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复兴经历了从旧城改造到城市更新再到城市复兴的演变。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采用“推倒式重建”的方式进行旧城改造;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采取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地谨慎渐进式地方式进行改造;21世纪以来,演变成一项旨在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整体的城市开发计划与行动,以寻求城市或地区物质环境、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社会全面持续改善。[1]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中国城市正经历着急剧而持续的变化,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城市原有的功能结构和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位于城区的老工业基地逐渐衰退[2]。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区老工业区的概念,即指依托“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形成的、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城市特定区域,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老工业城市的形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且提出要把城区老工业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可见,城区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不仅仅是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的再腾飞,更是涉及城市功能、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城市活力的全面复兴。
首钢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是首都工业的标杆,为国家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首钢老工业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中心城区西侧边缘,属于城区老工业区的范畴。2005年,首钢自觉服务国家奥运战略,率先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钢铁产业整体搬迁改造,为首都的蓝天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底,首钢北京地区涉钢产业实现全部停产,首钢北京园区这座拥有90余年历史的钢城光荣退役,首钢老工业区成为京西最宝贵的潜力区域。北京市委、市政府为支持首钢转型发展,将首钢及周边22.3平方公里划定为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以下简称新首钢地区),开启了新首钢地区转型发展的新篇章。2015年11月23日,北京市政府专题会议确定了冬奥组委入驻首钢“西十冬奥广场”,新首钢园区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7年9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动员和部署大会,市委书记蔡奇围绕扎实推进总体规划实施作重要讲话,其中明确提出“首钢地区应成为城市复兴新地标”。2018年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抓好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带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新首钢地区转型发展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期。
石景山区与新首钢地区关系最为紧密。从首钢老工业区的层面来看,首钢老工业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中心城区西侧,面积约9.01平方公里,其中位于石景山区部分7.64平方公里,超过总面积的80%,且首钢主厂区位于石景山。从新首钢地区的层面来看,石景山境内有11.4平方公里,包括首钢主厂区及周边地区、特钢及北辛安地区、铸造厂及周边地区,超过新首钢地区总面积的50%。从以上两个层面来看,石景山区在新首钢打造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进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钢与石景山区既是生命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还是使命共同体,必须一体规划、一体发展,实现城市功能协同再造、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文化内涵整体提升、绿色生态一体发展、人才社区联合共建、体制机制顺畅高效。(见图1、图2)
图1 首钢老工业区的位置图
图2 新首钢地区在石景山境内范围示意图
首钢厂区道路及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石景山等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冬奥组委入驻和冬奥训练比赛场地落户对周边城市功能完善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石景山区紧抓筹办好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机遇,重点推进轨道交通M11线、S1线、M6线的规划或建设,推进新首钢地区主要道路与石景山区道路的连通;加快将新首钢地区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纳入大市政;提升石景山境内商务中心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引进国内外高端服务资源,满足赛时住宿、会议、会展以及休闲娱乐等的需求;开展新首钢地区周边石景山区1603街区、南坑地区的更新改造,高标准规划设计长安街西沿线景观,着力提升新首钢周边城市风貌,实现新首钢园区城市功能再造与石景山区城市功能高质量提升。(见图3)
石景山区的产业发展和新首钢园区的产业发展不应是相互独立,而应该是融合互动的关系。近年来,在产业融合互动方面,新首钢园区和石景山区进行了越来越多的有效尝试,诸如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试点覆盖了新首钢地区和长安金轴两侧以及北京保险产业园等区域,北京“侨梦苑”融合了石景山区京西商务中心、侨创空间等多个高端载体,新首钢园区纳入了中关村石景山园的政策范围等。石景山区要结合新版城市总规对新首钢园区的定位(即区域传统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新基地)继续探索将长安金轴、北京保险产业园、中关村石景山园、冬季体育运动特色先行区的资源及政策优势辐射新首钢地区,以“侨梦苑”、国际人才社区、冬季体育运动特色先行区等建设为契机,全面实现石景山区和新首钢园区产业资源要素的对接和互动,实现两区域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并为高端产业要素聚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流的服务体系和高端的载体平台,共同建设冬季体育运动特色先行区、共同塑造长安金轴、共同建设在本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图3 石景山区与新首钢园区轨道交通连接图
