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勋 刘懿
本文为2018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在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经验与启示》(18G028)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探索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在思想观念创新上,如校地共建“大思政”格局、共耕青年思想教育“责任田”;在政策举措创新上,如层层压实市、区、校行政、教育、宣传等部门的主体责任,高校主导、地方政府党委配合,班村结对、共建思政教育平台等;在方式方法创新上,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育人、阵地育人、文化育人手段。
【关键词】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引言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是武汉市委、市政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要部署。自今年2月启动实施以来,活动切实架起青年了解和热爱武汉的桥梁,开创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和武汉发掘百万大学生“资源红利”的新局面,成为武汉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引领大学生亲近武汉、心仪武汉的有力抓手。
“新青年下乡”活动以大学生成长为本,是加强大学生国情社情民情教育、融入城市的育人新载体。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分别与黄陂区、蔡甸区、新洲区和江夏区结对,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走出学校象牙塔,投身社会实践大熔炉,了解武汉市情、区情、民情,在实践中正确认识青年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进武汉情感,激发他们留在武汉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取得经验后,再向在汉高校全面推广。[1]
“新青年下乡”活动在武汉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总结前期活动经验与启示,是活动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工作部署,是推动“新青年下乡”活动精准实施、高效推进、纵深发展、全面铺开的必要前提和客观保障。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大学生留汉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全面复兴大武汉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等。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作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武汉实践”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具体行动,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探索出许多加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
1、思想观念创新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贵在思想观念创新。活动站在百年育新人的高度,校地共建“大思政”格局、共耕青年思想教育“责任田”,成为立德树人,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是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四环节之“走下去”环节的核心组分,即帮助、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在基层受教育、增才干、做贡献,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积极为广大基层群众送理论、送科技、送文化、送服务的同时,自觉接受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武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亲近武汉、心仪武汉、扎根武汉、建设武汉,成为大学生的一堂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活动实施半年来,四所试点高校和四个新城区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积极落实“新青年下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务,让国情、社情、民情教育浸润“人心”。如黄陂区委区政府与江汉大学严格落实思政教育责任制,明确区校联合共耕思政教育“责任田”的目标定位和具体做法,全区齐力保障并推进“8531”思想教育工程,即建立八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设置五类实践导师、开展三个黄陂木兰大课堂、树立一批标杆,切实加强思政教育,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2]新洲区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打造特色阵地平台,借助“双联双建双促”、“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百人百里垄上行”等主题活动,进行现场思政课教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入脑”,内容更加“走心”; [3]蔡甸区与武汉商学院、江夏区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大力聚焦思想引领,定期开展党团革命、村情村史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看待社情、国情、民情更客观,认识党和国家发展建设历程更清醒,广大青年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更强,留汉创业就业的信心更足。
2、 政策举措创新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重在政策举措创新。活动由团市委牵头总抓,具体负责组织发动、活动开展、培训指导和日常管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负责营造活动氛围,并将此项活动纳入文明创建整体部署;市农委负责将“新青年下乡”与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相对接;市财政局负责保障活动相关经费;市教育局负责政策激励等;市总工会、市妇联等全市各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精心策划落实党代会精神要求、有益于武汉改革发展的“新青年下乡”品牌活动,形成“党委领导、团委牵头、高校主导、校区联动、青年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全社会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局面。
战略层面,一是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编密工作网络,实现校地共建联动,明确“新青年下乡”活动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点工作项目,不同于共青团常规活动,各高校党委、地方宣传部、文明办、共青团、教育部门等单位要认真贯彻,形成“大思政”合力。二是充分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创新讲在田间地头、社区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新模式;注重团教协同,加强在项目合作、信息交通、阵地共建、资源共赢等方面的协作;以大学生为主体,组建“高校团干+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为班底的思政导师队伍。三是地方政府党委当好“战略配合者”,及时“供给”服务,保障大学生成长成才,如江夏、新洲等区部分街道为结对村列支专项经费,开辟“实验田”等,为大学生提供活动场地与生活保障,黄陂、蔡甸等区党委“一把手”多次参加区级“新青年下乡”活动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座谈会,江岸区与武汉大学、东西湖区与武汉轻工大学、洪山区与华中师范大学等纷纷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等。
