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 丽 ,张 晨, 白雪莲
(1.东北大学 秦皇岛分校 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香港大学 理学院统计与精算学系,香港特别行政区 999077;3.智慧环境生态产业研究院,河北 廊坊 065001)
高管权力是指管理层执行自身意愿的能力,尤其是在公司治理出现缺陷的情况下,管理层所表现出的超出其特定控制权的影响力。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委托人为防止代理人损害自己的利益,需要通过严密的契约关系和对代理人的严格监督来限制代理人的行为,而这需要付出代价,即代理成本。
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的颁布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公司治理改革,该法案特别强化了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内部控制由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我国继2006年上交所和2007年深交所分别发布内部控制指引之后,2008年又正式出台了由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称之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这表明,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也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和监管当局的一项战略性安排。内部控制也逐渐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研究热点。
公司内部控制是由公司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 旨在为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的绩效。然而,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源自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滋生了“内部人权力”和“内部人寻租”问题。而内部控制正是面向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与制约行为,也有人把内部控制称为针对经营活动的公司治理(杨有红、胡燕,2004[1];李维安、戴文涛,2013[2])。因此内部控制的实施是否能从制度上真正有效地制约代理问题、约束管理层的代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权力。
有学者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巨大时,容易引发管理层出于自利动机而产生对公司利益的侵占(卢锐等,2008)[3]。根据管理层权力论,由于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实质上成为公司的内部控制人,并拥有对企业至关重要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与执行有何影响? 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公司的内部控制能够真正发挥监督管理层的作用,而不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这是摆在监管层、学术界和实务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已有的研究证明了高管权力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高管权力、内部控制对代理成本的共同作用关系,旨在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Jensen and Meckling(1976)[4]从理论上分析了代理成本的产生以及管理层持股、信息披露与审计内部监督机制等因素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其后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实证检验了有关因素与代理成本的关系,对Jensen and Meckling的代理理论构成了有益的补充和支持。如Healy(1985)[5]发现,在存在上下限的非线性奖金计划中,经理人及管理层会采取一些行动来提高自己的红利。Healy等(1987)[6]发现高管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报酬。Yeo,Tan等(2002)[7]经过研究得出收益与管理者持股比例不完全呈正比的结论。Ang等(2000)[8]采用销售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来计量代理成本,研究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代理成本与管理层持股呈反比关系。Davidson等(2006)[9]研究了公开上市公司IPO前后CEO持股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在IPO之前或之后,CEO持股比例均与资产周转率负相关。但如果采用管理费用来衡量代理成本,只有在IPO之前,CEO持股才与管理费用率负相关。徐宁和徐向艺(2010)[10]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高管利用自身权力谋取个人利益。胡明霞和干胜道(2015)[11]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可能诱发高管腐败行为。基于以上研究基础,本文从管理权力理论研究视角,对高管权力与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减少经理人随机报错以及机会主义会计选择的可能性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郑国坚和魏明海,2007)[12],所以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进行财务监督,从而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刘启亮等(2013)[13]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提升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受制于公司内部高管的权力配置结构。石善冲(2018)[14]等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费用黏性,从而体现出对代理问题的缓解。但对于内部控制质量对代理成本的直接影响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从内部控制质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入手,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吴秋生和徐蕾(2011)[15]通过对管理层理念的分析,整理其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机制,将管理层理念判定为影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加以重视。赵息和张西栓(2013)[16]研究得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随着公司高管能力权力和组织权力的增强而降低,却随着所有权权力的增强而提高。刘焱和姚海鑫(2014)[17]的研究表明,当高管权力会对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产生影响,当高管权力过于强势时,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控制作用便会处于弱势地位。张正勇和谢金(2016)[18]的研究表明,高管权力过于集中会削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抑制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郭军和赵息(2016)[19]研究表明,结果表明高管权力与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张炳发和修浩鑫(2017)[20]在对并购绩效进行的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是针对高管权力的制衡机制,对并购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文献回顾不难发现,高管权力的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关于代理成本的研究前人已有诸多成果,但是结合高管权力与内部控制对代理成本的共同影响,暂未有深入研究。而高管权力与内部控制也是密切关联的,所以本文将高管权力与内部控制两个重要的公司治理要素纳入同一框架,研究这两个影响因素对代理成本的综合影响。
