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 南阳理工学院
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主要问题”,并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等六个方面下功夫;“要把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领域范围,教学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解决体系都要回绕这个目的来设计这个体系,教师都要必须要回绕这个目的来教学,学生们都要必须要回绕这个目标来学习。”2018 年 10 月8 日,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又发布了被称为“新高教 40 条”的《对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在新时期下如何将思想政治内容有效结合到专业课程中,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是当前立马需要解决的课题。
“课程思政”是将专业技术教授与思想政治引入有机融合,加强立德树人和专业学习并重的课堂教学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专业课以及公共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隐性的,是学习其中所含有的思想道德探索、科学精神、爱国情操、传统文化、人格培养等内容,并在贴合学生专业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渗入性等方面具有各自优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肩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任务是育人,育人即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的教育培养。这也是“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基本含义。“课程思政”之前的课程观,虽然重视把思想价值引领放在第一位,但它不能替换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在专业课完全“思政化”。只有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不一样的特点,才能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育人优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如何在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四个自信”,成为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为了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全国高校开始重视课程思政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步推进。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体系,制定了《南阳理工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南理工发〔2018〕9 号),并开展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工作,2018年59 门课程获批为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推广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助推学校荣获了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我校2019年继续大力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凝练形成南阳理工亮点。创新思政教育手段,大力推动以“思政课+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师德教育,牢固树立“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进一步落实德育的学科渗透。2019年要在前期 59 门“课程思政”改革立项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中期推进和结项验收工作,并适时评选出 10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和选树 10 名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将“课程思政”改革的好的做法进行系统总结、提炼和推广,进一步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切实把“课程思政”打造为今年的亮点工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思政工作大步推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不够到位,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培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不少教师对“立德树人”的要求理解认识尚不到位,“课程思政”元素尚未有效融入各类课堂。 二是对标课程思政要求,教学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亟待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没能融入其中。三是课程思政教育大环境不尽人意。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效果不够明显。四是艺术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大。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多数学生对专业学习较为重视,对思想政治教学缺乏兴趣。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是必要途径。要充分认识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改革是大势所趋,艺术学院要想达到培养“德艺双馨”育人目的,就要在“课程思政”上下功夫,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教师重视“线上”教学,主动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对于学生容易迷惑的话题或现象及时进行深入研讨、分析及交流,引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考问题。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开通微博、微信或公众号等方式,利用自媒体平台优势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引导。
《设计色彩》课程是所有艺术设计的基础专业课程,以专业知识为主体,建立以“专业课程为主、思政课程为辅”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是当务之急。环绕学生价值方向、行为规范、职业品德的培育,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学习的作用,并在实践中汲取经验,不断改进。围绕《设计色彩》课程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学全过程的整体目标,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中国传统艺术绘画与思政课程进行融合,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也使之能够正确认识传统优秀的艺术绘画,进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设计色彩》课程它是作为学生专业领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内容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在上课开始前,课程负责人可组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专家、校内辅导员等,一起进行课程交流和分析,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找到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我在讲授《设计色彩》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时,在设计色彩课与思政课程的结合上,以红色经典油画作品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赏析为导入引出讲授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然后教师再进行油画作品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三属性、色彩分类、色彩混合。此外还讲述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爱国故事,让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发扬爱国精神;同时比较齐白石作品与国外油画作品的不同,引导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精髓。改变了原来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问题,达到了使二者有机融合的教学目的。
营造课程思政环境与氛围对于改进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艺术学院层面要加强“课程思政”为宗旨的顶层设计,积极稳妥推进,全面统筹协调。此外,学校也可以进一步出台相关文件,让思政老师和专业老师结对子,帮助指导专业老师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从管理体系上提供支撑,从教学体系上不断完善,形成合力,让课程思政理念真正落地,落在我们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上。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有效利用所在地域的文化资源: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及名胜古迹等,拓展艺术学院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空间。
专业课程的思政考核评价是评判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阶段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专业知识考试分数比例缩减为80% ,将思政考试分数要素比例增加为20% 。其中,思政考核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按以下方法实施:第一,在阶段评价中对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德育、能力、劳动、成绩”这几个方面表现进行的考核,由学生自己评价、互相评价与教师考评的方式来完成。考量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是不是展望未来、是不是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不是具备了优秀的职业道德。第二,在最终评价过程中,将请求企业专家来参与,并导入企业理念,以学生互相评、专家点评、教师复评的形式进行考量。考核评价中主要围绕学生“人格品德、三观认识、团队合作、集体意识、奉献精神、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等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