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蓉
统编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一课都紧抓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段中。词语教学是小学三、四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四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的语文知识。掌握了词语,学生才能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关注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笔者以山东省张岩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为例,就词语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片段一:
在学生读准难读的生字字音的基础上,张岩老师出示了带有“明朗”一词的句子,指名读。
师:“明朗”是什么意思?
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
师:你找到了这个词语的近义词,这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相机板贴“借助近义词”)。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明朗”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明朗”就是明亮、阳光灿烂的意思。
师: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也能把词语理解好。(板贴“联系生活实际”)其实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一种好方法呢。(出示:二年级时,我知道在“寻找”这个词中,“寻”和“找”意思相近,“寻”就是“找”的意思)其实,“明朗”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理解。你可以用这种方法猜猜“明朗”是什么意思?
生:“明”就是“朗”,“朗”就是“明”。
师:(板贴“借助熟字猜词义”)其实,像“明朗”这样两个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在这篇课文中特别多,快看看吧。(出示“潮湿、增添、蹦跳、歌唱、愉快”)这些词都可以运用熟字猜词义的方法来理解。
师:你们看,同样一个词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
思考:本篇课文是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的散文,本单元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张岩老师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围绕这一语文要素,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借助近义词”“借熟字猜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等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学片段二:
师:在课文这两段中,我们发现还藏着两个比较难懂的词语呢,一个是“熨帖”,另一个是“凌乱”。在这里,我们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读读这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你猜猜“熨帖”是什么意思?
生:“熨帖”就是“贴在”。
师:你是联系上文还是下文来理解的?
生:我是联系上文“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地水泥道上了”来理解的。
师:在这个句子中,叶子是怎么粘在水泥道上的?
生:紧紧地粘。
师:所以你联系上文便知道“熨帖”的意思,那联系下文,你怎么知道“熨帖”的意思?
生:联系下文,我从“叶子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个句子知道它的意思。
师:你能不能联系上下文完整地说说“熨帖”的意思。
生:“熨帖”就是平展地、紧紧地粘在水泥道上。
师: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把难懂的词语理解好。(板贴:“联系上下文”)
思考:张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有心而无痕。这一教学过程采用“教一扶一放”的方式,带领学生经历语言实践的过程。什么是联系上文?什么是联系下文?什么是联系上下文?张老师引导学生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训练的意图十分明显。不但将教材一步步地变成了学生的学材,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视化,培養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片段三:
师:“熨帖”的意思我们懂了,那我们能不能运用学过的这些方法,说一说“凌乱”的意思?
生:我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知道了“凌乱”的意思是“不规则”。
师:谁能用借助熟字猜词义的方法说说“凌乱”的意思?
生:“凌”就是“乱”,“乱”就是“凌”。
师:“凌乱”就是“杂乱无章”,其实“杂乱无章”带有贬义,为什么作者却说这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
生:因为落叶铺在水泥道上,是一种自然美。(教师让学生拿出枫叶在黑板上摆出落叶的凌乱美,相机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天空中凌乱的云彩,山谷里凌乱的五彩池,海边凌乱的海鸥,海面上凌乱的小岛……)
思考:在教学中,张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凌乱”一词,前面两个教学片段中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凌乱”一词的理解,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对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所进行的检测,从而真正落实了本单元要求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这一语文要素。
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只要学生掌握了词语的意思,就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词语,让词语教学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