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骋 孙瑜
【摘 要】随着世界的发展,不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语言也在此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外来语的渗入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某种程度上而言,记录了不同文化主体与不同民族之间思想互动的成果。本文对于德语中外来词的构词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体现出语言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旨在为德语中外来词的发展规律提供一个依据,也为德语学习者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德语;外来词;复合构词;接合成分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226-02
一、引言
现代德语中,复合词以其灵活的构词法和其经济化的表达形式,赢得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复合构词在德语本土词以及外来词中运用甚广,不仅成为拓展德语词汇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同时,也被视作德语语言风格的鲜明标志之一。复合构词法旨在把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句子的含义压缩至一个新词里,这种构词原理从古高地德语的后期以及中古高地德语时期就已存在。在中古高地德语时期,由两个部分单词组成的新词形式占绝大多数,18、19世纪,复合构词已出现三、四个组成部分,而到了20世纪复合构词的组合成分已经发展到了五、六个。其中,起着内部结构连接作用的接合成分的形式亦是层出不穷。然而,接合成分却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类比法进行推导。因此,如何判定、区分接合成分产生所需的要素早就引发了大批语言学家的关注。
二、研究现状
针对接合成分在德语复合构词中的运用,德国学界已有一定量的相关研究。Border Carstensen作为在德国语言学领域研究外来词的领军者之一,率先在1965年在他的专著《Englische Einflüsse auf die deutsche Sprache nach 1945》中就已經对于德语本土词和外来词的接合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Peter Gallmann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对本土和外来复合词进行辨证分析,否定了部分接合成分代表的屈折变化属性。其后,极具代表性的是Wolfgang Fleischer和 Irmhild Barz 合著的《Wortbildung der deutschen Gegenwartssprache》,基于词源、形态和语义三角度,对德语本土词和外来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接合成分的形成机制、词构内部所存在聚合关联及意义属性,并对本土词和外来词中的接合成分的属性作了更明确界定。
三、接合成分研究
复合词中,独立语素或语素结构之间的连接部分我们称之为复合词的接合成分。接合成分是复合构词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根据杜登语法辞典(2016):30%以上的德语复合词中会出现接合成分。从构词角度出发,接合成分的出现与否以及出现形式,主要取决于复合词中第一构成成分的词类划分、发声结构、音节分隔、构词形式,特别是,当复合词中的第一构成成分是名词时,接合成分的形成还需考虑到其屈折变化。但 Eisenberg(2012)的研究表明,针对接合成分的功能性划分,学界还未作出确切的定义,其原因在于:复合词的接合成分会随着时间推移,包括受到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并且经过漫长的摸索阶段,人们依旧很难从中找寻到规律。
(一)接合成分 -s-
相较于德国本土词,目前语言学家们对外来复合词中的接合成分研究成果相对匮乏。Eisenberg(2012)根据语言学家们对于德语本土复合词以及外来复合词中接合成分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功能性和形式上来说,有一部分的接合成分在本土和外来复合词中扮演着几乎相同的角色,例如:能产性最高的接合成分 -s- 和 -(e)n- (Eisenberg 2012;Fleischer und Barz 2012)。在外来语中,阴性抽象名词以 -ion 结尾(如:Diskussion,Koalition)和 -it?t 结尾(如:Solidarit?t,Realit?t)在作为第一成分词干构建复合词时,后面一般会出现接合成分-s-:Diskussion|s|beitrag,Koalition|s|regierung;Solidarit?t|s|zuschlag,Realit?t|s|bezug。与之类似,在德语本土词汇中,以 -ung 和 -heit 结尾的抽象阴性名词后,通常会以 -s- 作为连接成分构成新的复合词,例如:Zeitung|s|frist,Haltung|s|schaden;Fremdheit|s|merkmal,Sicherheit|s|bedürfnis。通过上述实例不难发现,接合成分 -s- 虽然作为连接复合词中直接成分之间的元素,但与第一语素结构的屈折词缀毫无关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此类与复合词中的第一成分词干屈折无配置关联,即不具备语法意义的接合成分称为:无聚合关系性接合成分。杜登语法词典(2016)证明:在德语本土词和外来语中,此类接合成分皆以作为一种间隔复合词中主要组成部分的标记符号而存在,因而,这一类型的接合成分作为形态标记,虽无语义功能,却具音位理据性,作用于整个复合词,尤其是前置语素结构的发音模式。
那么,是否接合成分 -s- 亦有作为有聚合关系性接合成分的可能性?Peter Eisenberg在他的专著《Das Fremdwort im Deutschen》中通过列举外来复合词:Gouverneur|s|palast? Der Palast des Gouverneurs(统治者的宫殿),Rektorat|s|verfassung? Die Verfassung des Rektorats(校长的宪法)和本土复合词:Staat|s|vertrag? Der Vertrag des Staats(国家间的条约),Lehrling|s|alter? Das Alter des Lehrlings(学徒的年龄)来力证这一设想,但即便如此,与上述实例用法类似的接合成分 -s- 目前为止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角度上来看,依旧普遍被视为一种形态标记,而非定义成二格象征。
(二)接合成分 -(e)n-
