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婕
如果有一句话恐怖故事大赛,我肯定把票投给“你的微博小号被发现了”。
故事的开始是在一个早晨,冷得完全不想钻出被窝,抓起手机,打开微博,发现消息箱里躺着几条未读信息。
这些信息来自与我隔着亚欧大陆的一位朋友,能够想象出她的尖叫:“你这个粉丝是我妈!”
“我今天看到我妈的手机,点开她的微博关注。”她的惊慌失措如在眼前,“我吓哭了。”
我也被“吓哭了”。出于某种互联网社交礼仪,我们对彼此的小号心知肚明却没有互相关注,但这位妈妈简直堪称“十九大以来的福尔摩斯”。
有微博大号的前提下,微博小号的存在本身就是不愿被人发现的,尤其是领导、老师和父母亲戚,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无效社交,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表达真实情感。
当你在对话中发了一个苦酒入喉的表情包,爸妈只会问你是不是喝酒了。当你的头像是网红猫咪,爸妈只会觉得这种生物太阴邪。明明是身边朋友都觉得有趣的段子,到爸妈眼中却成了一出宫斗大戏:“进大学了,已经是成人世界了。你都在发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只能显得你很傻。你要学会隐藏自己,我早想说你了,再痛苦再心烦也不能说。”
这时,他们发现你的小号,有一条微博是在晒娃娃,文字写着:“就这样,我有儿子了,刚出炉,热乎乎的,孩子他爹是Jackeylove。”而下一条微博的配图则是UNINE粉丝见面会的门票,你喊道:“妈妈来了。”可想而知,你会遭遇怎样的腥风血雨。
我们可以把这归结于话语体系的鸿沟。表达与不表达,以及如何表达,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选择的方式是不同的。
在移除粉丝后,我点开这位妈妈的微博,她连续几天发表的内容都是:“我在2019#微博之夜#活动中,为#王一博陈情令#的王一博投出了重要10票!”
再往前翻,竟然有“祝贺ig!热血澎湃,泪满衣裳,一代人的梦想,青春万岁!”“这是最燃的比赛,不久的将来,将碾压所有传统竞技。”“高智商,高强度,高协作,精准狠,无与伦比!”
她的第一条微博是转发抽奖,无比认真地编辑文案:“ig可爱,王校长给力,我这么懒的人,竟会因为ig夺冠转微博,这是电竞的魅力,也是ig的魅力,好运来砸我。”
一时觉得意外,仔细想来其实他们也是不被他们爸妈理解的人,追着“小虎队”,爱着刘德华。归结于话语体系的时候,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这代人对于熟人社交的回避。我们不愿花功夫去跟他们解释,而他们也没有便捷高效的获知渠道,或者说既存渠道无法触及他们。
这位妈妈能够成为IG的真“妈妈粉”,首先是孩子的只言片语或者日常活动。平时周末不化妆,一化妆就知道她要去看比赛。这位妈妈知道电竞的存在,也知道孩子喜欢电竞,那么她要怎么样去进一步了解电竞。
她的信息来源往往是地方报刊、电视和视频APP,她的手机里还没有下载直播平台和微博,顶多是浏览朋友圈和訂阅号。除此之外,只剩熟人社交,这是局限于他们那代人的社交,而他们那代人的信息来源与她别无二致。
起初可能不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去做,是IG夺冠的消息自然地进入她获知信息的既存渠道中,然后信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她才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个过程会有两个条件,一是电竞的信息能够进入她已有的渠道,二是信息能被她接受并且积累。一旦达成,这些“搞竞”孩子的父母将成为电竞最直接触达的人群。
当我看到妈妈学会使用“再见”的emoji符号来表达并非告别的含义时,我真的很欣慰。许多父母愿意和孩子沟通,只是缺少沟通的话题,他们想去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但是不知道如何去了解,或者说是没有办法去了解。
闽南语频道越来越少,听不懂普通话的太奶奶只能翻来覆去地看那几部高甲戏。或许我可以让她看看《王者荣耀》的闽南语解说。没准我那四色牌王者、老千手法登峰造极的太奶奶有朝一日能打败我那在尊贵铂金挣扎多年的三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