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龙:破译猪的营养密码

2019-03-07 05:34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养猪仔猪生猪

“此次获评‘最美科技工作者,是集体的荣誉。”在得知自己被评为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表示,之后会更加努力传播好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理念。

我國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饲养总量和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的50%。生猪生态养殖事关我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内乃至国际生猪产业和粮食战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印遇龙带领团队不断破译猪的营养密码,力争“从猪嘴巴到猪屁股实现全程管控,顺应市场对猪肉品质和生态养殖的需求,让老百姓吃到放心的猪肉”。

研究猪先养猪

要研究猪,必须自己养一头猪。30多年前,印遇龙在亚热带所建起了一栋猪舍。如今,不仅猪舍变成国际知名的亚热带农区畜禽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印遇龙也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自嘲是个“养猪院士”。

然而,养猪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猪笼子自己做、猪崽子自己抓、猪生病自己治……印遇龙从养猪、称猪到打点猪饲料,都是亲力亲为。几万公斤的饲料、猪粪、猪尿,都是印遇龙与团队一起托运收集。

为了研究猪的营养物质代谢情况,印遇龙和团队整天都要守着猪取样,猪舍每天都会传来猪的嚎叫声,夹杂着工作人员来回追赶的脚步声。印遇龙回忆道:“给猪做手术非常难,一开始我们还不会使用麻醉剂,全程需要三四个人压住它,给它插管子,我们很多工作人员都被猪咬伤过。”

研究动物,不仅成本高,实验条件也苛刻。“血液除了定性还要定量,实验需要知道猪一天流了多少血,但采样非常不容易,猪会乱动,插管子会乱咬,连续给猪取血,导致它攻击性很强。”印遇龙以采集猪的血液举例道。

对于印遇龙和他的团队来说,没有最艰苦只有更艰苦。“每次采集到的猪粪要弄干,早年为了不干扰周围居民的生活,我们都是把猪粪放在办公室里,关着窗子烘干,一日三餐都叫人送饭进来。”

有一年夏天,因实验室造成办公大楼充满了臭味,所领导准备找印遇龙谈一谈,但走到实验室,看见门窗紧闭,印遇龙等几个人顶着炎热和腥臭在工作,他也不忍心了,后来还向所里的职工解释。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印遇龙团队率先对中国40多种单一猪饲料原料和18种混合日粮中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进行了系统测定,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生长猪有效氨基酸的需要量。这些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国饲料数据库,在行业内广泛应用。

从猪饲料着手

20世纪80年代,我国市场上猪肉产品紧缺,急需研制出高质量的饲料,让猪在最短的时间里多长肉。各种猪饲料的转化率究竟怎样呢?为此,印遇龙团队提出研究“猪饲料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新技术”。

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是指导猪饲料配方的重要参数。“如果仅用粪便分析方法,因大肠特殊环境的影响,数据会受到干扰,只有同时测量回肠食糜,才能得到真实数据。”印遇龙介绍道。

印遇龙团队用三轮车、平板车搬运和人工配制试验饲料2.5万多公斤,收集猪粪1万多公斤、猪尿5000公斤,分析样品超过4万次。特别是猪回肠食糜的收集,按实验要求,每隔7天就要连续收集2天,2天中每隔半小时就要在猪回肠中掏一次,并及时称重、烘干、磨碎,接着进行10多种营养成分的分析。

测量回肠食糜,传统方式是屠宰实验用猪,一个样品要用掉一头猪。印遇龙引进瘘管手术新方式,在当时是国内第一家采取此技术。

我国传统的养猪,大概是吃4公斤饲料才长1公斤的猪肉,现在国内也可以做到2.5(吃2.5公斤饲料长1公斤猪肉)或2.8(吃2.8公斤饲料长1公斤猪肉),国外是2.4(吃2.4公斤饲料长1公斤猪肉)。正是通过动物营养专业的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养猪的水平达到了国外的先进水平。

为了让老百姓吃到好吃又健康的猪肉,印遇龙又带领团队开始了新的探索。仔猪断奶会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堪称“最难养的猪”。于是,在阐明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后,团队建立了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并开发系列新型饲料添加剂和仔猪饲料产品,解决了仔猪断奶后腹泻、采食量低和生长阻滞的问题。

半胱胺、亮氨酸和牛磺酸等功能性氨基酸可调控氮代谢技术,能在低蛋白水平上使猪的体形和肉质得到改善,避免了瘦肉精的使用;氨基酸金属螯合物技术,能在猪营养和生长效果无显著差异情况下,使微量元素得到安全利用……印遇龙团队围绕猪饲料展开了系列攻关。

如今,印遇龙的养猪科学征服了世界,论文被多次引用,入选汤森路透2014年和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得中国引文桂冠奖,成为中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奖者。下一步,印遇龙准备借鉴传统放牧过程中采食药用植物的经验,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改善猪肉品质。

圆生态养殖梦

如何让猪长得快?如何让“放心肉”上餐桌?如何实现生态养殖?这是印遇龙30多年养猪生涯所追求的三个目标。为此,他一直努力和产业界结盟,并发起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希望探索出一条生态养殖之路。

如何解决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及粮食战略安全三者之间的矛盾,长久以来都是各国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印遇龙提出,生态养殖首先是从源头减排减量化。一方面从饲料出发,合理添加氨基酸、矿物元素,利用酶制剂、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减少粪便中氮、磷的含量。另一方面从粪便本身入手,减少冲栏用水,将实心地板改为半漏缝地板,改进饮水器避免猪群饮水浪费,改善猪群生活环境。为了管好“猪屁股”,印遇龙带领团队从提高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做起。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提高了,饲料就用得少了,动物的粪便排放也就少了,养殖、环境和粮食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印遇龙说。

针对我国蛋白饲料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氮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一重大问题,印遇龙带领团队建立了40多种猪饲料原料中磷、氮、氨基酸、淀粉等营养素消化利用率数据库,创建生猪低氮磷日粮源头减控技术体系,形成以减少氮磷过量排放为目的的系列低氮低磷饲料产品,解决传统饲料配制不当的难题,实现了猪饲料氮磷的高效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他开发的畜禽低氮低磷排放环境安全型日粮技术,被国内外企业广泛应用。

如果时光倒流,印遇龙还会选择研究猪吗?他不假思索地说:“还会,和民生结合紧啊。”难怪,他要和产业界结盟,把中国生猪养殖变成技术创新的先锋。

“我们养猪年产值有1.7万亿元,与汽车工业产值相当,是很大的一个产业,所以研究养猪是一个行业的需求,联盟要探索一条创新引领我省生猪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之路,为畜牧业升级提供模版。”作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人和盟主,印遇龙挑起了更重的担子。(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养猪仔猪生猪
浅析导致断乳前仔猪死亡的因素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母与子
欧盟出现养猪热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农村集贸市场2016年10月仔猪价格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胡显丰的“分散养猪方式”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