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2019-03-08 06:34吴顺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腱鞘炎腱鞘超短波

吴顺军

(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上海 200040)

狭窄性腱鞘炎是常见慢性骨科损伤性疾病,因机械性摩擦导致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临床主要症状腱鞘充血、水肿、桡骨茎局部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超短波可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3];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可将冲击波直达病灶深处,阻断疼痛信号传递,达到迅速缓解疼痛的目的[4,5]。两者联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文献、数据、资料、文件较为贫乏,该病的主要发作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选择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为切入点,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诊治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以及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72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6]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疾病的确诊要求;②入院前1个月内,未采取其他治疗方式,治疗该类疾病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风湿等疾病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肝肾与造血系统疾病者;③妊娠期以及处于哺乳期的妇女;④中途退出或随访脱落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女21例,男15例,年龄21~72岁[(45.36±5.24)岁],病程(12.32±2.14)月。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2~70岁[(44.74±5.32)岁];病程(12.24±2.21)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龄及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给予SW-180型超短波电疗器(日本伊藤超短波株式会社)的方式进行诊治,频率约是27.12 M Hz,输出功率80 W,对置法,间隙2~3 cm,无热量,1次/天,20 分钟/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瑞士EMS公司dolor clast cart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治疗。按照治疗周期进行,患者采取坐位,患侧清洁后,非麻醉下对患者用疼痛反馈法进行定位,标记处疼痛位置,用耦合剂涂抹在指定位置,同时用冲击波治疗头贴于此位置,每次治疗压力在0.8~2.0 bar,频率在5~7 Hz,手柄压力中等,冲击剂量2000次,两次冲击波治疗的间隔时间为7 d,共治疗4周。1次/周,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下降率判断临床疗效[7]。完全缓解:腱鞘部位、局部压痛、腕尺偏10°,VAS下降率均≥50%;病症改善:腱鞘部位、局部压痛、腕尺偏10°,VAS下降率30%~50%;无效:腱鞘部位、局部压痛、腕尺偏10°,VAS下降率均<30%。②临床症状: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腱鞘炎病变程度、关节功能;腱鞘炎病变程度参照Quinell的方式,并采取0~4分5级评分法,分值越高,病变程度越严重;关节功能参照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赋值0~25分,分值越高,关节功能越好。③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4 ml取血清送上级医院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含量。④血流动力学: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后,通过超声波诊断仪等仪器,获取血流动力学有关的各项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PSV)、舒张末期峰值(DE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1.0 软件来完成统计学方面的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等检验方式进行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照组14例病情完全缓解,14例患者病情症状改善,8例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观察组19例患者完全缓解,病情明显好转,15例病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成效上差距明显,且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χ2=4.181,P< 0.05)。

2.2临床症状两组治疗前VAS、Coon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过为期一月的治疗后,两项评分明显减低(P< 0.01),观察组VAS评分、Quinel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oon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等比较 (分)

a与治疗前比较,P< 0.01;b与对照组比较,P< 0.01

2.3炎性因子两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比较,治疗前TNF-α、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项因子水平发生变化,观察组TNF-α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比较

a与治疗前比较,P< 0.05;b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4血流动力学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PSV、EDV、PI及RI指数都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a与治疗前比较,P< 0.05;b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首见于瑞士de Quervain报道,因腕部与腱鞘特殊的解剖结构,腱鞘滑动空间很狭窄,当拇指与腕部活动时,会刺激拇短伸与拇长展肌腱收缩,导致腱鞘与鞘管壁的摩擦,而且摩擦程度与手腕部持续活动幅度、频率呈相相关性[8,9]。临床主要症状为疼痛与手腕部功能受限,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永久性功能障碍。

超短波疗法常用于临床理疗中,借助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可促进局部组织血管扩张、降低炎症组织兴奋性、阻断炎症病理性恶性循环[10]。也有学者研究认为,超短波可使炎症组织pH值发生改变,缓解组织酸中毒,抑制组织炎症反应[11]。体外冲击波疗法借助体外冲击波治疗仪产生的能量,通过机械效应、压电效应、空化效应等生物学效应方式发挥治疗作用[12]。机械效应能松解粘连组织、促进微循环;压电效应可增加细胞摄氧能力、抑制疼痛信号传递;空化效应可刺激组织微小细胞释放,疏通微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3,14]。闫兆红等[15]研究报道,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可有效缓解狭窄性腱鞘炎病人所承受的痛楚,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本次研究中,笔者将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应用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中,通过比较VAS评分、Quinell评分、Cooney评分,所得结论也支持上述文献观点。

相关研究表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为肌腱在桡骨茎突部腱鞘内反复摩擦,所发生的一种肌腱与腱鞘损伤性炎症反应,早期主要病理表现为滑膜周围结缔组织局限性肿胀[16]。目前还未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炎性因子等方面的文献报道。TNF-α是调节机体炎症与免疫反应的主要因子,可刺激骨吸收,抑制骨胶原合成,促进软骨破坏,加重炎症反应;CRP可参与滑膜组织炎症反应、促进软骨基质降解、加剧软骨退行性病变[17]。超短波可促进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快速清除包括诱发炎症介质在内的渗出物,缓解炎症反应[19]。动物试验表明,小剂量超短波可抑制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等炎症细胞活化与浸润[20];体外冲击波治疗利用通过聚集的冲击波直接作用于目标部位,可促进血清β-内啡肽等抗炎因子的释放,发挥镇痛效果,也可增强微动脉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介质的消散。也有学者研究认为,体外冲击波能抑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TNF-α含量,达到控制炎症反应的目的[21]。本文研究中,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的TNF-α、CRP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治疗技术有助于缓解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炎症反应。

滑膜周围结缔组织局限性肿胀是狭窄性腱鞘炎的主要临床特征,而这与周围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有关。季璐等[22]研究认为,腱鞘炎患者掌侧固有动脉PSV、EDV、PI、RI明显低下。无论是超短波、还是体外冲击波治疗,均可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微动脉血管通透性,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机制。本文研究中,观察组36例患者的无名指掌侧PSV、EDV、PI、RI都高于对照组,同Quinell、Cooney以及VAS等指标呈正相关。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有助于改善桡骨茎突狭窄腱鞘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缺乏联合治疗对桡骨茎突狭窄腱鞘炎患者炎性反应可能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也缺乏对炎性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动态观察,这均需要后续研究中去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腱鞘炎腱鞘超短波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腱鞘囊肿多半自消
得了腱鞘炎别按摩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腕背部腱鞘囊肿的治疗:历史与进展
醋熏治好了腱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