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曦云
徐跋骋:永生之岛
2019.7.27—2019.10.13
阿拉里奥画廊
“一花一世界”,一个人也是一个世界。了解他人,如果通过语言的沟通,需知语言的本性是不及物的,经过无尽的延搁\文本之后,一无所有,指向虚空。通过利益的关联,逐利是人的本性,一个人面对利益时的表现,可以被看作是他的真实动机。但这又难以概括人的所有丰富性。
出生于1988年的徐跋骋,至今已创造出数量颇多的作品,品类包括绘画、影像、装置,体量或巨大或微小。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精致的杭州,任教于安静的美术学院。他的作品彰显出读书人的冲动,以及与生俱来的全球文化视野和泛国际美学趣味。
互联网让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变得异常轻松,加上全球范围内交通的便利,“见多识广”的外延在急速扩展。通过作品,徐跋骋对“世界”加速度扩容的欣快之情溢于言表。在兴奋地吸纳和消化一手、二手信息的过程中,他以丰富的艺术表达手段和轻快的动手能力,捕捉、生成着大量随感式幻象。这些幻象中掺杂着他的思考,但情绪的成分更多。无论思考或是情绪,都在激情的驱动下有一种迅疾的速度感,这是充沛的生命能量的自然转化,无法掩盖,也无需隐藏。
综观徐跋骋的各类作品,他有着强烈的冲动去宏观把握他所认知的“世界”。被艺术化的个人“世界”,交汇着艺术家的直接经验和翩翩想象,在形、色、声、光的共谋下徐徐展开。其中包裏着的,有很多来自一瞥之下流光溢彩的景观世界,它们正在当下躁动做秀。未来的异托邦幻影,也如同乱码般突变在各个视像的缝隙中。这个“世界”中,喜乐哀愁兼有,日常生活波澜不惊的样态和惊悚骇人的突变都密集涌动着。他的“世界”难以被简化,或被清晰地判断,唯有在各个细节中都流动着的旺盛生命气息,是令人乐观放心的——那是艺术家本人的气息。
因此,他的“世界”其实是高度个人化的徐氏世界,且在随时刷新和扩容。过剩的信息,把人性的暗黑和人世的无序加速铺陈于当代人的眼前。全球文化视野和泛国际美学趣味之下,艺术家明白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土壤是强调集体主义的。这样的土壤中,个体的价值依然亟需开发。如同中央处理器般,他开放地采集各种暗淡凄惨的信息,经过他的程序运作后,生成积极乐观的能量,催动个体的创造力。那些数以百计的幽暗素描中,人性之恶如同吞噬红尘的浊浪,令人绝望。但和油画、装置、影像等搭配在一起后,创作出了交响乐章。
每隔一两年,徐跋骋就有十几米以上的大型绘画从画室腾挪到展厅,他从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转为身在局中的当事人。近期完成的《永生之岛》是他更新的世界观的感性显现。绝望与希望、死亡和永生等的抽象纠缠,具象化为各自烦扰并欣快的众多人物。观者如果静心推敲,可以发现这个由人世间多重镜像交叠而成的文化独岛上,有三百六十个“徐跋骋”。如同分身有术的岛主,裂变的这三百多个“徐跋骋”们,在这个远离扰攘人群的实验场中,面对和尝试解开各自不同的困局。他们在忙忙碌碌中悲喜交加着,凭借激情、意志和技巧,试图创造出奇物妙法,来努力解决覆灭的危机,在文明的升级中让生命能量“永生”下去。
充满活力的世界观闪现后,从素描到油画,从装置到录像,繁杂到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视觉信息,被艺术家层出不穷地生产出来。这些作品,宏观结构虽然重视理性、秩序,但纷繁复杂的细节快速衍生和嬗变,仿若失控,生成层层叠叠、路径异变的迷宫群。那些房屋、拱廊、楼梯、管道、格栅、履带,那些祭司、灵媒般的异人、那些兽首人身的布偶……通过寓言、神话等手法,轉瞬即变的意识流直观化为流连不已的幻象,在迷宫的孔窍、褶皱中漫漶。以这些美学方式,徐跋骋平衡着观念与趣味、思辨和情感、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张力。渺小肉身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的种种难言感触,在需要耐心玩味的大量细节中萦绕回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