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沁倪
导 语
写作要讲究“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用自己的生活,传递真实的感受,用自己的眼睛,传递真切的情感,用自己的思考,传导真挚的思索。文章中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让作文的感情真挚有许多方法,在这里我们尝试着三种操作方法,来提升作文的真情实感。
途径一:用自己的生活,传递真实的感受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作者应在观察、经历、感受、思考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和感情:或受、或恨、或悲、或喜、或赞扬、或批评、或同情、或厌恶……把这样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想做到真实,最好的对策就是让作文走向生活。自己的生活、身边人的生活就是最佳的作文素材。只有选材真实了,并且融入了作者的真情,文章才能感动别人。如2016年高考广东卷佳作《致母亲的一封信》中的片段: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们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得最快。”每次看我快速地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头。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比如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而我心里却是忐忑的,因为您要求我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
考场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感情自然真挚,作者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真实的话语,反映人物的真实心态,再现人物的真实品质,这样才能表达真实的情感,让阅卷老师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样子。文中选取生活的点滴,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途径二:用自己的眼睛,传递真切的情感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也到处都有感人的事情,我们只要用心去感悟,去领会,就会发现那些动人的美景、感人的片段。身边的美景很多,要注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仔细体悟;身边感人的事情也很多,要注意将自己置于具体的场景之中,善于观察,感悟其中的真情,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如果这些动人的美景、感人的故事能够融入自身的情感进入作文,定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佳作《无人处,赏西湖》中的片段:
那是七月夏,荷香未浓。安恬步于湖边,耳边是游人不住的赞叹。到嘴边的欣喜被我生生咽回:我的赞美在久负盛名的西湖这里并无意义。于是沉默无言。
天色略灰,大团大团的灰云聚集,色近于黑。灰云缝隙里有犹疑不定的洁白日光,远处水天一色。不多久,风渐急,有了隐约雷声。雨丝轻柔,片刻间便成了大粒的雨点,砸在雨伞上错落有声,在那潋滟倏忽间潜入了水中。不一会,湖边只散落着三两游人,雨帘密集,伞下各成天地,而这天地里只余我一人。难以名状的孤独将我缓缓笼罩。这浩大天地间的孤独从四面八方冲着我这伞下的一方小空间奔腾而来。隔着重重水帘,我看到深色的湖水托起远处的黛色小山,顶着黑色小塔,塔上顶着灰白色的苍穹。水天相接处细如裙带的堤岸消失于虚无,水天合一。这婉约里的壮阔就如在裁剪旧衣中翻出的新款式,让人欣喜于这“新”来得如此突然,叫人爱不释手。
这些段落写自己亲身游历,将烟雨迷蒙中的西湖美景一笔收尽,作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感悟,体察真情,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摹西湖之景,绘形绘景、绘声绘色,写灰云、写雨滴,写湖水、写白塔,同时融入自己的孤独之感,让自然之景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情境、有叙事、有感慨、有议论、有抒情,意蕴丰厚,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途径三:用自己的思考,传导真挚的思索
要使自己的文章令读者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仅仅表现、提炼对生活有一腔真情还不够,还应该深入地思考生活,努力在体察真情的基础上升华真情。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可以通过一个事件进行联想,勾起一连串的事件,让读者在真情荡漾的字里行间获得理性的人生启迪。在议论类文章中,同样需要感情真挚,真挚的感情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不偏激;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惩恶扬善,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美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主要方式是通过一个事例或一些事例概括出社会中普通存在的现象,言辞真切,透彻分析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的基本道理。如2016年高考湖北卷佳作《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中的片段:
犹记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句哲理诗:“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然而太阳已使我的荒凉,变成更新的荒凉。”其意在于,本来知足的人们会因新生的或更好的事物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标准或要求。
不满足,是因为可以更好。其实,我们需要这种不满足来追求更高的标准。
或许,很多人认同傅佩荣的这句话:人生种种,无论悲喜逆顺,最后难免都是“水过无痕”,而懂得知足,总会在这平静的水面上感得半许清凉。常言不知足,不是贪得无厌,而是严格要求。比如,一个孩子考了不及格而下一次及格便获得表扬,这是一种知足,但更多的是赞扬他的进步。而另一个孩子上一次考了满分,这一次没能拿到满分而受到批评,不是不知足,而是本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由艾米莉·狄金森的哲理诗破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导出本文的观点“知足的人们会因新生的或更好的事物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标准”,对比论证的融入,让情感的的力度贴进文字清新的风骨。傅佩荣的话语于引证法中再宕开一丝亮光,回扣漫画的本质。主题明确,情感真实,知足与不知足的思辨渗透其间。文笔隽永,清秀中玲珑剔透。这正是深入思考、升华真情的结果。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作者的根本写作目的是发表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和看法,所以,我们作文始终要在一种真实情感的氛围中表达。我们只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感受、挖掘、积累生活中的动情点,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才能写出符合“感情真挚”要求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浙派高中语文十二名师经典案例赏析》 蔡伟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 《文心雕龙》 刘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