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发亮
深秋的西咸,给人以诗意的浪漫。
漫步沣滨小镇,行走在《诗经》里,眼帘的景物如此绝丽,心房的诗情如此绝美,温柔的诗风如此绝妙,远古的礼乐如此迷人,就连天上飘动的云朵,也停下脚和着礼乐醉美在天际。
这就是诗的神力!就是国学文化的神奇!就是《诗经》文化的魅力!就是我邂逅诗意生活的西咸新区《诗经》里。
踏足《诗经》里,先秦时期的《诗经》之河,礼乐之地,水丰物美,鹭鸟翔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唯美场景,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诗意缠绵之乐。
维叶萋萋,其呜喈喈。感恩远古的礼乐和历史的云烟,让穿越千年的经典,回荡在我的心田,静静地聆听远古的礼乐。
在《诗经》里行走,有种感觉叫淡然自在风生香。
诗意的微风,隐于无形中,拂尘留香扑面而来,丝丝情语温馨浪漫,隽永绵长荡人心扉。这里,王官采诗,献之丰镐,是《诗经》主要发源地和采撰地,千百年来,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以礼乐治国的周王朝丰、镐二京都建都于沣河之畔,而今,这块孕育《诗经》的地方,虽没了都城的影子,但都城的气韵还在,礼乐的天籁还在,更有创意植入的老舍那茶馆乐诗的茶,花间堂温泉那隐庐山房的花,耀州青瓷的清香古琴馆的诗话,将史海的精华与《诗经》里结缘,将快意人生怡然自在的复原与诗相连,沉静下来从容而悠然,看透了岁月的浮躁,修得了心灵的平静和无极,一种走进礼乐、超然物外、诗意生话的向往从心灵放飞,让虚无却步,让精神生香。
行走在《诗经》里,有种味道叫长风无形送馨香。在《诗经》里,礼乐的天籁让你远离了噪声,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安宁,安宁得静美,静美的心灵格外甜美,甜美地一遍遍咀嚼《诗经》里礼乐的绝句,一遍遍打捞《诗经》里真情的绝美,还有风影中浅笑的嘴角和炯然有神的凤眼,以及从上古的洪荒中跌撞而来的那件完美的霓裳。“琴瑟在御,岁月静好”道尽了人间地老天荒的真情,“燕燕于飞,差他其羽”吟出了人间别离的情思;“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言盡了人间深情的思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诵出人间大爱的真谛。《诗经》里,每首诗都有一个凄美的故事,每首歌都有一个美好的灵魂,令人着迷,令人仰望。
行走在《诗经》里,有种惬意叫穿越千年诗意长。作为一个喜欢国学、长年吟诵《诗经》的人,行走在《诗经》里,感官在超常规地灵动,我的嗅觉也超常规地灵敏,不知不觉间已“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了。诗的味道如佳酿,醇绵而无形,诗的气场如长风,无形而留香,无时无刻伴你左右,在你身旁。惬意的《诗经》里,有时有种“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之感,有时有种“一梦知千秋,半醒醉凡尘”之思,长风中,《诗经》里绿竹猗猗,杨柳依依,蒹葭苍茫,荇菜参差,鹭鸟鸣唱,君子观水,士人流连不断在眼前闪现,如王勃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绝唱那样,长风长天与秋水《诗经》里相接的阔达远唱,让人不由得心潮澎湃,诗意顿生。一种神思,一种豁达,一种淡泊,一种志远,在诗意的心尖上生成万朵莲花,在当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寄山水而不艳,歌清风而不言。
行走在《诗经》里,有种风雅叫传承经典更时尚。作为诗意风雅的文化小镇,《诗经》穿越千年的渭河、沣河、泾河,四重景观体系、五大主题庭院、五大诗意生活方式,通过休闲娱乐、零售工坊、精品客栈、主题餐饮、文化驿站、场景演艺,让《诗经》里有了当代文化生活元素,有了时今流行声光艺术元素,有了传承千年又别于古典的风雅和时尚,虽一轮明月如旧,但诗意的时空却宽广而悠远了。此时此刻,感受到的、聆听到的、触摸到的、体味到的,就既有亘古的芬芳,又有盛世的花香了。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秋水《诗经》里,天蔚蓝蔚蓝,地清香馨香。时光在不断前行,但《诗经》里,却在时光里愈来愈光彩熠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徜徉《诗经》里,若再有酒一壶,足以慰平生,真可谓:“秋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咸,行走《诗经》里,岁月尽陶然。”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