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耐得住长夜的寂寞更难

2019-03-12 22:37
世纪人物 2019年3期
关键词:白桦作家创作

白桦生于1930年,原名陈佑华,生于河南信阳市。中学期间,他创作首篇诗歌《织工》,发表于《豫南日报》。1947年,他放弃了信阳师范学校艺术科的学业,参加中原野战军,但任宣传员。他亲历了淮海战役,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194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2年,白桦任昆明军区创作组组长,因对边疆苗寨生活的细致了解,创作带有反特元素的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和《无铃的马帮》,分别被改编成电影,获得了很大成功。他逐渐获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

1955年,白桦被调往北京。他先后出版了小说集《边疆的声音》和诗集《金沙江的怀念》等重要作品,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反右”与文革时期,他遭到冲击,创作沉寂,与胡风有限的交往引来无尽的麻烦。

文革一结束,白桦的创作精力就重新旺盛。他的剧本《曙光》于1978年后搬上话剧舞台;1979年他发表了剧本《苦恋》;1982年,由他编剧的电影《孔雀公主》上映,为著名演员唐国强留下了早期的经典银幕形象。

白桦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恐怕当属《苦恋》。

1979年11月12日,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白桦做了题为《没有突破就没有文学》的发言。讲话给他带来了压力,也受到巴金、严文井、冯牧及陈荒煤等多位前辈作家的肯定。第二天,《人民日报》整版发表了这篇讲话,版面左下角配发评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当时,白桦与青年导演彭宁联合撰写的剧本《苦恋》已经发表于《十月》杂志。他起初应彭宁邀请,为纪录片《路在他的脚下延伸》的脚本,由畫家黄永玉出镜。经作家夏衍建议,他又以此为灵感撰写故事片。剧本讲述了画家凌晨光的一生,尤其是他在“文革”中的遭遇。这部剧本后来拍摄成功,即电影《太阳和人》。

《苦恋》的一些情节引起了质疑和批评,譬如女儿对历尽坎坷的凌晨光的质疑。她要和男友出国,遭到了凌晨光反对,女儿的反问,则引发了一场关于个人选择和“苦恋”国家之间的争论。“《苦恋》的本意是呼唤人性的复归,是表达祖国的苦恋者们的苦难历程与真诚心迹。”他后来曾解释自己的创作初衷。

《太阳和人》被剧作家吴祖光称赞为“温柔敦厚”,科学家杨振宁观看内部放映时感动落泪。但影片未能过审。1981年10月13日,作家巴金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提议,应当关注白桦的境遇:“文艺家受了多年的磨难,应该多鼓励、少批评。特别是对中青年作家,例如对白桦。”

这次风波最终以文艺批评作结。白桦更愿意将其形容为一场误会,“有海峡那么深”。众多读者的声援,也令他倍感欣慰。

1985年,白桦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直至退休都不曾停止写作。2007年,他完成耗费十年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并因此获得了次年《诗歌月刊》的年度诗人奖。

2003年,白桦的兄长、著名作家叶楠(原名陈佐华)去世。叶楠曾执笔著名影片《甲午风云》的电影文学剧本。当年,兄弟两人一同离家前往潢川读初中,才各自开启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在妻子王蓓于2008年罹患阿兹海默症后,白桦一直悉心照料。“她有一根弦始终没有被割断,那就是我和她之间那根弦。我是她唯一认识的人。”他深情地写过这段长久的爱恋。王蓓是著名电影演员,进入演员行业即主演了著名影片《武训传》。

白桦曾如此总结了自己半生的文学生涯:“最大的收获是我终于明白:有识见容易,有胆量很难;耐得住长夜的寂寞更难。由于怯懦和患得患失而浪掷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猜你喜欢
白桦作家创作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一墙之隔》创作谈
俄罗斯见闻:浴血白桦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