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欣慧 丘忠慧
高铁站的触媒效应主要涵盖了社会经济和物质空间两大领域。
高铁枢纽对城市社会经济层面的触媒效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引发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片区乃至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二,借助高铁站的便捷性,降低企业间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资采购、流通、交易、销售等成本。同时,加强企业间交流、协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高铁枢纽的落户促使城市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城市在更广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也得到提高。通过一系列的触媒效应增强城市的增长极地位。
伴随着高铁枢纽这一新型交通中心的大规模建设,作为社会经济投影的城市空间结构必然发生显著的触媒变化。最直接的变化是高铁枢纽的建设推动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建设;间接变化则是加快城市旧城区更新改造,同时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市内部流动、重组,并在枢纽站区形成新的城市增长点,进而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毗邻市-县(区)同城化的空间对接可总结为“轴向融合”和“多点融合”两大主要类型。
1.借力外拓的轴向融合
轴向融合型市-县(区)同城化中,主城往往遇到空间扩张瓶颈,多表现为状用地已邻近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发展空间严重不足。而副城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用地资源,更是具备与主城联系紧密的优势区位条件和交通联系基础,有能力通过承担部分城市职能使城市突破空间的约束,避免城市职能的过度集中与重叠。如贵州遵义市、遵义县同城化不仅地理空间毗邻,建成区也已融为一体,区域交通便利,初步形成的港、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可以有效促进城市间生产要素与商品、服务的交易,具备同城化发展的区位条件。
2.围绕主城的多点融合
多点融合型市-县(区)同城化多见于平原城市,主副两城多呈环抱、嵌套之势。主城与副城的城区、乡镇之间产生了多个产业协作、地域融合的发展节点,这些城区、乡镇各自与主城之间的联系甚至比相互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多点融合型的同城化地区往往会形成多样化的功能组团。如河北沧州市、沧县的同城化立足沧县“市县同城,有县无城”的实际,利用沧县环绕沧州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沧东经济开发区和高铁经济开发区,实现沧州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
市-县(区)同城化是相邻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发生同城化的城市往往规模较大、经济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复杂,部分城市功能需要疏解分散,城市新区需要刺激其产业经济的发展,那么由高铁站带动新的城市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企业与居住,带动相当规模的新区发展。
由于高铁枢纽的时空压缩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因此,有机会建设高铁站的城市,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阶段、综合条件与长期战略,综合分析确定适合的选址。对比轴向融合、多点融合两种同城化模式可以发现,前者有明确跳脱主城空间桎梏的趋势,而后者的融合则更多的考虑发展基础、产业协作、基础设施共享等要求。
针对轴向融合的同城化,高铁枢纽的选址若结合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则有利于与城市空间架构形成高度契合,带动高铁产业新城的发展。针对多点融合的同城化,高铁枢纽的选址则应注意与城市其它功能组团的联系是否足够紧密,对城市生态格局是否构成不利影响。
桂林市位于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四省的中间地段,与长沙、广州、南宁、贵阳的直线距离都在400公里左右,高铁时间距离均在2小时左右,处于“湘桂走廊”、泛珠三角经济圈与大西南经济圈的连接地带,可以说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图1 桂林市在泛珠三角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上的区位
桂林市中心城区有三大铁路客运站,分别是桂林站、桂林北站、桂林西站,他们均服务于桂林市中心城区乃至临桂、经开区。桂林站、桂林北站、桂林西站在分工上各有侧重。桂林站主要办理广西区内动车组列车以及京广、沪昆方向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客运业务;桂林北站主要办理衡柳线、湘桂线上的普速列车以及开往贵阳北、广州南、深圳方向的始发终到动车组列车客运业务;桂林西站主要办理贵广线贵阳至广州、深圳方向直通动车组列车客运业务。考虑到贵广高铁未来向北与成都、重庆贯通后将会带来大量的旅游客源,通过火车出行的游客,多会围绕铁路枢纽周边进行短期驻留,故桂林西站的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潜力不容小觑。
图2 桂林市中心城区铁路场站分布图
图3 定江镇与高铁经济园产业关联示意
图4 定江镇区产业发展战略构想示意
如果把高铁枢纽作为一个城市触媒,人流(客流)就是它带动周边发展的核心资源,而车站的可达性、站区现状等因素将决定了触媒作用的大小。
高速铁路改变了城市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密度。随着高铁带来城际间交通通行时间的大幅缩短,使得乘客更为追求高铁出行的效率,即是对整个高铁行程通行时间的效率追求。高铁上的通行时间只是行程中的一部分,要保证整个高铁出行时间的效率,还需缩短在城市内部交通的通行时间,也就是说,提高城市内部的可达性与城市外部的连接度同样重要。