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呼唤乡愁,文物、历史建筑、工业建筑都是“城市的乡愁”,都是活着的历史,都有鲜活的故事。首钢是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见证首都工业百年变迁,2010年涉钢产业搬迁调整后留下200余项宝贵工业遗址资源,具有鲜明的工业文化特色。2016年以来,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冬训中心、冬奥比赛项目单板滑雪大跳台陆续落户新首钢园区,冬奥文化逐渐形成。鲜明的工业文化特色、即将形成的奥运文化与周边西山永定河山水文化交相辉映,是石景山区西山文化带建设中十分重要且独特的优势。石景山区要站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高度,将新首钢园区的文化资源与石景山区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共同打造石景山区的传统文化名片、永定河生态文化名片、工业文化名片、创新文化名片和冬奥文化名片。将新首钢园区内的传统建筑纳入石景山区文物保护修缮体系中,统筹打造石景山传统文化名片;高品质塑造永定河生态,统筹打造永定河生态文化名片;将新首钢园区与石景山电厂、大唐电厂、北京重型电机厂等工业文化遗产联动利用,统筹打造以首钢为核心的工业文化名片;统筹发挥“侨梦苑”、国际人才社区、中关村石景山园等创新平台或载体的作用,推动创新创意生态系统的打造,统筹打造创新文化名片;打造长安街西延线冰雪文化大道,建设5个奥运主题典范社区,统筹打造冬奥文化名片。坚持以百年精品标准建设新首钢园区精品工程,通过石景山区整体文化内涵的提升助推新首钢地区文化内涵的提升,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见图4)
图4 石景山区境内工业遗存联动发展示意图
石景山区北靠西山、南倚永定、山环而水绕,位于西山生态屏障和中心城之间的过渡带,独特的山水大势构成了山水城共融的城市格局。截至2017年底,石景山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5平方米,位居城区前列。未来石景山区将开启绿色崛起的新征程,实现山区林地、滨河绿带、道路廊道、城市公园的有机串联,构建“一山一河一轴、两心六廊、多点成网、生态社区”的绿化空间格局,营造城中有山、城边临河、山水融城的宜居环境。(注:“一山”指建设西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核心区,“一河”指永定河滨水生态画廊、“一轴”指长安绿轴、“两心”指东部城市公园群、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六廊”指永引渠、科技商务、首钢工业遗址、阜石路生态通风、莲石路生态通风、五环路生态通风绿廊,“多点”指全区范围内多个公园节点,“成网”指纵横阡陌的城市道路绿网,“生态社区”指对老旧小区进行景观升级,打造生态社区。)新首钢地区将在西长安街森林公园群、永定河生态发展带、后工业景观休闲带等建设中实现与石景山区的一体发展,成为这个绿化空间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景山区将把长安街西延线的公园绿地,包括东部的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石景山城市森林公园(现老山城市休闲公园)、旺景公园、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冬奥文化公园、何家坟绿地、石景山游乐园、松林公园,与新首钢地区及周边新安森林公园、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石景山景观公园、衙门口城市森林公园和永定河滨河景观带等西部公园群串联起来,打造一条独特的“由城市通往自然的城市绿色轴线”;在永定河沿线布局南大荒、麻峪湿地、首钢湿地公园以及石景山文化景观区,共同形成总面积13平方公里(含水面)的永定河流域生态湿地公园。结合首钢工业生产流线和特色工业遗存,建设一批特色公园,并与石景山境内西山余脉和人民渠联系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城市生态链条。(见图5)
石景山区与新首钢园区以“侨梦苑”为龙头、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引领,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核一园两站多点”的整体布局, (注:“一核”指世界侨商创新中心,“一园”指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两站”指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多点”指产业先行启动区)包括侨创空间、中关村智造产业园、中关村VR产业园、青橄榄创业基地、创业人才社区等先行启动区。高端国际化人才不断聚集。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1+N”政策体系,形成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高地,营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另外,石景山区不断完善新首钢园区周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等条件,创造了宜居便利的生活环境,优化了石景山区人才发展环境,同时也优化了首钢园区的人才发展环境。未来需要继续深化“侨梦苑”的人才窗口作用,坚持在石景山区和新首钢园区内“多点开花”,建设人才创业就业的产业载体,完善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类国际化的生活服务环境,吸引汇聚更多的国际高端人才,为石景山区高端绿色转型发展和新首钢地区打造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提供动能。
图5 西长安街森林公园群分布示意图
新首钢地区分别位于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丰台区的区位特点,决定了新首钢地区的转型发展不能从区域的转型发展中割裂开,在城市功能、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都必须统筹协调,因此需要市区企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要加强与市级部门沟通,汇报工作进展和问题,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建立区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才能保证重大项目、重要产业、重点政策等顺畅高效地落地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