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岁月无语,有陶能言。历史在时光的流转中早已尘封远去,唯有那些无声的文化遗产在历经沧桑巨变之后,仍在生动地讲述着一座城的往事。
滇南建水,人杰地灵,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千年的厚重历史成就了这座古城的多彩文化,“坚如铁、明如镜、润如玉、声如磬”的建水紫陶是这众多文化中的一抹亮色。自全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以来,建水紫陶小镇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其中令人期待已久的建水紫陶博物馆即将开馆面世,迎来五湖四海的紫陶爱好者。在这里,每一位到访的游人都会得到一把打开建水紫陶历史文化的钥匙;在这里,那一件件静默的展品都会争相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和你一起畅想着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追忆过往:千年历史源远流长
一馆窥一城,一座城的历史和灵魂就藏在博物馆里。碗窑村旁,五龙湖畔,建水紫陶博物馆依山傍水威然伫立。博物馆外观呈龙窑之状,由首至尾呈斜坡条状渐次梯高,形似卧龙;外墙主体青灰,简练古雅,与紫陶的典雅十分契合。进入展馆,九大紫陶主题展厅更是动静结合、别有洞天。大厅之内,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建水紫陶博物馆”醒目的馆名,馆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老师题写,古城砖墙砌成的背景与丰润苍劲的笔法相得益彰,揭开了建水紫陶千年历史的“序章”。两侧的紫陶壁雕别具匠心,分别展现了千年的建水历史文化和千年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馆名下方熊熊火焰般的灯光造型,映照着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昭示着建水紫陶的美好未来。
从燕子洞新石器遗址到龙岔河古墓陶片,从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向逢春到一代代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承人……走进建水紫陶博物馆,穿行在一个个主题展馆间,我们得以跨过干百年的时光,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建水紫陶的人文温度。
创新传承:动态延伸紫陶文化
坚守文化绝不是故步自封、囿于过去,而是在传承中创新,让文化在坚守中得以动态地延伸。包容创新、博采众长,这正是建水紫陶得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这样的传承创新在建水紫陶博物馆的展陈中比比皆是。
建水紫陶因文而雅享有盛名,博物馆的展陈更因融合科技而魅力无限。在九大主题展厅内,人们在静静观赏一件件紫陶展品和一座座复原場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少科技手段进一步加深对紫陶文化、工艺的了解。古城序厅的建水紫陶小镇规划沙盘和动态视频,令人更加憧憬建水紫陶今后的发展前景。链接“一部手机游云南”APP则可以让人们更便捷地了解建水这片神奇的土地,领略它的悠悠古韵和秀美风光。在碗窑古村和龙窑展厅,观众有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古村的神秘,聆听龙窑烧制的畅快和传统祭窑的回声。精品展示厅里,人们除了可近距离观赏风格各异的历代名家精品外,还可以在特制的查询屏上全景式3600查询中国历代的名家作品。在一步步的近距离互动和科技演示中,建水紫陶的自信和魅力从文字和画面中款款走出,感染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来客。
蕴藏未来:新生力量蓄势待发
建水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厚,历来尊师重教,崇尚榜样,一代又一代紫陶人的薪火传承给予了建水紫陶生生不息的力量。为彰显对紫陶事业做出贡献的工匠精神,激励后人积极进取不断进步,博物馆大厅设置了特别的“大师墙”,33位高职、省级以上大师榜上有名。设计者别出心裁,预留了近百个位置“虚位以待”,鼓励其他陶艺家以榜样为动力,精进技艺,荣耀上榜。今后,博物馆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一个盛大的“大师墙”增补活动,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建水紫陶不仅是于古老技艺的传承,更是人文精神与希望的传递。建水紫陶博物馆让我们看见一代代紫陶匠人不懈的坚守,看见紫陶背后的人文精神在他们身上的不断延续。
“博物馆集史集文,集艺集品,聚力聚气,聚精聚神。可谓:一馆博物连今古,业存当代利后人;建水紫陶凭借力,势如龙翔正飞腾。”中国戏剧家曲艺家协会会员张绍碧在建水紫陶博物馆落成之际,特撰碑文如此评价。诚如他所言,建水紫陶必将承先天之禀赋,蓄后天之活力,以巨龙飞腾之势跃入历史发展的崭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