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旅游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2019-03-11 06:29许浩
群众 2019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高质量旅游

许浩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对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幸福具有综合推动作用。当前,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进入发展黄金期,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常熟市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活力强劲,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以常熟市为例探寻旅游业助推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积极价值。

旅游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旅游业是提升消费品质、拉动综合消费的重要抓手。常熟市素有江南福地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常熟市大力推动旅游业快速优质发展,创成5A级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和4A级方塔古迹名胜区、服装城购物旅游区、蒋巷乡村旅游景区、梅李聚沙园等高A级景区群,打响了“江南福地,常来常熟”经典旅游品牌。2018年,常熟旅游接待人次超过2200万,同比增长2.5%,旅游总收入突破360亿元,同比增长4.6%。

旅游业是促进文化传播、践行生态理念的重要契机。常熟拥有3000年文明史,吴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常熟注重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精心打造江南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常熟古城古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虞山文化流派的典故故事,不断探索用好沙家浜IP的新方法。同时,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旅游发展,确立长江铁黄沙岛生态旅游用途,严守虞山尚湖生态红线,保护昆承湖、南湖等湿地景区自然风貌,旅游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成效显著。

旅游业是带动多业发展、促进融合提升的重要平台。常熟旅游在发展中以产业融合来释放综合带动效应,积极创新“旅游+”“+旅游”,“+研学”推出“常塾·研学堂”品牌和平台,“+体育”打造尚湖国际马拉松赛、“风光智跑”赛事、尚湖铁人三项等精品活动,“+农业”涌现出以蒋巷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典型,“+工业”产生了波司登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点。产业间的融合既丰富了旅游业发展的内涵,更为相关产业拓展新空间、提供新舞台,为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新时代旅游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和使命发生了重要变化,满足游客对旅游生活的美好需求,提供丰富完善、结构合理、品质优越的旅游产品,成为未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应明晰旅游业发展的思路路径,围绕注重内涵与提高质量,推动常熟旅游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时代。

提升格局,将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旅游业发展必须提高站位、提升格局,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在常熟这样工业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重点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紧围绕城市更新、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文明提升等中心工作,充分釋放旅游业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增进文化传播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在服务大局中实现发展壮大。

提升格调,将促进旅游优质发展作为自觉追求。走优质化发展之路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旅游业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其作为解决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来抓,推动旅游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满足最终消费需求。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间的竞合关系更加凸显,常熟旅游必须提升格调、补齐短板,结合常熟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在提升既有的虞山尚湖和沙家浜等传统景点景区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策划开发休闲度假新产品新业态,推广常熟闲适精致生活方式,注重精准服务与精细管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旅游需要。

提升策略,推动特色资源的旅游价值充分释放。常熟市山水城相依、林田湖相融,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优势独特。常熟旅游要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提升发展策略,走特色路、打组合牌,充分发挥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湿地城市品牌效应,推动资源优势释放出应有的旅游价值。一方面,外塑形象、打响品牌,创新开展城市旅游主题宣传推介,另一方面,练好内功、做优产品,打造主题化体验性旅游产品,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广大游客常来常熟、常来常新。

系统谋划旅游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常熟市将围绕打造特色主题鲜明、长三角必游、全国知名度高的休闲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休闲度假提升、旅游发展融合、市场推广创新、旅游服务优化、产业发展保障五项工程,实现旅游业态多样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管理规范化、旅游效益综合化,使旅游业成为常熟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支撑性产业。

大力实施休闲度假提升工程。传承常熟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生活形态,打造具有江南水乡古城特色和生活情调的精致慢生活体验游产品。策划休闲度假核心吸引物,加快度假主题产品建设,围绕虞山生态步道串联历史文化遗存,提升虞山文化旅游功能。坚持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推进沙家浜大型文旅项目,建设田园综合体、大闸蟹休闲乐园、唐市古镇旅游区,扩大红色教育与研学旅游影响,打造高品质特色化旅游度假区。创新湿地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做精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和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差异化做好南湖、昆承湖、泥仓溇、沉海圩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功能开发与基础设施完善。

大力实施旅游发展融合工程。深度挖掘常熟历史文化名城独特资源,依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注重活化利用,叠加旅游元素,发展文化旅游。利用琴川河、南泾塘的古城风貌以及方塔、曾赵园、燕园古典园林和文庙、翁同龢纪念馆等串点成线发展古城游,丰富南门坛上核心启动区业态,打造有历史记忆的商业老街区,激活铁琴铜剑楼的文化旅游价值。进一步扩大尚湖马拉松、铁人三项等赛事影响力,以市场化手段吸引新的特色体育旅游活动落户,在风景中办赛事,在大赛中做旅游。

大力实施市场推广创新工程。围绕“江南福地,常来常熟”主题,统筹时令节气、当季美食、民俗非遗、运动休闲等元素,系列化策划旅游子主题,开发配套旅游产品线路,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开展精准营销推介。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提升江南文化节、沙家浜旅游节、江南花朝会等活动影响和口碑,策划形式新颖的旅游主题活动。政企联动建立旅游产品创新孵化器等平台载体,积极扶持文化旅游产业众创集聚区建设,建立创意策划、营销宣传、金融支持、资源对接、智慧旅游应用等扶持孵化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对接嫁接。

大力实施旅游服务优化工程。以“常熟旅游”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完善全域旅游信息查询、在线预订、在线支付、线上导览、信息推送等功能,打造常熟旅游服务方便快捷的线上总入口。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融合共建,对接上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成运行大数据中心和旅游应急指挥中心,发挥旅游大数据在精准营销、投资决策、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方面的作用。加快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景区、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公交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公交布局,提高公交线路景区联通率,推进生态停车场和智慧停车设施建设,实现游客无缝换乘和便捷出行。

大力实施产业发展保障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镇协同、部门联动、政企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建设,有机衔接交通、土地利用、服务业发展、商业布点等。探索建立部门和属地旅游目标责任监督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级机关、板块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市旅游安全专业委员会作用,推动旅游企业和涉旅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和联动执法机制。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研究室副主任、挂职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包咏菲

猜你喜欢
旅游业高质量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