桂林西站位于灵川县定江镇定江村委,地处灵川县城和桂林市中心城区之间。其区位可谓一把双刃剑,如若定江镇的核心优势无法充分利用,形成围绕高铁站的产业核心集群,定江镇未来的发展则易陷入来自桂林市和灵川县城的虹吸效应,使自身发展陷入困局。定江镇规划用地被东西向的贵港高铁、环城高速和西二环快速路平行分隔成狭长的用地,同时又被南北向的兴桂高速和湘桂铁路分隔,规划用地被分隔后造成用地功能连续性差、交通组织困难,这也使得该片区与桂林市中心城区的联系被削弱。随着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建设,桂林西站、桂林北站被定义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试验区广西园中主导发挥西南、中南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功能的重要载体,实现融入西南中南物流大通道,集聚制造业、商贸、特色农产品等领域的物流、展贸资源,提升试验区交通运输组织衔接效率和展贸交易服务功能。以定江镇为主体的同城化地区,拥有桂林西站和桂林北站之间的大范围城镇建设用地,因此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1.承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的任务部署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提出要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旅游、商贸、物流、创意产业的新型发展,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工业转型升级,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定江镇位于高铁经济产业园的灵川组团,在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指导下内,结合自身优势,应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主要任务,同时兼具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向高端方向转型的具体任务。
2.挖掘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的关联产业
在产业方向明确的基础上,应挖掘产业关联模式,寻找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高铁经济产业园的旅游类业态,是产业体系快速成长的核心动力,定江与临桂新区产业关联度高,协作发展潜力较大。因此,定江镇应将旅游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进行深度合作。
3.以定江镇为桥头堡积极支撑灵川县融入大桂林
灵川县在产业选择上,既承接桂林,又服务桂林。定江镇地处灵川县城与桂林市中心城区的接缝地带,坐拥四通八达的区域性交通网络,成为区域衔接和产业融合的桥头堡顺理成章。
工业发展方面。灵川以中心城区、八里街工业园、湘桂发展轴带为依托,整合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工业集中区,加快发展高新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定江应积极配合灵川加快工业转型,建成东部省区和桂林工业转移的承接地。
服务业发展方面。灵川重点布局旅游综合、健康养生养老、商贸与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养老、商贸与现代物流等,兼顾发展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科教信息等服务业。定江应打造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粤桂湘黔高铁经济合作试验核心区、广西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依托桂林西站,在定江镇区内建设物流组团,形成集现代仓储中心、分拨配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加工包装中心、商品贸易中心、展览展示中心、物流信息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于一体的物流产业中心。
依托灵川县中心城区,建设一个集商业金融中心、商贸展览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娱乐休闲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
“两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推动桂林建设“桂林现代服务业试点”而努力。
强化灵川中心城区、八里街工业区和定江镇区的城镇职能,灵川中心城区以行政、商业、商贸、展览、旅游、生活等为主要职能;八里街工业区以商住为主要职能;桂林西站区以物流、仓储、商贸、商业、生活服务等为主要职能,三区分工明确,功能互补,有利于三区的共同协调发展。
1.加强产业组团之间的联系
定江镇区内的桂林西物流中心,将承担建设西南中南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的发展任务,因此,加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与桂林西物流中心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强有力发展支撑,共同进步。
图5 同城化地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2.加强旅游集散节点与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
旅游服务是定江镇重点培育的潜力产业,加强桂林西站与城市北部、中心城区旅游景点的联系,打造舒适快捷旅游通道,有利于维护桂林旅游品牌。
3.加强铁路站点之间的联系
桂林西站、桂林北站和桂林站覆盖着不同方向的客流量,桂林西站应加强与桂林北站和桂林站之间的联系,服务好各地游客,有利于提升桂林城市客运交通服务,提高桂林的旅游服务水平。
4.加强公路与铁路转运之间的联系
利用镇区自身的交通条件,加强铁路与公路的联运,有利于构成桂林无缝衔接的货运交通体系。
图6 定江镇区交通发展战略构想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