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美 循美而行

2019-03-08 14:27唐启英
求知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艺术家

摘 要:我校毗邻美术馆,这是最有利的地理优势,参观各类馆内展览,成了我校开展美术教研活动、美术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艺术展览,让美术教师零距离接触多元美术作品,获得美感经验乃至得到独特的美感体验,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从而惠及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同时,馆内美术的各类专业书籍收藏非常丰富,这些国内外的美术书籍资料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的窗口,是美术教师提升自己的学识、备课收集资料的有利后备保证。

关键词:馆校合作;专业提升;艺术家;感悟中成长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3-0084-02

引 言

当今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艺术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同时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艺术活动日益频繁,多元、跨界的艺术交流让艺术的呈现形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然而,传统课堂使用的美术教材,已沿用多年,并且为了满足各地学校的适用性,平衡地区差异,往往得不到及时更新,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张家港作为一个文明城市,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本市的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中心已成为地标性区域。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张家港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已走在时代的前列。张家港市美术馆作为张家港市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展览是兴馆之策、收藏是立馆之本、教育是强馆之路”的办馆理念,以培养未来的艺术公民作为公共美术教育推广的核心思路,为张家港的艺术交流、学术研究、公共教育、多元文化融合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美育功能因贴近市民而日益为公众所关注,我们学校的美术教育更是得益良多。

一、教师先行,专业提升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承担着学校美育的职责,走在教育与艺术之间,为学生搭建通往美术之路的桥梁,承担着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职责。目前,艺术交流多元、跨界,艺术的呈现形式日益丰富、多样化,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引路人,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视野,在不断地参观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也身体力行,将自己的美术参观学习之路融入课堂教学,现身说法,感染学生。

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团结合作、充满凝聚力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学校提供各种渠道,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能力。例如,参观画展、组织写生,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平台,请领导来进行指导,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二、“对话”作品,浸润课堂

依托便利的地理优势,美术馆成为我校美术教育的有力依托,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市美术馆内频繁的艺术交流和展出,提供给学生绝佳的参观机会,本校会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选择合适的展览活动,组织学生前去欣赏。美术馆学习,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升。学生与艺术品之间的零距离,更能感受到艺术品的魅力。学生从一次次参观中,从一幅幅作品中,领略到艺术的感染力,同时为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提供了帮助。

在常规的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走入美术馆,满足自身美术学习的需要。通过美術馆公共美育,帮助学生亲近艺术、直面艺术,提高其美术鉴赏能力。可以看到,在参观欣赏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场馆中欣赏作品,不同于平日里在教材上查看作品图片。美术馆的环境氛围、美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场馆工作人员的解说,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艺术空间。同时,参观艺术品并非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参观,形成个性体验,再与同学沟通,分享自己的收获,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有效的艺术鉴赏的目的。

艺术鉴赏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不断地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我校充分利用毗邻美术馆的优势,让学生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热爱艺术。创建“大美术”课堂,让学生开眼界、学技巧,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表达,我们一直在努力!

三、直面专家,汲取营养

以美育美,我校与美术馆的合作让师生不断有机会参观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开拓了师生的美术视野,使师生的思维更宽、更广,引领师生将美感体验成为一种习惯。

3月8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会主办,张家港市美术馆承办的“画格文心──郑文山水画教育展”在张家港市美术馆一楼展厅拉开帷幕。我校师生有幸受邀参与本次活动。

郑文教授致力于国画的传承和推广,她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教育家。利用画展的优势,展开国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别具一格。参观完画展,学生在郑教授助手的协助下,进行了山水画的练习。我校日常美术课教学扎实,学生的美术素养极高,现场作画大胆下笔,参观画展的领导、老师们驻足观看,赞叹不断,纷纷询问是否受过专业的国画训练。国画练习结束后,学生马上以文字的形式,阐述自己的画作以及当天的学习收获。在我们的美术课堂训练中,学生不仅要会画,还要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创作心得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五年级学生惠好的妈妈对他来参加这次活动有些担忧,作为代表,惠好接受了采访。他直言除了学校的美术课堂,他没有接触过专业的国画。当采访者提问,为什么在作画时有的地方用浓墨,有的地方用淡墨时,惠好说他知道近实远虚的知识,相信美术知识都是相通的。通过今天画展的参观和学习,他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传播,他愿意成为先行者。

我校学子自信、大方、聪慧,在活动中受到策展人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画家郑文教授的啧啧称赞,活动结束后,学生和她们热情地拥抱告别。

四、良性循环,滋养师生

艺术常根植于童年经验,童年也需要艺术的滋养。美术馆承载着公共美育的功能,和学校美育相辅相成。我校积极参与市美术馆策划的各类活动,为学生点亮艺术的梦想。各类参观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将美感体验变成一种习惯,他们会时常关注美术馆的信息,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之外,自主挑选感兴趣的展览,节假日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而外出游玩时,各地的美术馆也成为他们的必选之地,甚至将沿途的美景自觉地和所学过的美术知识结合起来,让生活更有意义。课外所得的美感体验再次返回到课堂,反哺课堂教学,师生都得益,形成良性循环。

结 语

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审美情趣、创意表达等艺术核心素养,是艺术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那么如果把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支点,我们就可以翘起学生的梦想世界。不断地参观学习,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开拓了学生的美术视野,活跃了其思维。以美育美,我校与美术馆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将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

[参考文献]

王乐,刘晓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馆校合作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08):24-32.

作者简介:唐启英(1979.11—),女,江苏张家港人,现任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教研组长,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