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娜
编号:H1(2019)45-03-02
古诗词如一纸水墨染开的画,带着岁月的沉淀,含着时光的韵味。有大漠孤烟的雄浑,有小桥流水的清纯,有大江东去的气势,有怒发冲冠的豪迈……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趣的凝聚,历经时间的淘洗依然熠熠生辉。它韵律优美、寓意深刻,但对于理解能力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责任去思考:如何激发并提高低年级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尤为重要。
初次接触“素读”是2017年参加陈琴老师在山东省的培训,感觉用“陈琴诀体素读”法读中国典籍,进入很快,以前难读难背的文章,用了“素读”方式,别了“诘屈聱牙”“呕哑嘲哳”的阅读困境,读起书来有种“势如破竹”之感,一篇几百字的古文,短时间即可熟读甚至背诵。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读书法更是方便快捷。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记忆力好,初次接触“素读”一两个小时内便可以背诵《滕王阁序》《逍遥游》等这样的经典大篇已经不是神话,参加学习的老师们纷纷感慨表示:“素读”真是进入中国经典阅读的不二法门啊!
《五柳先生传》里有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视“读”的,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逐渐把“读”这项功能弱化了,对于某篇文章只专注于理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第一位的,读的多了也便能够理解了。“素读”理念下的读书方法,就是不追求客观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的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为止,是我国古代私整中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很朴素的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读书法。结合我校低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他们直接记忆能力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我们把“素读”“歌诀体”相结合,开设了晨诵课,自创了“歌诀素读拍五法”帮助学生乐读、易记,培养学生诵读经典兴趣,以增加积累,同时扩大识字量,丰富学科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铿锵与博大精深,怎样才能让古诗词的素读获得“素而有味”的效果呢?我摸着石头过河,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古诗词素读的尝试,希冀以此点亮古诗词素读的灯。
自建校以来,学校为了更好地浇灌好“歌诀素读”这棵幼苗,引入陈琴老师的“歌诀素读”并自创“拍五法”打造学校国学课程体系,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歌诀素读”培训,共同培训老师、学生。培训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国学馆,汇聚了本校所有热爱经典热爱素读的的教師们,积极参与国学馆的各项活动,开展校内研讨、开展教研、示范课等特色活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依托经典,朗读成诵,注重记忆,轻视讲解。学校针对低年级孩子自创的“歌诀素读拍五法”,把这些韵律美,句对账的古诗词赋予一定的节奏和游戏,让孩子通过小手或小脚或身体打起节奏来,从简单的拍一法到富有变化的拍五法,引导孩子由易到难,和着节拍,有情有智地进行古诗文学习,有心的教师还给孩子配以节奏鲜明的音乐或古诗词比赛进行辅助学习,学校每天安排晨诵课,先培训任课教师,针对班级诵读情况从节奏正确、明快,声音适度、整齐、师生共同参与三方面进行评价积分,每月有月评测试,督促老师正确引领孩子诵读经典。我们带领孩子从“读”到“诵”,由“诵”到“吟”领略古诗词的美,我们无法有陈琴老师深厚的经典蕴藏和充满磁性的嗓音,但是我们可以行动,做一个引领孩子阅读——素读——吟诵的行者,把“素读”与阅读相结合,把经典诗词进行到底,一个学期坚持下来,每天几页,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假以时日孩子们便能出口成章,朗读成诵。
我们带领孩子在一次次歌诀素读中,体会节奏的美感,提升背诵能力;我们在一次次吟诵雅集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我们在一次次节假日中,将中华经典文化通过素读、吟诵的方式传播开去,美丽的声音回荡在每一个晨诵课堂上……家长们都夸赞,读了经典诗词的孩子,是一群有能量的孩子,是一群有着浓浓中国味的孩子。就这样,在日不间断的读书声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素读经典的快乐,体验着读书的幸福。一路走来,我忽然发现,素读经典带给孩子们的,远远不止于读书本身,远远不止于礼物本身,它从一个班影响到学校十多个班,从一个学校影响到更多兄弟学校……这是中国经典的力量,这是中华文化的力量。
书墨飘香,书声琅琅,是世世代代读书人引以自豪的情韵诉求。而一所学校就应该是具有浓厚读书氛围的、处处书墨飘香的、书声琅琅的学子读书桃源!重视低段孩子的阅读兴趣,正确引领孩子了解中国的经典,体会中国的文化,我们一直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