信任”中长大的梁钦元,对女儿也毫不吝啬自己的“信任”。女儿上初中时,他就与女儿约定:每次考试的成绩,只要你不说,我们就不问,那是你的事,你是第一责任人。而女儿在这么宽松信任的环境下,从小到大一个补习班都没上过,后来考上了北京大学。

“不管是曾祖父还是祖父,我觉得他们在教育子女、处理与子女关系时都非常宽容、克制、不贪心,他们把自己放在被动、配角的位置,让子女站上自己人生主动、主角的位置。”梁钦元总结道。

“不贪”,是对子孙的要求

梁簌溟对孙子梁钦东说:“不贪是根本,一切贪皆从身体来,有心、有自觉,即有主宰,为身体之主,自然不贪。”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实则做起来很难。

梁漱溟这么教育孙子,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吃饭,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再好吃的菜从不贪吃;他喝茶,每次只放三四片茶叶,再好的茶叶从不多放。1948年前后,有一个朋友曾送给他一幅“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画,梁漱溟题了字之后,就赠给重庆的北碚图书馆。他认为,好东西不该藏起来,不要贪,而是应该给大家看的。

谈起祖父的“不贪”,梁钦元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件小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有一天梁漱溟带4个孙辈外出吃饭,作为长孙的梁钦元当时已十岁左右,3个弟弟妹妹从三四岁到七八岁不等,这顿饭梁漱溟一共只为4个孙辈点了二两米饭。一回到家,几个孩子就开始跟奶奶诉苦,直说没吃饱。奶奶打趣说,没见过这么抠门儿的祖父,连孙子吃饭都不管饱。梁漱溟却郑重地回应说,小孩子不能吃太饱,小孩子肠胃不好大多是吃太多吃出来的。

刚开始,梁钦元还不是很理解祖父的“不贪”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明白了祖父的心思。不贪,就不会计较得失,就会保持平和的心态,人就变得更宽容,什么事情都能看得开、看得远。

尊重,是不变的家训

在梁钦元的心里,祖父是一个和蔼的老人,但是也有严肃的时候。有一次,小伙伴来找他玩,听到敲门声的梁钦元穿着拖鞋就要急着去开门。梁漱溟大声制止道:“去换鞋,穿拖鞋开门是对客人的不尊重。”梁钦元只好乖乖去换鞋开门。那时小,他觉得祖父有些小题大做,长大后才知道那是祖父把一颗“尊重”的种子埋进了他心里。

“这个世界会好吗?”1918年的11月7日,曾祖父梁济在自家门前遇到了儿子梁漱溟,向儿子发出这样的疑问。刚從北京大学下班回家的梁漱溟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梁漱溟日后成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他在垂暮之年,以《这个世界会好吗?》为名,口述自己的一生,也来纪念父子间那最后一问。梁漱溟说,对于世界,我还是乐观的。

“精神有所归,生活有重心,一根脊梁竖立起来,两脚踏在地上。”1948年,梁漱溟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信中,如此写道。短短几句文字,不仅表现出梁漱溟作为“一代大儒”做人处事的方式,更体现了梁家良好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曾祖父梁家梁漱溟
《铮铮铁骨——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梁家河岁月
我的曾祖父
梁家河
装傻的曾祖父
梁漱溟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亲亲的梁家河
黑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