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节目发展路径探析

2019-03-08 03:08王雷亭
今传媒 2019年1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电视节目

王雷亭

摘要: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地方卫视资金、技术、人才相对稀缺,特色化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山西卫视《走进电视台》从2001年发展至今,获得了观众和业界的认可。究其原因,主要在特色资源、受众思维、电视化表达、栏目设置等维度进行了创新,然而,在媒介融合、扩大受众等方面,地方节目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关键词:《走进大戏台》;电视节目;分众化;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KG2.5mm]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1-0095-03

当下,多种媒体形态并存,人们注意力分散,电视辉煌不在,“盘子大、市场小”成为普遍问题。地方卫视生存压力尤甚,节目改版、调整乃至停播都是常态。在 “走马灯”一般的节目生态中,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独树一帜, 2001年至今,历经十八年,在地方同类节目收视率仅次于河南卫视《梨园春》,影响力遍及晋、陕、冀、内蒙古乃至全国。同时,该节目多次荣获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以及国家、省级30多个奖项,受到国家广电总局重视,成为“山西文化十大品牌”。

互联网时代,一个戏曲与电视融合的地方栏目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发展路径与经验均值得探讨,这对其他地方卫视打造本地特色栏目也有较强借鉴与参考价值。

一、《走进大戏台》节目梳理

2001年3月,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于每周日晚黄金时间播出,时长一小时。栏目最初设置四个板块:“明星传递(戏曲名家现场展示)”“戏迷龙虎榜(戏

迷比赛)”“你会我也会(名家与观众现场互动)”“风云会(专业演员比拼)”,通

过专家点评、观众打分,产生周擂主和月擂主,最终决出业余、专业年终总冠军,

分别给予重奖。这样形成了娱乐性、参与性、专业性和竞争性特点,同时节目多

在农村、厂矿等现场录制,影响力逐渐扩大,受到戏迷票友、从业者等的关注。

2005年,面对众多戏迷票友的参与热情,《走进大戏台》进行了改版:保留

戏迷擂台赛环节,开场加入集戏曲唱段、舞蹈与身段技巧展示于一体的“群芳荟

萃”,“你学我也学”“风云会”更新为戏曲知识问答“戏迷乐”和地方小剧种“乡

情乡韵”。同时,录制范围从省内扩大到陕西、内蒙等区域。这一时期,节目的

观赏性、参与度大大提升,观众群体也基本稳定下来,可以有针对性地挖掘商业

价值,《走进大戏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13年,《走进大戏台》面临严峻挑战,戏曲栏目《寻找好声腔》占据黄金

时段,长期固定的节目风格也让人产生收视疲劳。于是,在扎根基层的同时,《走

进大戏台》模仿其他电视台以及互联网的节目形式,回到演播室,开始了新的

探索:

毕业季节目“我们毕业了”:为戏曲院校毕业学生和省内八大知名院团搭建

桥梁。以戏曲为内核,求职为形式,其间包括剧团介绍、唱段展示、指定命题等环节,从而实现毕业生与专业院团的双选。

季播节目“好团好戏”:邀请省内知名院团,通过演员介绍、代表剧目展示幕后故事等形式,拉近了观众与院团距离,也提供了专业演出。

季播节目“杏花朵朵开”:邀请参评山西省舞台艺术最高奖“杏花奖”的演员展演,名家现场指导、点评,在节目中完成教学过程。

由此,《走进大戏台》逐步完成从戏迷参与为主向“推新人,推新戏,推名团”转变,专业性日渐提升。

2015年,《走进大戏台》力邀央视主持人白燕升加盟,担任主持人兼总策划、总导演,推出伶人王中王、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等形式,覆盖全国范围戏曲剧种,云集各地的顶尖戏曲演员,文学、曲艺、影视领域具有戏曲素养的专家也加入进来。包装精致化、演出专业化、剧种多样化、领域扩大化成为主要特色。

二、《走进大戏台》节目特色

地方台在资源、人才、资金均显不足,要获得观众认可,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出特色和品牌。《走进大戏台》正是立足山西特色元素,抓住核心受众,将戏曲与电视深度融合,并注重模仿创新,才在地方特色节目中闯出一片天地,并向全国辐射。

