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妍
如果谁家亲戚从农村带来一只自由觅食草籽、土坷长大的土鸡,思忖着是做辣子鸡、冬菇焖鸡、三杯鸡还是大盘鸡的时候,老广们一定会急切地摇头建议:这么好的鸡,为什么不白切呢?
白切鸡是简单至极的烹饪方式,一锅水烧开,把鸡烫熟,斩件,蘸料即可食。看似用料最少,烹饪最易,人人都会,但在“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饕餮老广手里,是不肯将就的讲究。
洗净控干水的鸡,鸡腿塞进鸡肚子,放进盛有烧开的水的锅中,用小火,水微沸,老广称之为“虾眼水”。用长筷子把鸡均匀翻转,鸡皮紧缩变成透明黄,用筷子扎鸡腿,若没有血水渗出,就把鸡捞起,放到早就准备好的冰水中,受冷均匀,放回炉子上的虾眼水中浸一会儿,再放到冰水里……如此反复三四次,就算大功告成了。当然,最讲究的做法,是用一根粗棉线穿过鸡翅,双手像操纵木偶一样,上下拎着鸡,一会儿浸沸水,一会儿过冰水……看似眼花缭乱,实质归纳成一句:不能用滚水大火,要用虾眼水浸熟,想皮脆就要过冰水。
剩下的就简单了,斩件摆盘,一刀下去,切不断用手掌压刀背,不要反复剁,不然摆不回一只鸡的形状了,精湛的刀工斩出来的鸡块是日字形的,骨暗红、肉色白、皮透黄。蘸料并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小黄姜剁碎加盐,浇上烧热的浓香的熟花生油,在姜蓉滋滋的声音中,夹起一块鸡肉蘸着调料,多么的心满意足。
我喜欢端上桌的白切鸡块是温热的,蘸料也要有温度,感觉饭店冷食的白切鸡减弱了味感。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准备的时间也越来越不充足,普通的餐厅里一味求快,都采取了流水线作业,烹饪越来越简化,吃不出慢工细活的感受。而我们地道的老广,仅这道白切鸡,在日常和仪式性的时刻都保持着“无鸡不成宴”的饮食习惯,凭着对饮食极度认真的态度,仍然坚持着最好的食材、最漂亮的刀功,还有最耐心的烹飪。于我,偶尔离开广州十天半月的时候,最牵肠挂肚的美食,是每每周末家人问我想吃什么的时候,脱口而出的——白切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