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9-03-11 06:30黄惠张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成因现状

黄惠 张畅

摘 要:艺术类院校辅导员是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建构者和实施者之一。要使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必须高度关注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问题。当前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存在制度赋权与贬损并存、话语霸权与话语缺失并存和辅导员自身学术水平与综合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辅导员 话语权 现状 成因

一、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的基本内涵

(一)话语权内涵

话语在通俗意义上是能够起到沟通交流作用的语言单位。“话语权”是指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说话的权力,这是当今学术界在各领域的研究中都比较关注的一个热门词汇。马克思的“话语中充满神秘的力量”、福柯的“话语即权力”、葛兰西的“领导权”等理论和思想充分地发展了话语理论,目前国内外学界主流思想层普遍认可,话语权是一种潜藏在社会实践主体之中的、不容易被人们感知的,却又无处不在的一种潜在的现实权力,谁拥有话语权,谁就能够决定社会的舆论走向。这样的一种权力,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能够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引导能力。

(二)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内涵

“话语权”相关理论为学术届研究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的基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话语理论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话语权”在学术界各领域中被赋予新的意义。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的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的研究是当前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面临的又一个课题。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一般特点和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特殊性,在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的话语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媒介和手段之一,其话语权是指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坚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以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政治观点、规范的语言、声音和文字作为载体,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本质上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

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政治性话语,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导向,贯彻落实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坚定其理想信念,坚定信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第二种是规则性话语,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角度出发,行使管理权,传达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督促学生自觉贯彻落实;第三种是个人性话语,从高校辅导员自身出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个人性话语。概而言之,高校辅导员话语权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利、话语权力和话语能力的综合体,本质上体现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发展方向的引导权。”

二、当前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话语权利:制度赋权与贬损并存

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是一种典型的法律和制度赋予的制度性话语权,《宪法》赋予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教育法》《教师法》《普通高等学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及其他相关配套法律和制度则规定了艺术类院校辅导员特殊话语权利和具体角色定位。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本因法律与制度的保障,而底气十足,但是当前一些艺术类院校的具体制度安排却在赋权的同时也贬损了辅导员的话语权。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不少艺术类院校也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之间的职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主要责课堂教学与专业教育,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则由辅导员承担。从制度层面来看,“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有着同等的地位,理应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待遇。但现实往往却不尽如人意,不少艺术类院校偏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对专业师的培养,而忽视了对辅导员成长的关注。专业教师在很多方面所享受到的权利、待遇都优于辅导员,比如说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年终工作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专业教师的优势也要比拥有同等学历的辅导员更大得多。

《普通高等学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中规定青年教师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经历并考核合格,以此作为今后职称评定以及职务晋升方面的必要条件。这些政策的初衷是想要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但又凸显了其潜在的隐喻,专业教师可以来当辅导员,辅导员是谁都可以替代的,辅导员的专业性被弱化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慢慢被边缘化。同时,一些专业教师也偏激地认为艺术类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专业知识为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云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号:2017ZZX267)階段性研究成果。云南艺术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中心理论课题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号:2018云艺XZX02)《习近平文艺思想视阈下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阶段性成果。

工作中开展的不少校园文化活动阻碍了专业教学,对辅导员不够尊重,加之制度不完善,对艺术类院校辅导员的认同感低,致使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在话语层级上处于弱势,导致其话语空间受到挤压。

(二)话语权力:话语霸权与话语缺失并存

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权利与话语权力是一对具有同一性的关系范畴,一系列的法律、规章、制度赋予了辅导员特有的话语权利,实质是就是一种制度性话语权,本身就彰显着辅导员的话语权力,而辅导员的话语权力又为话语权利的最终实现提供着有力保障,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从制度层面看,艺术类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往往被定位为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人生导师、知心朋友等等。从大学生层面来看,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身份多样可能是保姆、消防员、护工、宿管员、勤杂工、收费员等角色的叠加。角色定位如此复杂,加之如今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越演越烈,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日益活跃,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以我为中心的倾向也很明显,对学校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辅导员或教师的引导产生反感和抵触。由于教育对象发生了强烈变化,对以往那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极大地挑战。“独白”式教育的方法是一种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被采用的强制灌输理论,在这种教育中,学生位于被动的处境中,无条件无选择的接受填鸭式的灌输。“独白”式的方法在过去的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可逃避的陷入了形式单一、缺乏人文关怀、严重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困境中。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某些辅导员由于语境切换混乱或者话语权力分寸把握不当,话语的权威性受到削弱,甚至在学生心中对辅导员留下了“话语霸权、虚伪无能”等等恶劣印象。

另一方面,教师的权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科专业能力。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被繁杂的日常性事务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心钻研学术和提升专业素养,忽视了自己本该坚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潜移默化中使自己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慢慢地边缘化。学生在大部分场合中看到的辅导员只是一个负责日常琐事的勤杂工,从心理上就不认同辅导员。这样一种境况下,艺术类院校辅导员难逃失语危机,教育中心地位也理所应当的受到了强烈冲击,致使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话语权层级中位于底层,制约了其话语权。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领域内也处于劣势,其学术话语权缺失现象严重。

(三)话语能力:学术水平与综合素养参差不齐

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是指将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用适合的话语形式、在恰当的话语时机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的能力。具体包括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对话语符号的掌握、话语表达的运用、话语信息的组织、艺术类大学生话语特点的把握等个人综合素养方面,它是集“话语权利、话语权力、话语能力”于一身的有机体,话语权利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和话语能力存在的基础,而话语能力赋予话语权复杂而生动的个体差异性,是推动话语权利发展为话语权力的核心动力。话语权利赋予每个辅导员一样的话语权力,但在现实中,辅导员话语权的落实效果是千差万别的,因为话语权也是一种话语能力,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话语能力存在学术水平与综合素养参差不齐现象,是导致其话语权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内因。

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要有较强的学术水平和过硬的综合素养。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素质,因为这是艺术类院校辅导员更好地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基础条件,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一些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自身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不到位,学术水平有限,研究能力不足,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政治性话语、规则性话语理解不准,欠缺对相关理论的科学、准确的转述能力,无法转化为有效的工作话语。缺乏语言表达艺术的训练,对语言表达的技巧认识不到位,制约了话语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失去了其鲜活性。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把握不准,没能用艺术类大学生所认可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免易给学生一种单调、生硬的感觉,从而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可指导实践并将在实践中检验真伪的原理把握不到位,没有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吸纳和借鉴贴近日常生活的实例来支撑那些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和观点的能力,给学生造成辅导员话语内容空洞无物的不良印象,让学生难以自觉对辅导员的教导内化于心。概括之,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学术水平有限,自身综合素养储备不足,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威。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4.

[2]赵癸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本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6):95-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7-23.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澤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龙溪虎,汪荣有,王诚德.从独白走向对话: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转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6):103-109.

作者简介

黄惠(1984—),女,籍贯:云南普洱,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畅(1983—),男,籍贯:昆明,云南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话语权成因现状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