(一)依托地缘优势,确定节目定位

山西素有“戏窝子”之称,除“四大梆子”晋剧、蒲剧、北路梆子、中路梆子外,地方剧种超过50种,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山西获得“梅花奖”的艺术家数量也居全国之最。同时,戏曲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有戏曲元素,普通山西人也会哼唱几段。此外,戏曲还承载着游子对家乡的特殊情感。

这些内容构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大戏台》正是立足山西,始终将节目定位于戏曲的传承发展,收获了大量的观众群体,这也是它在2015年后辐射全国的底气。

(二)把握受众思维,近距离贴近戏迷

观众与电视节目的生存密切相关,《走进大戏台》最稳定的受众是戏迷票友。创办十几年来,节目在工矿企业、田间地头现场录制,据统计,截止2015年,累计送戏下乡390余场,足迹踏遍山西11个地市,以及河北、陕西、内蒙古等外省。家门口搭台唱戏的模式让《走进大戏台》赢得了大量稳定的观众群体。

同时,栏目设置上,节目尽可能提升观众参与度。“戏迷龙虎榜”“你会我也会”“戏迷乐”中,戏迷是审美客体,更是审美主体。即使在专业演员竞技的“伶人王中王”“风云会”,观众作为大众评审,通过投票决定选手的去留。

纵观《走进大戏台》发展历程,创办早期,山西卫视没有同类节目,戏迷缺乏展示的平台,吸引懂戏的人參与,让不懂戏的人了解是不错的选择。因此,设置“你会我也会”“戏迷乐”等互动栏目,这时,娱乐性、普及性是节目的定位。随着节目的成熟与传播,形式简单,水平较低的表演会让人审美疲劳,更难吸引专业人士。于是,《走进大戏台》开始调整风格,从“好团好戏”“杏花朵朵开”到“伶人王中王”,专业程度越来越高,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来自全国的戏迷票友、众多戏曲从业者、文化、曲艺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而且,从入门到专业化,符合人的欣赏过程。

(三)电视与戏曲优势互补

麦克卢汉说,媒体自身比它传送的实际内容更影响受众。戏曲是虚实结合的舞台艺术,演员唱念做打,相互配合,展现故事情节。电视以屏幕为载体,将画面、声音、文字等元素立体组合。而戏曲节目需要做的,就是用电视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戏曲的艺术魅力。

《走进大戏台》创办早期,主体是参赛者演唱的比拼。播出时,屏幕反复出现报名电话和选手信息,节目下方则以字幕形式出现剧情、唱段特点和唱词,弥补戏曲表演的欠缺,让观众听得清,看得懂。以LED呈现的栏目名称、彩色条块则增强了趣味性。

2015年改版后,电视语言表现戏曲的功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利用画面回放、平行交叉蒙太奇、 镜头变格、时尚音效、趣味字幕等视听手段,不仅还原演员唱念功底,还近距离展示髯口功、帽翅功等绝活,增强了观赏性和专业性,提升了节目的整体品质。

(四)

以擂台为核心形式

《走进大戏台》多次改版,擂台赛是不变形式。一方面,这是戏曲特性使然,戏曲行业里,专业演员用“叫座儿”较量高下,票友间凑在一起也要切磋技艺,这种形式大家更喜欢,也更接受。擂台赛与电视节目结合,又有更多价值:周冠军、月冠军、年度总冠军的产生充满悬念;观众可以决定选手去留,一周一期的节目成为“假日狂欢”的内容。

(五)

全面改版创新,提升节目层次

近年来,《走进大戏台》进入瓶颈期,有限的戏曲唱段反复演唱,单一的形式重复展示,加上互联网发展降低了欣赏戏曲的门槛,关注度呈现下降趋势。

《走进大戏台》要想赢得观众,既让节目精品化,也让观众看到其他媒介没有的内容。2015年,借鉴《我是歌手》,《走进大戏台》全面改版,首先,“伶人王中王”云集全国各剧种的顶尖演员,他们相互借鉴,各显身手,与戏曲颇有渊源的专家跨界点评,专业程度和文化内涵大幅提升。他们走下舞台,又成为全国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的评委,塑新人,传新作。同时,白燕升主持的《名家访谈》让戏曲名家的故事为更多人了解。其次,先后推出六一特别节目——校园公开课”“中国戏曲公开课·北大行——如歌的行板”,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再次,在节目包装上也下足了功夫。这次改版让《走进大戏台》迎来新的发展。

