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焦自宣 北京报道
近两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农药和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农资的有力支撑。所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农资行业提出了高要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资行业要如何转型升级,以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呢?《中国农资》特别邀请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进行了深度解析。
陈生斗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农业质量不断提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有力推进。通过对供给侧结构的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国农产品无效供给在减少,有效供给在增加,高效供给在拓展。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连续6年粮食总产超过12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经济作物生产快速增长,果菜茶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第二,“肥药双减”成效明显。自相关工作开展以来,我国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逐步减少,利用率稳步提高。2017年,原农业部宣布提前3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提高2.2%。
第三,轮作休耕有序推进。在我国北方大部分耕地是1年1收制,但在南方是1年多收制,复种指数较高。而这种情况下,很多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所以,与其如此,不如让轮作休耕让土地得以休养生息,也能够更好地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安全。2016年,在部分地区启动了616万亩耕地作为轮作休耕试点,2017年扩大到1200万亩,2018年再次扩大到3000万亩。
第四,新型主体规模扩大。随着我国土地流转规模扩大,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培育新型主体。目前,我国承包地流转面积达4.8亿亩,占总承包面积的35%。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他们对农资服务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生产性服务不断发展。
第五,科技支撑继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现代农资,更离不开科技的支持。2018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8.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突破3万架,作业面积达2.67亿亩次。
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才能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仍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陈生斗也进行了深入解读。
第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他认为,未来一段时期,预计全国每年增加粮食需求200亿斤,但水土资源紧张、地下水超采难以为继,耕地质量下降、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同时,土壤污染加重,我国近两成耕地被污染,其中严重污染约5000万亩。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
第二,自然风险威胁加大。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高温热害、低温冻害、干旱和洪涝灾害及病虫害频发,造成农作物生产不稳定。气候变化无常,对种植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也令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
第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近几年,土地流转、农机作业、人工和农资等费用不断上涨,加之经营规模有限,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与日俱增。
第四,农村劳力缺乏后劲。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农村的专业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五,产品结构问题凸显。当前我国农产品的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农产品存在巨大缺口,但玉米等部分农产品库存较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很大。
农药和化肥行业作为重要的支农产业,农业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农化行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部分也是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在新的农业发展形势下,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化肥和农药行业该如何应对呢?
“肥料、农药行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陈生斗认为,当前的发展形势对行业提出了高要求、新挑战,倒逼着行业转型升级。
首先,农业发展方式催促肥料农药行业转型升级。他表示,过去,我国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化肥农药投入,分散经营的方式也制约科学施肥和科学用药技术推广,使得我国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令土壤退化和环境风险加剧,给资源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为此,我国政府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这就要求化肥、农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
其次,“减量增效”行动推动着行业转型升级。2015年,原农业部组织实施了《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按照“精、调、改、替”的路径,有力有效推进,已取得可喜成效。2017年底,原农业部宣布全国肥料、农药使用量提前三年实现零增长。这也就要求肥料和农药行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减少普通化肥和高毒农药生产,加强新型专用肥料和高效低毒农药等绿色投入品的生产研发。
再次,产能过剩急需行业转型升级。他表示,“十二五”以来,我国化肥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氮肥、磷肥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已居世界首位,实现自给有余。目前,大化肥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品结构与农化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硫、钾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等。由于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服务滞后等问题,化肥行业效益滑坡。而新型肥料、生物农药市场产销两旺,效益提升。这也促使和引导着行业的转型升级。
最后,环保督查风暴逼迫行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问责力度加大,各地化肥、农药企业的开工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个别企业装置甚至全面停产。为此,加强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先进装备,是肥料、农药行业的紧迫任务。
“总而言之,我国政府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各项政策持续倾斜,我国农业步入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而对化肥、农药行业而言,无论是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转型升级发展都显得尤为迫切。”陈生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