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矛盾及其解决路径

2019-03-08 03:08黄萍萍
今传媒 2019年1期
关键词:矛盾新媒体教育

黄萍萍

摘要:新媒体冲击了媒体行业结构,改变了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作为直接供给传媒人才的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类媒体机构难以承接大量的传媒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复合型人才,而非专业类媒体机构则需求大量传媒人才,特别是新媒体运营实践能力。基于此,高校对传媒人才的培养方式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矛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KG2.5mm]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1-0127-02

一、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矛盾

根据《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的统计,截止2015年,中国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专业点的分布在全国共计1000多个,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高校新闻传播类在校本科生超过14万人。

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传统媒体不仅无力承接每年大量的新闻传播学毕业学子,更提高了人才筛选的要求,愈加青睐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非專业媒体机构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渴求上升,需要新闻传播学子发挥其新闻敏感力、文字分析表达能力,在多媒体平台展开运营、宣传、营销活动。

当前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矛盾点在于:如何培养新型知识复合型人才、如何提高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

二、坚持学科基础结合多创新路径

(一)以不变应万变,坚持学科基础教育

急剧的社会变革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教育是涵养的过程,永远不及社会变动的速度,使高校教育一昧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是过于粗暴的做法。因此无论社会环境对学科、人才提出了怎样的要求,都不能放弃对学科基础历史沿革、基础理论、基础能力的培养,以这“不变”应万变。

(二)重视培养职业认知,进行职业规划

平衡高校人才与业界需求之间的关键点便是人才对未来从事职业的充分认知,在这个基础上以相应学习课程塑造未来走向。开设并且重视职业教育课程,最好由有新近实业经验、甚至跨行业经验的教师进行讲授,也可以邀请名企负责招聘和管理的人力资源从业者讲授,使学生对行业和岗位的要求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兴趣,对自身进行能力评估、职业规划。

(三)开放多项学科学习包,进行自由组合

学习包应囊括大量非本专业课程:经济类、计算机语言程序类、市场营销类、社会学类等等。例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2+2”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年可选择经济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技中的一类方向,第三年开始再根据所选择方向集中学习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跨法学院联合培养“新闻-法学”人才,通过四年学习,分别授予新闻学院学子法学副学位,法学学子文学副学位。国外高校在探索新闻传播学复合型人才上也有诸多实践,例如德克萨斯大学、弗罗里达大学、马里兰大学都新增了数据新闻学或数据可视化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城市大学设立了计算机编程课程。亚利桑那州大学克朗凯特新闻学院的本科必修课程不仅包括四门核心价值课、四门基础技能课,还有多媒体新闻学课程。

(四)延伸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参与素质

卡佩洛等人提出“延伸素养”概念,认为当前的媒介素养应更重视社会交往、意识形态等内涵。宦成林认为“新媒体素养”的核心是“参与素养”,除了有批判性思维、艺术表达技能、网络创作技能,还包括参与意识和参与态度。新媒体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解放了人们表达的权利和欲望,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但同时也充斥着许多标题党、虚假新闻、无效同质新闻、低俗信息、煽动信息。高校教育在培养新技术应用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法律意识、媒体专业素养、道德素养的重视,使学生不仅在高校期间,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推动揭露社会真相、建设理性公共空间、有创造性的人。

(五)鼓励积极参与相关赛事活动、实习实践

通过各种渠道参加活动比赛积累经验,是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生活外重要的实践内容。近年来,各种新媒体平台主办了线上赛事,比如咪蒙的新媒体创作大赛,赛事的知名度或许没有传统赛事高,但含金量和竞争力却不比传统赛事差,行业认可度也较高。但是比赛有一定的竞争门槛,初踏校园的学生可以先从学生会、社团活动做起。如今高校也有许多官方和非官方的新媒体宣传平台,通过一定的考核进入高校媒体工作团队,帮忙打理运营,提升新媒体实践水平。

(六)打通高校和业界的人才互通渠道

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当地的媒体企业合作,保持人才互通关系,一方面经常请业内人士到校内进行专业的指导;另一方面输送学生到业界进行实践,提高业务实操水平,提前感受职场的氛围和工作方式,对于当前的学习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培养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

三、改变手机刻板印象,吸纳新媒体进入课堂

高校教师往往对学生上课使用手机头痛不已,屡禁不止,但伤害和利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有学者对全国23所高校进行大学生网络与新媒体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50%的大学生会使用新媒体进行半小时到两小时的专业学习,其中使用搜索引擎达到85%,社交媒体位居第二;在有关使用新媒体进行学习的态度中,48%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将新媒体运用在专业学习中,44%表示愿意使用,仅有2%和1%的受调者表示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另外,对于人们关注的新媒体会使人分心的问题,近五成的人认为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中干扰较小,而有近四成的人认为干扰较大。综上研究表明,新媒体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重要的的学习途径之一,并且有过半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使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的干扰较小,这与我们以往对新媒体在学习中扮演的负面角色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将新媒体应用到课堂实践中:一是结合日常课堂实践,使用手机搜索和解决问题、共建学习社群等;二是直接将新媒体作为课程学习操作的对象,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理查德·罗伯逊媒介与文化学院开设了“移动与社交媒体新闻学”系列课程,其在新媒体应用上的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方式具有借鉴意义。例如工具和软件应用分享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介绍自己认为好用的工具和软件,比如新近出现的新应用,或是隐藏在日常软件中的功能,包括但不限制于采写编辑内容、文件整理、影像制作等等;手机应用项目策划课程:学生组成产品策划小组,完成产品的市场调研、受众分析、定位、功能开发、界面设计、测试、运营过程;社交媒体账户管理课程:课程要求学生开设某个社交媒体账号,设定定位、目标的达成,最终考核见诸帖子的内容、粉丝数量、帖子评论等。

四、总结

新媒体发展对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冲击还将继续,作为直接输送传媒人才的机构,高校不仅要坚持基础教育,还要以多项创新路径开拓学习内容,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当前时代下,新媒体使用已经成为生活难以剥去的一部分,与其艰难地断绝,不如顺应这种改变,将其纳入到学习规划中,在学习中提升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泰来,王新雨.大学生网络与新媒体教育情况调查[J].青年记者,2017(31):25-26.

[2]吉喆.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方略[J].新闻与写作,2017(7):110-112.

[3]朱天,李曼琦.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研究[J].新闻界,2016(23):37-41.

[4]逯义峰.课程创新与实践:新媒体时代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发展趋势[J].新闻界,2016(2):54-57+72.

[5]卢峰.媒介素养之塔: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构成[J].国际新闻界,2015,37(4):129-141.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矛盾新媒体教育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