三、《走进大戏台》的矛盾与困境

随着4G、5G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呈现电脑、电视、手机多屏互动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网综、网络自制剧纷纷出现,对传统媒体和电视节目形成很大挑战。虽然新改版的《走进大戏台》受各界好评,然而,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倡导娱乐性和快餐式消费,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特色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均面临困境,必须深思。

第一,受众的有限性。《走进大戏台》的主要群体是戏迷票友和戏曲从业者,而互联网收听、收看的便利性让戏曲表演不再是稀缺资源,电视观众也因此流失。长期来看,此类节目受众必然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对于地方台的影响尤其明显。目前,《走进大戏台》已经尝试了如“中国戏曲公开课·北大行”一类探索,在传承戏曲的同时,扩大节目影响力。但是,采取怎样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在留住老观众的同时挖掘新群体,尚无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二,栏目定位的矛盾性。目前,《走进大戏台》定位于专业演员比拼,严肃性、专业性有余娱乐性不足。对比CCTV戏曲频道《叮咯咙咚呛》,天津卫视《国色天香》等节目,主打跨界娱乐,收获了许多戏迷以外的观众。这就带来了专业性和娱乐性的矛盾,前者让更多人关注,但可能会改变传统艺术的原汁原味,导致资深戏迷流失;后者则陷入小众化的困境之中。如何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值得深思。

第三,与互联网融合不够。融媒体时代提倡多屏互动,融合传播。《中国戏曲大会》《角儿来了》早已开始相关探索,《走进大戏台》却行动不多,除了开通两微账号,并在多个视频网站播出外,在媒介融合上鲜有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如何将互联网、多媒体与地方戏曲栏目的定位风格相契合,满足受众需求,是接下来需要思索的。

四、结语

[JP2]回望《走进大戏台》十几年的发展,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抓住戏迷观众,将电视媒体与戏曲艺术深度融合,从专业化、娱乐化、竞争性多个维度出发,借鉴其他栏目形式,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为地方节目特色化发展趟出了一条路径。然而,在互联网分众化时代,地方电视节目在紧抓特色的同时,如何实现融媒体表达,兼具严肃性和娱乐性,它似乎没有给出答案。这也是地方电视从业者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发现创新的。

参考文献:

[1]王晓娟.从山西卫视看电视媒体的文化自信[J].电视研究,2017(8).

[2]董悦,赵文军.《走进大戏台》:戏曲平台,人文名片[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1).

[3]田进.做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排头兵和主力军[J].中国广播电学

刊,2016(1).

[4]张敬民.循文化根脉 谋创新之路——山西卫视三档文化节目自主创新的思考[J].新闻采编,2017(1).

[5]朱文相,赵锡淮.“走进大戏台”戏曲栏目点评[J].中国电视,2003(1).

[6]张明芳.从“走新”到“走心”——从《走进大戏台》2015年改版说开来[J].名作欣赏,2015(25).

[7]姜乐虹.地方声乐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以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为例[J].青年记者,2017(14).

[8]沈静.电视戏曲栏目的擂台赛策略[J].新闻爱好者,2006(12).

[9]王鑫.伶人竞技场 王牌大聚会——以山西卫视《伶人王中王》为例[J].中国电视,2017(2).

[10]周明清,胡远珍.市场定位语境下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差别化运营——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为例[J].媒体时代,2012(6).

[11]周明清,胡远珍.市场定位语境下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差別化运营——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为例[J].媒体时代,2012(6).

[12]侯焱.山西电视戏曲栏目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13]郝彩文.电视戏曲栏目创作与实践——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为中心[D].山西师范大学,2014.

[14]刘翼,贺菲琳.屏幕生态系统下电视媒介的传播困境与对策[J].青年记

者,2017(26).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电视节目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传承古城精神 打造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