实施层面,一是采取“一校一区、一系一乡、一班一村”的结对联系制度,搭建“校院+农村实践基地”思政和实践教育平台,形成“集中活动+常态服务”运行模式。二是各结对村挂牌“新青年下乡”工作室,组建“人生、创业、成长、生活、团学”五类“新青年下乡”导师队伍,引导“新青年下乡”服务队进农家门、知农家情、结农家亲。三是结对班严格按照“结对有方案、进村有队伍、入户有重点、帮扶有项目、下乡有收获”的五有工作法开展活动,建立大学生进村任(兼/挂)职制度,让青年学生密切联系群众,培养基层感情。四是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新学期起,按照不少于64个学时,制定详细的“校地+农村实践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计划。五是创新大学“+”新模式,在省部属重点高校按照校区结对、共建协同的原则,組建“新青年下乡”活动服务队,重点进社区参与“红色引擎工程”,进企业实习见习、联合培养,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3、方式方法创新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关键在方式方法创新。活动把握青年思想工作和成长成才规律,使用多种手段强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确保育人目标始终如一、活动开展不忘初心,不断提升大学生参与感、获得感,创造出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新平台。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以实践育人为主题,以思想引领为主线,以农村基层为主阵地,大力实施107个优秀班级结对107个村(社区)的“双百计划”,在深化“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化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五大行动基础上,开展“一堂红色党(团)课、一次革命遗址寻访、一次田间劳作、一批入户访民、一份调研报告、一系列五大行动、一场思想分享会、一项特色服务”的“八个一”活动,校地共建实践和思政教育平台,并充分发挥各区资源优势和高校主导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实践育人、阵地育人、文化育人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多读社会“无字之书”,多粘“泥土之气”,在实践中正确认识青年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塑造高尚人格,增强“四个自信”,争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践育人方面,深化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形式,放大活动效果。根据《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结对班级进村入户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107个结对班按照“五有”工作法,将贫困户、残疾人、留守青少年、五保户、老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送服务、送文化、送科技等活动基础上,自觉接受乡土和基层教育和锻炼,了解武汉市情区情民情、宣传武汉惠民政策、感受武汉大城情怀。
在阵地育人方面,新洲区率先在每个结对村挂牌“新青年下乡”工作室,筑牢“新青年下乡”活动的工作阵地和思想阵地,确保班村结对“做长线”。黄陂区在蔡店街等8个重点精准扶贫街乡挂牌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实践+思政引领+服务惠农”的综合教育阵地。江夏区山坡街、舒安街等纷纷开辟“大学生下乡实验田”,引导大学生动手劳动,共事桑麻,深入了解“三农”,培养与农民群众的深情厚谊,筑牢大学生躬身基层、向上向善的思想堡垒。四所试点高校纷纷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依靠“思政教师+团干+辅导员+专业教师”共同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挥洒青春、坚定信仰。
在文化育人方面,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问津书院开展活动的同时,注重就地取材,因势导教,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洗礼,感受中华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江夏区组织开展“上巳节”民俗活动、“家风家训大家讲”、青少年国学讲堂、“小小手艺师”等特色服务项目,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武汉商学院组织党员教师带领学生走红军路,追寻先烈足迹,聆听革命英雄事迹,感受老一辈艰苦创业的无私无畏、牺牲奉献精神和新时期祖国发展建设的艰苦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爱国热情。[4]
三、结论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开拓了一条加强和创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路径,活动成效正逐步显现。但对于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武汉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光要发动和组织更多的武汉人和大学生了解、接受活动的思政教育理念、目标和定位,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要发动和组织更多的人去总结、探索、创新活动的政策举措、方式方法,坚定不移的将“新青年下乡”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活动定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得实惠,有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亲身感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在武汉的成功实践,深刻领会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报国之志,书写筑梦圆梦的青春之歌,在复兴大武汉的时代浪潮中,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武汉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方案[DB/OL].https://mp.weixin.qq.com/s/L0RZo4qagvGMMf1e8BCTig,2017.2.7.
[2]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简报(第6期)[DB/OL].https://mp.weixin.qq.com/s/rjw9yiZT6WrTn8AzrDP3sA,2017.6.16.
[3]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简报(第10期)[DB/OL].https://mp.weixin.qq.com/s/Y4IPwOzyBs9VRgzHygz5Ug,2017.8.7.
[4]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简报(第19期)[DB/OL].https://mp.weixin.qq.com/s/JgroEIhxXN8yZiaDjbRcPg,2018.1.26.
【作者简介】
刘 勋,男,博士,江汉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讲师,江汉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主要从事共青团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刘 懿,男,江汉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