同样作为接合成分,-(e)n- 的用法则略有不同。接合成分 -(e)n- 在构建复合词的大多情况下是具备聚合关系属性的,且运用方法相对灵活,因此,它在相当一部分德语本土复合词中具有语义和语法功能。首先,最常见的形式是:作为同音同形异义接合成分,出现在以 -(e)n为复数形式的阴性名字之后,例如:Tat|en|drang(进取心),Schrift|en|verzeichnis(参考文献),Burg|en|blick(城堡风景),Minderheit|en|schutz(少数民族保护政策)。但这种情况也非绝对,当上述复合词中的第一直接成分在重构新词并伴有语义变化时,即使是相同的语素结构,接合成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Tat|\|verdacht(作案嫌疑),Schrift|\|probe(字样),Burg|\|tor(城门),Minderheit|s|regierung(少数派政府);其次,以央元音结尾的阴性名词后,例如:Stra?e|n|schild, Halle|n|dach, Schlange|n|biss;再者,无论是在德语本土或外来复合词中,当阳性弱变化名词作为第一构词成分出现时,后面使用接合成分 -(e)n- ,例如本土词中:Affe|n|schaukel,Held|en|tat,如在外来语中,较具代表性的是以 -and (如:Konfirmand ? Konfirmand|en|stunde)、-ent (如:Student ? Student|en|wohnheim)、-ist (如:Journalist ? Journalist|en|meinung)等作后缀,结合动词词干而构成阳性弱变化名词,且此类构词多用以表示职业名称。
上述列举的接合成分虽可同时兼容于德语本土词和外来语中,但归根结底是归属于德语构词法,换言之,即使复合词的直接成分中存在外来借词,但其构词法则依旧遵守德语语法规则,而接合成分作为德语词法的标志之一,出现在外来构词中的目的是:提高外来语的本土化认同度,加强外来词融入现代德语语言体系的程度。
(三)外来接合成分 -o-
而以下将以 -o- 为例,介绍德语中直接引源于外语的接合成分。 -o- 作为外来接合成分源于希腊语,在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内的俄语的构词中也出现过以 -o- 為外来衔接成分的构词方式,例如:jazyk|o|znanie(语言学)。
在现代德语中,接合成分 -o- 主要被广泛运用于以下五种情况:
外来语素+外来语素:Therm|o|stat(调温器)
外来语素+本土词根:Therm|o|hose(保暖裤)
本土词根+外来语素:Wasch|o|mat(清洗机)
外来语素+外来词根:Elektr|o|monteur(电工)
外来词根+外来语素:Film|o|thek(影片资料档案)
由上述例1-5可得,源起于希腊拉丁的外来语素,无论是作为第一语素结构或是第二语素结构,在进行复合构词过程中都需辅以接合成分 -o- ,且大多出现于名词性和形容词性的并列结构复合词中。上述例举中并未提及本土词根与外来词根结合的情况,原因在于此类复合词在德语中极少出现,较具代表性的例子是:Guck|o|mobil (“mobiles Blickbewegungslabor”)。根据Plag(2003)的理论,并非所有的 -o- 都属于接合成分的范畴,在某些情况下,-o- 隶属构词成分,即以外来前缀中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如:bio-,mikro-,stereo-,pseudo-。
根据B. Carstensen (1965) 的研究:在英语外来词中,接合成分 -o- 的运用多见于品牌名和广告语中,如:德国医药品牌Vap|o|Rub;负责建造德国医疗车和救援船的公司名为Clin|o|mobil;专营直升飞机吊舱的公司名为Clin|o|copter;制造医疗救护机的公司名为Aer|o|doctor。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列举这类外来复合词,它们所具备的一个普遍规律是完全由英语语言元素构成,发音和拼写皆按照英语语言习惯,但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或相同的表达,因此,这类词被归类为伪英语借词。
四、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借用外来语,是作为丰富本国语言的一种必要手段,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各民族的交流不断增强,语言也在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因此,完全不借鉴外来词的语言已不复存在。然而,外来语借用的数量却各不相同,这主要与国家在各历史阶段的自身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程度以及别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舞台上的地位等因素都息息相关,德语作为一种善于引借其他语种的语言系统,必然会出现大量外来词。尤其在二战之后,由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且英语和德语本就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语言习惯相似度较高等多种非语言和语言因素发展促成了德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这对于德语学习者而言往往会造成一定困扰,与此同时,接合成分作为一种新的词法概念,不具普适规律性,并且除了本土词,亦出现在大量英语外来词中,例如:Markenimage、Raketenimport、Parlamentswahl等,这就会成为德语语言学习之路上的绊脚石。复合词作为德语语言文化的一种标志,在德语中一直得到极为广泛的运用。因此,接合成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语教授者应重视这一点,并将其巧妙融合到教学活动设计中,以跨文化对比的视角进行讲解和启发,鼓励学生籍此培养自我德语词法体系的建构,力求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德语习得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Carstensen, Border.Englische Einflüsse auf die deutsche Sprache nach 1945[M]. Heidelberg,1965.
[2]Duden.Die Grammatik[Z].9.Aufl.Berlin,2016.
[3]Eisenberg, Peter.Das Fremdwort im Deutschen[M]. 2. Aufl. Berlin/ New York,2012.?
[4]Fleischer, Wolfgang/ Barz, Irmhild.Wortbildung der deutschen Gegenwartssprache[M].4.Aufl.Berlin/Boston,2012.?
[5]Gallmann, Peter.Fugenmorpheme als Nicht-Kasus-Suffixe[J].In: Butt, Matthias / Fuhrhop, Nanna (Hrsg.):Variation und Stabilit?t in der Wortstruktur. Hildesheim / Zürich / New York 1998, S. 177-190.
[6]陈琦.德语互动语言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7]王京平.德语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8]邹培国.现代德语构词法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