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2019年全国理综卷I生物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9-03-08 14:33陈培莹李娘辉
中学生物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选择题人教版试题

陈培莹 李娘辉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构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相应的评价体系也应该充分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高考作为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在“一核、四层、四翼”国家评价指标的指导下,紧扣核心素养进行命题成为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下面以2019年全国理综卷I生物试题为例,结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2019年高考理综卷I分值和考点分布

1.1分值分布

笔者对2019年高考理综卷I的试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统计了各模块的分值分布情况(表1)。对其中可能有争议的题目先作一个说明:29题的试题背景虽然涉及必修3模块的植物相关激素——脱落酸,但试题考查的主要是植物的代谢和生理过程:根部细胞吸水、干旱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以及设计实验来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主干知识还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该题的分值划分到必修1模块。选考题:37题第(4)涉及必修1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丙酮酸可以为生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38题的第(2)题涉及必修2中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解开DNA双链的酶是解旋酶,其作用于DNA双链分子中的氢键),但考虑到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有些是必修模块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因此不再将此部分内容划分到选修模块。

1.2考点和核心素养要求分布

参考新课标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2019年高考理综卷I的试题考查内容及要求、核心素养要求及素养水平进一步分析见表2。由于高考对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考察往往是综合的,并非独立分割,笔者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对试题进行分析主要考虑其主要考查的素养类别及其水平。

22019年高考理综卷I试题评价

2.1规范严谨,突出主干

2019年高考理综卷I生物试题整体比较规范和严谨,难度适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题干的表述简明、严谨,指向明确,利于学生作答。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细胞凋亡、光合作用、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神经和体液调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培养、基因工程等。从试题比重来看,相比2018年必修3的比重又有所回升(占比31.1%),必修1

(26.7%)和必修2(25.5%)比重接近。三本必修教材各2道选择题,并没有出现跨模块的现象。分值占比出现差距主要是在非选择题的必考题:必修1只考查1道大题(29题),主要考查植物根部的吸水,干旱处理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及设计实验验证相关的结论并写出预期的结果。必修2也只考查1道大题(32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概率计算以及相关实验设计。必修3考查了2道大题(30题和31题),30题以排尿为例,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31题以某果园为例,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写出食物链)、种间竞争的概念解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2紧扣教材,回归基础

2019年高考理综卷I生物试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很大原因是因为试题背景大都“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特别是选择题几乎每个选项都以教材为依据,充分体现了回归教材的命题趋势和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命题原则。如选择题第1题:在人教版必修1第123和124页均可找到相关的表述“胎儿手的发育过程指尖细胞的自动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选择题第2题相关的试题背景是人教版必修2第75页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中“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选择题第3题题干的背景改编自海尔蒙特的实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1页)。选择题第4题考查到肾上腺素的作用在人教版必修3第33页拓展题也可找到原话“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

非选择题必考30题考查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在人教版必修3第20页有原话“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出小泡中,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上”。排尿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在人教版必修3第20页资料分析也有原话。31题考查种间竞争的概念见人教版必修3第73页“种间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动物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见人教版必修3第106页。非选择题选考37题牛肉膏和蛋白胨可以提供氮源见人教版选修1第15页。非选择题选考38题基因组文库的种类、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见人教版选修3的9~10页。

2.3注重情境,彰显素养

前四道选择题题干涉及的情境虽然源于教材,但进行了适当的改编,特点是“稳中求新”,并且表述也比较简明,整体难度适中。后两道选择题创设新的问题情境,难度有所提升,要求学生能够基于演绎和推理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对杂交后代做出判断,利用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比较分析曲线,对可能的实验结果或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或解释。必考非选择题的题干同样注重情境的设置,并且注重和生产实践、生活相联系。

例如,29题考查干旱处理的植物相关生理代谢(吸水能力、光合速率)的变化,31题结合某果园生态系统以及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进行考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题干的背景渗透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问题的设计侧重科学探究能力的体现,展现科学思维的形成。例如,29题的第(3)小题采用开放度较高的设问和呈现形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从题干获取相关的信息,进行一定的逻辑思考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达。32题的第(3)小题同样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该题为了验证有关的遗传规律,题干给出特定性状雌雄果蝇的杂交组合,学生需要基于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预测不同的实验结果。

3教学建议

3.1重视核心概念的构建,渗透情境化教学

生物学核心概念作为生物知识的主干,是学好生物的基础。通过对2019年高考理综卷I生物试题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高考考查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紧扣教材中的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因此,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核心概念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将课本的概念以及相关零碎的知识点强记下来。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俨然违背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以生物学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学生学完这些概念还应具备将概念迁移到具体情境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概念图教学策略、情景化教学策略、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等,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对每堂课进行情境设计,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2发展科学思维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过程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题,发现全国理综卷I生物试题比较重视实验探究。2017年高考理综卷I生物29题要求学生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2018年高考理综卷I生物32题第(2)小题要求用表格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2019年高考理综卷I生物29题要求学生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这一类问题应属于科学探究的二~三级水平要求,考查了探究实验的最关键的步骤,即基于给定的条件,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运用科学术语报告实验结果。同时,试题的呈现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文字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也是科學思维在试题中的具体考查形式,即要求学生能够用恰当的文字对实验可能的结果或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或解释。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重探究式的教学,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分析、表达,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猜你喜欢
选择题人教版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