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学本地理之路,享学生成长之美

2019-03-11 09:50王萍孟静孙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淄博研学北京

王萍 孟静 孙静

创新整合点

①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改善学习方式。

②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多元学习方式、多元评价方式于一体,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③课前利用微信订阅号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个性学习奠定基础。

④课中借助未来教室技术在研学第三站对学生进行任务推送,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任务,A层可随时进行及时练习、快速矫正,地图即时调用,完善自己的知识遗漏,教师根据平台反馈,进行分层指导。B层通过淄博研学活动,借助学习资源,迁移地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作为北京发展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节教材共设了三个标题,分别是“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现代化的大都市”。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首先要了解它的城市职能。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之一。从职能中我们也能了解到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公民,我们都应该关注它的发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北京是学生第一个接触到的省级行政区的学习,所以,学习方法的引领尤为重要。而课标要求要学会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学会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们以北京为案例,进行区域学习,力图通过对北京的学习使学生能轻松学习其他区域。

在分析北京自然环境的学习中,要注重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如北京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还要注重自然特征对人文特征的影响,如水源对古城城址变迁的影响,落实以北京为例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为期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理读图的方法,学会了分析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学生运用以前学习的方法,完全可以自主探究完成北京的学习。首都北京很多学生都已经去过,不再陌生,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名胜古迹、交通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教学中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加工与深化。

教学目标

①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能总结出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地理位置特点并能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②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文化古迹,并能说出北京的发展方向和名胜古迹保护的措施和方法,增强爱国热情。

③能运用学习北京的方法,分析淄博城市职能及自然环境特点,预测淄博城市发展方向,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1.研学准备

学生在公众号中,自主选择内容进行学习,形成对北京的整体认识,结合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制作简单的PPT,准备课堂展示。

附公众号中学习内容:①《这里是北京》系列专题片等;②观看VR实景(全景北京的旅游网址:https://www.expoon.com/city/Beijing/);③微视频:六朝古都北京;④去过北京的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北京。

设计意图:丰富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对北京的整体了解,唤醒对北京的记忆。

2.研学过程

(1)研学第一站:识图析环境

请用8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第33~35页的图文,自主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①结合教材中图6.42和图6.44,简要总结北京的地理位置特点(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省),并对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

②结合教师提供的地图(如图1),分析总结北京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气候、河流),并能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北京城址变迁和水源的关系。

8分钟后,组内交流,2个小组在班内展示。教师适时播放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微视频,总结方法。通过生生、师生互相质疑释疑,解决疑难,学生完成目标一的学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学会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地势和河流流向的关系,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這一方法应用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中去。

(2)研学第二站:列举明白职能

请用7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第33、35、36、41页的图文,同桌互学,完成以下问题:

①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

②列举北京的名胜古迹及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③综合北京的城市特点,简要说出北京未来发展方向。

同桌互学完成后,找3对同桌分别上台展示,结合学生去过的旅游景点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未来教室的复制和拖动功能,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北京名胜古迹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学习,增强参与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研学第三站:迁移增智慧

请用5分钟时间,结合教师推送的资料,自主选择,完成分层任务:

A层:研学测评。

①下列不是北京城市职能的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经济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②北京作为政治中心,需要与国家其他地区有密切的联系。请把下列代表铁路线和代表各地区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方框内(如图2),以表示北京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A.京广、京九、京沪等铁路干线 B.京哈线等铁路干线 C.京包—包兰线等铁路干线 D.京沪线 E.东北平原等地区 F.渤海海滨 G.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 H.华北平原和南方地区

B层:淄博研学。

①结合淄博地形区、气候图、河流图分析淄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②结合材料,总结淄博的城市职能。(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济南都市圈中,淄博将作为区域性中心承托重要的城市职能,与济南构筑为“双核”的发展格局,成为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工業城市。淄博市是典型的工业城市,是一座以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多资源工矿城市、山东省的重工业基地。其支柱工业有石化、医药纺织、建材、机电、冶金等。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新材料、精细化工、基础电子元器件等。逐步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1989年淄博市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国务院公布淄博市临淄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③请从周村古商城或者博山颜文姜孝文化中选择一个,说一说你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周村古商城是江北罕见的古商业街区,是山东省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鲁商代表“瑞蚨祥”“谦祥益”等八大祥老字商号均发源于此,被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周村古商城分三期实施保护开发:周村古商城北大街项目、鲁商商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型古城情景商街。孝妇颜文姜是博山孝文化的典型代表,颜文姜忍辱负重、孝敬公婆等故事世代相传。淄博最大的河流孝妇河即以此命名)

教师适时播放《淄博淄博》歌曲,进行情感渲染。

设计意图:练习中,能及时拖动交通图和视频,完善自己的知识遗漏。教师也能通过未来教室,及时得到答题的反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通过淄博研学活动,迁移地理学习方法,分析总结淄博的城市职能、自然环境特征,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增强爱国爱乡的情感。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筛选和整理,提高对资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①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转变学习方式,挖掘乡土地理元素,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我们不断改进的方向。②网络教研让我们的团队更有智慧和灵气,让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道路上更有力量,在信息化环境中,师生共长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们将砥砺前行!

设计亮点

1.紧紧围绕目标,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设计

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从初稿和终稿的对比来看,终稿的目标制订全面、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描述规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教学流程更简洁明了,由原来的6个教学流程优化为4个流程,而且创设研学情境,紧紧围绕达成目标而设计,突出了学生的学,每一个学的设计都配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而且评价方式力求多元。

在学生学的设计中,落实了识图析图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迁移运用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2.进行案例教学,方法迁移运用,增强家国情怀

依据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会区域地理分析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们以北京为案例,进行区域学习,力图通过北京的学习使学生能轻松学习其他区域。

初稿的设计通过图导图练对北京的地理知识依次学习,方法梳理、迁移运用欠缺,终稿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以北京为案例,通过第一站和第二站的设计进行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总结,通过第三站学习,把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迁移到了淄博研学中,分析总结淄博的城市职能、自然环境特征,突出了学科特点,落实了学科方法,提升了核心素养。

从北京和淄博的研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公民,应该关注它的发展,作为淄博人,更应该站在地理视角,发现、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在家乡发展中,成就自己,成长自己,进而提升自己的地理实践意识和地理实践力。

猜你喜欢
淄博研学北京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北京,北京
诗意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