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梅,吴大国,张 莉,张 上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外科,四川 达州 635000)
烧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其中烧伤面积超过50%通常被视为大面积烧伤[1]。大面积烧伤的治疗以补液、抗感染、镇痛、创面保护等为主,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面积烧伤的存活率明显升高[2]。但是,大面积烧伤除了对患者造成生理上的伤害以外,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3]。烧伤对患者造成巨大伤害,容易造成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4]。采用合理的情绪行为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价值观,降低不良情绪和行为等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5]。为探究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影响,我院对部分烧伤患者进行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并评估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49例,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烧伤面积超过50%;②患者烧伤分级为中度烧伤及以上[6];③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且能够进行正常交流;④患者烧伤前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①病情急剧恶化或死亡;②患者存在严重呼吸道烧伤;③患者发病前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类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42.3±12.2)岁,中度烧伤16例,重度烧伤8例。对照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45.4±13.2)岁,中度烧伤17例,重度烧伤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究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患者采用相同治疗方案:抗感染、补液、维持循环血容量、纠正休克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休克期、烧伤吸收期、烧伤营养期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护理,观察组除进行常规医疗护理外还进行合理情绪行为干预,内容如下:
1.2.1行为干预 由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4名,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1名组成护理干预小组。由精神心理科医师对责任护士进行入组前心理学相关知识培训。患者入院后每名患者分配一名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了解,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干预内容:①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指导,包括烧伤的病理生理改变、疾病注意事项等;②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加强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了解,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③术后向患者交代术后护理、康复等注意事项;④根据患者需求干预小组共同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家属进行监督,使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沟通过程中注意措辞,避免引起患者恐惧、焦虑。
1.2.2情感支持 在于患者沟通过程中保持主动、耐心,积极回答患者不明白和不理解的地方。由于患者突发意外因此对患者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在于患者沟通过程中采用鼓励化语言。情感支持方案:①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转移、情绪放松训练,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提高患者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②根据患者病情、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年龄、经济水平等特征分析患者内心矛盾,与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发现患者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需求。③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以及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改变患者认知,必要时可由心理医生进行指导。注意:沟通过程中做到从容、平静,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1.2.3家庭及社会支持 动员患者家属调动家庭的力量,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和呵护,提高患者生活的勇气。待患者创面基本愈合无感染危险后,每周组织病友间的交流活动,分享彼此各自的故事,提高病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患者间的相互鼓励,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患者接收护理前及接受护理30 d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估,总分56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总分67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总分400分。并使用自制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住院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烧伤部位、家庭收入、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两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HAMA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观察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30 d以后两组GQOL-74评分明显上升(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1 两组住院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HAMA、HAMD和GQOL-74评分比较 (分)
*与护理前相比,P< 0.05
2.3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11.173,P= 0.008),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烧伤后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是传统的治疗方式往往只注重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而忽略心理治疗[7]。研究表明[8],中、重度烧伤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会产生抑郁、焦虑以及社会适应性降低等问题。另外有研究显示[9],大面积烧伤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而且烧伤治疗病程较长,患者治疗后外貌会发生很大变化,而且患者存在创面疼痛,相关治疗费用昂贵等因素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心理应激障碍[10]。因此,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除了关注疾病的治疗,还要注意到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及早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干预,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主要是通过理性思考建立积极正向的情绪,从而引导良好的行为。大面积烧伤后患者会由于容貌改变、疼痛等导致患者丧失理性,丧失继续活着的信心[11]。根据赵锋等的研究[12],采用合理性情绪行为干预后能够降低烧伤患者SDS抑郁评分及SAS焦虑评分。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护理。护理30 d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指标说明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改善患者情绪,可能原因:①根据合理情绪行为理论,烧伤对患者是一个不幸事件,烧伤后外貌的明显改变,对患者造成恐惧。而且,烧伤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需要大量的经济支出以及创面疼痛等对患者价值观念造成很大影响,产生不合理的观念。不合理观念会降低患者的治疗欲望,对未来失去信心,降低患者继续进行治疗的信心,影响患者预后。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后,通过鼓励性语言、保护性行为以及积极的护理态度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压力,避免发生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13]。②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帮助患者构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通过与病友之间的沟通,患者间相互倾诉,利于情绪发泄[14]。
两组患者护理后GQOL-74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评估结果说明通过合理情绪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恢复理性思考。按照合理行为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增加患者调节不良情绪的意识,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患者调节情绪能力[15]。通过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能够增加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