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数字,别样的美!

2019-03-11 09:50段超英时静郭琳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诗数字素养

段超英 时静 郭琳琳

创新整合点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佳作浩如烟海,而在诗词中数字的运用可说是随处可见、俯拾皆是。嵌数入诗,使诗句平添了许多韵味,化平淡为神奇。而许多诗词,正是由于数字的巧妙运用而得以广泛流传,成为千古绝唱。我们团队从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撷取出数字古诗这一类古诗,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诗中的数字,别样的美!》是我们查阅过《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古诗集,从中搜集整理出一部分适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字古诗。我们通过分析学情,结合课本内容,确定了“悟美·寻美·创美”的活动主线。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学,合理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加宽加深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诗中的数字,别样的美!》教学设计是以组诗形式呈现的,融合了冀教版二年级下册《风》《书湖阴先生壁》两首含有数字的古诗,以及课外的四首数字古诗:《咏雪》《江雪》《早发白帝城》《一字诗》。几首古诗适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彰显着数字诗的趣味美、修辞美、意境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多数学生已经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因此课前通过微课视频教给学生学习数字诗的方法,为课上深入学习古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读古诗《风》《书湖阴先生壁》,能找出诗中含有的数字,感悟数字之美。

(2)能借助表格,品读《一字诗》《早发白帝城》《江雪》,说出诗中的数字体现的趣味美、修辞美、意境美。

(3)能创作含有数字的小诗,体会数字之美。

教学过程

1.课始检测

师:昨天,大家观看了微课,从《咏雪》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数字诗的趣味美。(板书:趣味美)读了《咏雪》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也仿佛看到了一片片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从天而降,这就是诗中的数字带给我们别样的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点幻灯片)你们猜这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风)

设计意图:检验自主学习效果,以备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2.进阶学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风》(如图1),请同学们自己读古诗,圈出古诗中的数字,根据注释理解古诗。

学生自学古诗《风》。

师:谁来读一读《风》?(学生读古诗,教师随机正音)你们觉得风神奇吗?神奇在哪里?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好朋友湖阴先生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特别美,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出示《书湖阴先生壁》,如图2所示),请同学们自己读古诗,圈出古诗中的数字,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学生读古诗,圈数字)湖阴先生的家美不美?哪里美?

这两首古诗写得都很美,你们喜欢哪一首古诗?同桌合作完成以下问题:你从数字中体会到什么? 这些数字美在哪里?

生:风大风奇,千尺、万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数字诗的修辞美。一水、两山(水是什么样的水?山是什么样的山?)这一水、两山意境真美啊!(板书:修辞美、意境美)

师:就是这些数字把我们带入了这么美的意境中(点击幻灯片),我们已经学了三首含有数字的诗,《咏雪》中的数字让我们体会到雪大,感受到了数字诗的趣味美。《风》中的数字让我们体会到风奇,感受到了数字诗的修辞美。《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数字讓我们体会到景美,感受到了数字诗的意境美。

设计意图: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找出诗中数字,体会数字的作用,感受数字之美。

3.协作探究

师: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幻灯片,画节奏线,男女生分读)在古诗中含有数字的诗还有很多,接下来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书协作探究中的表格(如图3)。

学生小组合作,选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在学习数字诗的三种美的基础上,再拓展三首古诗,考查学生对数字诗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学生通过读古诗,找诗中的数字,讨论确定数字美在哪里,体会数字诗的美。借助表格形式,在比较与整合中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进阶。在充分感知古诗美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去创造美。在运用与创意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4.展示准备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数字诗的趣味美、修辞美、意境美。通过昨天学习数字诗《咏雪》,我们班的××同学也创作了一首数字诗,大家想不想听一听?(点名让学生读)大家觉得他写的诗怎么样?想不想动手写一首诗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参照给出的诗进行创作(如图4),一会儿我们来开个赛诗会,看看哪个小诗人写的数字诗最美。

学生完成创作,教师指名读诗,师生共同评价其中两首。

师:这些简简单单、枯燥无味的数字,在你们这些小诗人的笔下,充满了魅力,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作,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5.总结

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灿烂瑰宝之一,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数字诗只是这块美玉的一角,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继续感受古诗带给我们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感悟祖先熠熠生辉的智慧。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微课程教学法,正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

我们团队在设计本次微课程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整合学习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最终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微课程教学设计。

1.目标引领,提升语文素养

依据新课标中“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要求,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撷取出数字古诗这一类古诗,进行主题式教学活动。

我们设计了精准的教学目标,配套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微视频、课堂学习任务单。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让学生发现数字在诗中的美,从而加宽加深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微视频中教给学生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学习数字诗的方法——“读故事—找数字—感悟美”,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体会数字诗的趣味美。

2.任务驱动,实现生命成长

课堂上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促进学生探索出数字诗的修辞美和意境美,借助“课堂学习任务单”实现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通过协作探究环节高效地完成三首课外古诗的学习,巩固了学习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字诗的美,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达成学习目标水到渠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我会创作数字诗”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体现“一课一得”的语文教学理念。

3.看见不足,促进教学相长

经过教学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可以自主地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习并探索出学习数字诗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学习了多篇同类的古诗,还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字诗的创作。学生们在这节课上萌发了对数字诗、古诗学习的浓厚兴趣。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問题,如教学目标中用词不够恰当,学习任务的设计方面还需要再动动脑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任务,助力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微课程的设计,我们更加深切地理解了翻转课堂的实践和研究,必须是基于学生、基于课堂的研究。面对灵动的学生、神圣的课堂,我们的研究还很稚嫩。不过,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

设计亮点

1.主题教学,助力语文素养

诗歌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方式之一,当诗人要表达某种情感时,往往会运用数字。我们团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含有数字的古诗有很多,在古诗中恰当地运用数字,不仅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还能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诗歌境界全出,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之美。

我们团队从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撷取出数字古诗这一类古诗,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诗中的数字,别样的美!》中,我们通过分析学情,结合课本内容,确定了“悟美·寻美·创美”的活动主线,体现了群文阅读理念,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学,从而加宽加深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问题引领,关注自然生长

以典型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同桌互学、小组群学摸索学习的方法,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生成学习数字诗的方法:读古诗,找数字,谈体会,感悟美。课上设计“数字诗分享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开动脑筋,用自己的小手自由创作数字诗。在“数字诗分享会”上,学生展现着各自独特的思维,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加深了对数字诗美的感悟。一切学习活动自然地发生,学习成果的获得水到渠成。这是二年级学生当堂创作的小诗,可以看见学生真正地内化了知识,拓展了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表格梳理,促进内化吸收

表格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架,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数字诗的方法,达到内化吸收知识的学习效果。

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美景,都背负着一个故事;每一个团队也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风景的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故事。我们的故事虽然饱含着艰辛,但我们相信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奋斗出来的。

猜你喜欢
古诗数字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劳劳亭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答数字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