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的传统理论基础,并且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东作为委托人,目的是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高管作为受托人,存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诉求。所以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冲突。自从Jensen and Meckling(1976)创建了委托代理理论以来,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企业经营过程中雇佣代理人所产生的“代理成本”。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代为管理企业的经理人(代理人)与股东(委托人)的利益和立场并不完全一致。经理人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而这种利益攫取是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的,这就是所谓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同样,由于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受大股东的任命和管理,因而大股东能够对企业进行直接的干预,而小股东只能将管理权委托给大股东,这就产生了第二类代理成本,即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La Porta等,1998)[21]。在投资者保护机制较弱的情况下,企业大股东存在强烈动机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Johnson,2000)[22]。
代理成本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有者和经理层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理层处于相对的信息优势,而所有者则处于信息劣势。凭借相对的信息优势,经理层完全有可能谋取额外私利。且经理层“在职消费”带来的效用完全由经理层享有,但“在职消费”所需的高额成本则完全由所有者承担。正是因为受益者和付出者的不一致性,经理层极有可能为自己谋取福利而不承担任何成本,甚至以侵蚀企业利益为代价。Jensen(1986)[23]指出,当企业存在充足的自由现金流时,管理层不仅会通过高额薪酬和在职消费来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还可能会选择“帝国建造”将资金投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上,从而导致过度投资。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高管权力与代理成本呈正相关关系。
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度和标准来看,既包括自我评价报告,也包括企业内部年度评价报告,体现了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但从现代企业的经营方法和模式来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与代理问题矛盾不断显现。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表明损害投资者利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第一类代理问题,二是企业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尽管两类代理问题体现出的利益侵占方式和主体不尽相同,但都是以谋取更多私利为目的。而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能够限制股东和经营者的权力,防止职权滥用,进而实现维护投资者权益、降低代理成本、减小代理风险的目的。基于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2: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代理成本。
本文实证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为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所用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为保证样本的稳定性和代表性,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以下处理:①剔除ST、PT等异常样本;②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③剔除行业变更的上市公司样本;④剔除上市公司IPO年份的数据。同时我们对所保留的样本数据当中的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1%水平的Winsorize处理。
1.高管权力代表变量
关于高管权力的度量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的客观指标。因此关于这一特征的研究,学者广泛采用了各种变量指标来作为其衡量标准。其中Finkelstein(1992)[24]建立的权力模型被一致认为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他将CEO的具体划分为组织权力、专家权力、所有制权力和声望权力四个维度。然而,这其中专家权力和声望权力较多的依赖高管个人特质,而非公司层面的治理结构,从而很难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提供依据。因此,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具体情况,我们基于公司治理层面选取了Finkelstein权力模型中的两组权力特征——组织权力和所有制权力,并以其中所包含的四个变量为代表,构成了本文的高管权力模型。为了较为恰当地权衡不同指标之间的权重,我们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来建立高管权力综合指数。我们所选取的高管权力模型代表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高管权力模型代表变量
通过主成分分析,得kmo值=0.52>0.5,所以该四个变量适合主成分分析。我们以主成分分析所得到的综合得分来反映公司高管控制企业的权力。
2.内部控制代表变量
本文将内部控制质量结合企业各方面情况拟合成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对综合评价指数的拟合变量选择可概括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选取内部控制的四大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资产安全目标。第二层次选取能衡量四大目标实现情况的各类目标变量,下面对于第二层次变量的选取进行说明。
企业战略目标作为企业战略的出发点和基本点,是衡量战略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选择市场份额、企业的系统风险两方面来衡量企业战略目标,具体以企业销售收入代表市场份额来表示企业商品在同类产品市场所处位置,以贝塔系数代表企业的系统风险指标水平。其次,对于企业经营目标的衡量,由于其主要体现在经营效率、经营效果两方面,故我们选择投资资本回报率、净利润率作为衡量指标。此外,对于企业报告目标,考虑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本文以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来衡量企业的报告目标。最后,本文从企业净资产增长率、企业纳税两方面来体现资产安全目标实现情况,以衡量企业是否达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的(表2)。
表2 内部控制质量界定指标等级表
内部控制质量:战略目标用Strategy表示,经营目标用Operation表示,报告目标用Reporting表示,资产安全目标用Asset_safe表示,内控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用ICI表示。
3.代理成本代表变量
Shleifer和Vishny[25]指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决策的好坏并不影响决策机构代理人的直接利益,即决策功能与风险承担功能事实上发生了分离,这就会导致代理人以自己谋取利益为目标而忽视公司利益甚至侵占公司利益。当然不同类型的公司两权分离程度不相同,因此决定了代理成本的不同。本文将代理成本的度量分为两个指标(表3):
第一类代理成本是以代理人为代表的管理层对委托人(股东)的利益侵占。Shleifer等认为管理层的代理成本可以用管理费用率来反映。管理费用率即管理费用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程度。因为管理费用率主要是衡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度量企业为了获得营业收入而支付给管理者的报酬等。公式为: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第二类代理成本衡量的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多为大股东挪作他用,因此这些款项一般来说并不能为公司带来价值增长,被视为可能存在的问题账款,其占比总资产的程度直接反映了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其他应收账款率正是衡量企业在被代理经营中产生的不必要或其他的应收账款各种费用占比,它可以度量企业代理后有可能产生的问题账款比例。因此我们采用其他应收款与总资产的比例即其他应收账款率来代表第二类代理成本。公式为:其他应收账款率=其他应收账款/总资产×100%。
