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辉 巴彦县丰农水库管理站
以前的工程都是运用传统的护坡技术,这与生态护坡技术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传统的护坡技术基于最佳水力断面水力半径理论,大多选用M(投资最省)~ Q(流量最大)的计算方式,换句话说目的就是加固和支撑,这就很容易会带来一种结果,为了不断加固河堤,使得其能更加坚固,抵挡水力的冲击,不断选择适合这种方式的工程材料,忽略生态环境自身的特性,对其造成负面影响,制造不可避免的伤害。
由此来看生态护坡技术,是发现了传统技术具有的弊端并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良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探讨学习,总结出的目前为止最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虽然并没有推出权威的解释和定义,但其本质特点较为明显,主要原理便是在适应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工艺,打造出具有生态学功效的工程建设。在结构上,二者具有很明显的不同,生态护坡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良好结合,使得其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效果。在材料选择上,生态护坡主要采用环保性和天然性材料,不像传统技术以砼为主,这种材料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破坏。选用天然的环保的材料就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生态护坡的意义在于对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是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建设号召的有力回应。生态护坡除了具有巩固土壤的功能外,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更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与自然做朋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用实际行动证明对自然的重视。因地制宜式的植被种植可以为河道创造良好的生态护坡环境。达到特别良好的效果,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维持坡面植物生存环境、提高坡面动物和微生物栖息地的质量、营造生物多样性、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完善护坡生态防护技术。为了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我们仍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及时发现和总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及时解决,更好地为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自然植物护坡技术便是利用自然生长的植物其自身所具有的生长特性,深部的根具有锚固作用,而浅根对表层水土具有加固作用。合理利用施工地带所存在的动物,植物植被以及微生物等,让其自然生长,为河堤的坡面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无需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使得自然植被良好生长。因为自然植被的存在,能很好地改善水质,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用本身具有的生物学效应调节所处环境的水温,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实现保护自然的重要目标,让进行护坡的施工区域重新拥有一片绿色,维持其的自然功效。一般会选择具有固定土壤,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作用的植物,而这类植物一般都具有发达的根系的生物学特性。根系发达便意味着这类型的植物能够更容易生根扎根,具有自然的生物学优势,抓土能力强,更容易坚固土壤层。在此基础上进行护坡技术便能起到不用耗费大量资源和材料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护坡效果,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方针,这种方法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易行,维护过程经济环保、简单好操作的特点。但同时,也具备着强度不够,需要及时维护的缺点。
除了利用施工区域本身具有的自然条件,很多施工地点并不具备丰富的自然植被、生物资源,面临着原有生物资源不充分,很难加以利用,不能为生态护坡起到自然方面的帮助,这就需要选择一种人工种植的手段,人为的给予生态护坡便利条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生态护坡施工的常见措施便是利用人工播种的方法来种植花草,使水利工程的坡体表面形成一层由绿色植物和花草组成的绿色植被,而这便是人工种植植被护坡措施。常见的护坡植物有狗牙根、马尼拉、台湾青、马蹄筋、马尼拉、野牛草、假俭草等等。为了达到较好的功效,会选择使用平铺草皮的方式,灌溉性强。其中为取得更好效果可以使用生态袋护坡的方式,这是一种集护坡和修复环境于一体的护坡技术,主要利用人造土工布料制成生态袋,并将被选植物在装有土的生态袋中生长,然后置放于水利工程常规护坡建筑的设计水位以上部位,进行护坡补充。这种方法具有施工操作简单易行,植被恢复较好的特点,但同时由于制作生物袋原材料的问题,会面临着不耐用,不能很好地承受流水的冲刷,也很容易破损,整体性较差,需要及时更替。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植草砌块型护坡技术,该项技术主要使用砖、石、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等材料制成多孔混凝土,在多孔混凝土表面覆盖表层土,为在此基础上生长的植被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水分,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降低多孔混凝土过热的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的治理技术已经面临着逐渐被淘汰的局面,而生态护坡便是随着科学进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和环境保护性的技术,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都起到了有力的支持。有效地增加了土体的稳定性,抑制地表径流,防止河岸带进一步侵蚀,同时有效提升了环境的景观功能。我们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进步,在已有的技术水平上取得新的突破与进步,不断寻找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最优解,在生态护坡技术的基础上,创建护坡技术工程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