表3 代理成本代表变量
4. 控制变量
除本文所重点关注的高管权力、内部控制质量等公司治理因素外,代理成本的相关指标也受到公司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如曾庆生和陈信元(2006)[26]在研究中发现公司规模、公司所处地区物价水平、股权集中度、已上市时间、毛利率、负债率等因素都带来较高的管理费用率。
为了控制其他与公司代理成本相关的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以下控制变量:股权集中度(S1),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代表;企业增长率(Growth),以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衡量;Big4(审计师资质);企业规模(ln_Asset),以总资产对数来反映;财务杠杆(Lever),以资产负债率来表示。同时,为了消除不同年份的影响,我们对时间变量加以控制(表4)。
表4 控制变量说明
为检验公司高管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本文构建以下多元回归模型:
GLFYL=β0+β1Power+β2ICI+β3S1+β4Growth+β5Big4+β6ln_Asset+β7Lever+Σyear+ε
(1)
QTYSZKL=β0+β1Power+β2ICI+β3S1+β4Growth+β5Big4+β6ln_Asset+β7Lever+Σyear+ε
(2)
其中,模型(1)、(2)分别检验以管理费用率和其他应收账款率所反映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与第二类代理成本作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5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公司的高管权力指数、内部控制指数,以及代理成本均存在较大差异。
表5 描述性统计
对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的结果如表6所示。从相关性矩阵来看,反映代理成本的管理费用率与其他应收账款率与部分解释变量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主要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部分存在10%水平上的显著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6 相关性检验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为了检验公司高管权力、内部控制质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我们对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7。本文在研究中将代理成本分为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根据表7可以发现高管权力与第一类代理成本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体现出高管权力越大,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即代理人对委托人的利益侵占越强烈。从而假设H1得到验证。而高管权力指数与应收账款率之间没有表现为显著相关性,即没有得到高管权力的强化会加强或削弱第二类代理成本。
根据表7内部控制质量与代理成本表现出1%水平上的显著负相关。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质量与以管理费用率所反应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第一类代理成本越低,即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管理层对股东的利益侵蚀。假设H2得到支持。内部控制质量与其他应收账款率所反映的第二类代理成本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对于第二类代理成本,即对于保护小股东利益的效果没有得到有效验证。
表7 公司高管权力与代理成本的回归分析
续表
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1)(2)ICI-0.007***(-8.070)-0.001(-1.274)S1-0.000***(-2.594)-0.000***(-3.593)Growth-0.006***(-6.197)0.001(1.243)Big40.003(0.493)-0.006**(-2.178)ln_Asset-0.013***(-6.897)0.001(0.801)Lever0.023***(2.956)0.029***(7.821)ΣYear控制控制Constant0.413***(9.989)-0.006(-0.294)Observations3.9043.905Number of Stkcd1.4181.418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有学者发现高管权力和内部控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中存在一定差异。如黄国良等(2017)[27]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在国有企业更为明显。欧凯丽和李欢(2019)[28]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能抑制管理层权力对在职消费的影响,这种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中相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显著。基于这种差异性的考虑,为加强实证分析的稳健性,我们对民营企业样本再次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8。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所得到的结论同样成立,即高管权力与代理成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内部控制质量与代理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8 民营企业公司高管权力与代理成本的回归分析
续表
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1)(2)ln_Asset-0.010***(-2.990)-0.000(-0.133)Lever-0.002(-0.179)0.014**(2.508)ΣYear控制控制Constant0.364***(4.870)0.024(0.814)Observations16291629Number of Stkcd815815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本文以2007—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公司高管权力、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高管权力越集中,第一类代理成本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第一类代理成本越低。这说明高管权力的放纵会助长经理人对股东的利益侵占;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抑制这种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好,代理成本越低,因此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而企业的高管权力越集中,代理成本越高,适度释放高管权力也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为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在治理公司的同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管控机制,努力发掘出可能提高代理成本的潜在因素。只有全面发展,才会提高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质量的水平,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限制股东和经营者的权力,防止权职滥用,保护投资者权益,降低代理成本,减小代理风险,推动上市企业健康稳定的成长和发展。
内部控制、高管权力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独立于其他经济因素之外而存在,有研究表明影响代理成本的因素繁多,其中市场环境、外部监督以及财务状况等因素也与代理成本息息相关。本文中高管权力的衡量仍然稍有局限性,不够全面,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其他属性有所改变时,必然会对企业的代理成本造成影响,也有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分析结果。更全面地考虑各因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