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日前发布,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对于为“三农”服务的农资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个春天,《中国农资》记者通过新春走基层走访河北、安徽、山西、宁夏等地,深切感受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还需要补足一些短板,尤其服务升级还要紧跟上。
《中国农资》记者 魏萌 高碑店报道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七,位于河北保定高碑店市的冀康现代休闲农庄外,早早地排起了长队。一年一度的冀康农业文化庙会正在免费开放,吸引了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一位北京游客告诉记者:“早就听说这里的环境好、项目多,可以体验种植、采摘,了解农业科技和文化。这不,趁着有空,就带家人来逛逛。”
据了解,该农庄是冀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历时多年打造的以现代农业为核心,集农业种植、农业科技、农事体验、生态旅游、农业文化、农产品流通等板块于一体田园综合体项目。
走进冀康现代休闲农庄的玻璃温室,记者惊讶地发现,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色竟自然地融于一体:温室之外,残雪未消,一片萧索;温室之内,百花吐蕊,瓜果飘香。据冀康农业接待部副经理张思思介绍,作为省级龙头农业企业,公司投入重金从以色列引进了大型智能钢结构玻璃温室,并精心打造出高科技蔬果种植馆、热带观赏植物馆等特色馆区。
在航天科技作物种植区,一排排科技感十足的育苗架上,栽满各色蔬菜幼苗。“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单位有着密切的合作,在良种选育,以及水培、雾培、基质培等无土栽培和全程智能化水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张思思表示,“与传统种植相比,我们的水肥利用率提高了40%以上,而且全程AI操控,省时省力,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品相和口感都很好。”通过“科技+”为农业赋能,冀康农业实现了水肥管理的高效精准和农产品的工厂式标准化生产,在节水肥、省人工、提质效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久居城市的人大多都有一个“田园梦”,冀康田园综合体使之成为可能。“我们重点打造了温室大棚区、冷棚区、陆上区等数百亩特色种植和采摘区,一年四季都能够提供从耕地、播种、育苗、施肥、收获的全流程农事体验。”张思思介绍,“除此之外,我们还进一步开拓出‘共享农场’模式,通过认养和托管种植等模式,享受城市里的‘田园生活’。”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田园综合体无疑是对中国现代农业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张思思表示,冀康农业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与科教、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逐步打造出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生态康养、VR科技体验、休闲娱乐等板块,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使更多人分享到产业融合发展的红利。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拥有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为了展示和传播中国的农业文化,冀康农业还特别开设了由历史沉淀、岁月思考、农业科普、农产品展销、农业体验、休闲等六大区域组成农业文化展览馆,使参观者对从夏商周至近代的农业发展历史一目了然。
“我们一直非常注重农业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从举办草莓节、油桃节,到创办农业文化庙会,从展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到开设农展馆,最终的目的都是要通过文化引领,来挖掘农业的品牌价值。”张思思表示,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京南现代农业硅谷’,继续探索中国现代农业的先进发展模式。”
《中国农资》记者 魏萌 阜阳报道
新春走基层,记者遇到了一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就是阜阳金满地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子亚。1990年,他放弃粮食局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2年,他又响应当地政府回乡创业的号召,创办了金满地公司,就此与农业结缘。
2018年年初的那场雪灾,令沈子亚记忆犹新。暴雪对金满地公司的数百亩大棚和苗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直接损失超过千万元。沈子亚告诉记者,虽然投保了农业保险,但保险公司只部分赔付直接物化损失,且赔付额度较低,对救灾和恢复生产来说杯水车薪。
面对满目的断壁残垣,沈子亚一度陷入绝望。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满地公司获得了新的农业贷款担保,通过金融输血,顺利地度过了难关。如今,一座座崭新的大棚从废墟中“生长”出来。沈子亚坦言,农业尤其是规模农业的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回报低,一旦遇到天灾,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政府能在农业保险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由“保成本”向“保收益”过渡。
经过多年的摸索,沈子亚发现,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逐步扩大,农业生产的风险也直线上升。“过去,大家将流转来的土地种粮食,结果包得地越多,赔得就越多。”沈子亚感慨说,“现在,就算种上果树和蔬菜,遇上市场不景气,也还是会赔钱。”他深刻地意识到,不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规模化经营最终会走上一条死路。
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所带动的贫困户就业规模也日益增大。“一想到这些农民工期待的眼神,我每天就充满了干劲。”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沈子亚敢于尝鲜,一方面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先进的智能水肥管理设备,不断夯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坚持农业优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与休闲旅游、电商、科教、观光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渐走出一条从“一粮独大”到“百业兴旺”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沈子亚和他的团队在农作物种植管理方面,成功摸索出一条以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品质的路子。有了好的产品,如何将它们卖出去,又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沈子亚积极与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动,向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并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品牌化运作,成功将“金满地”系列农产品打开了销路。
如今,沈子亚又全身心投入到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从源头监控,实现由生产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因为在他看来,质量是品牌的底气,而品牌则是打开农业增值之门的“敲门砖”。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风口的今天,大批农资企业投身农服领域,很多甚至“越俎代庖”,直接包地、种地。作为一种产业,农业也是要追求效益的。而在粮食价格偏低、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的客观背景下,许多盲目跟风的农资企业很难跳出“包得越多,赔得越多”的陷阱,花样百出的农服模式最终也往往走回“借着服务卖农资”的老路。同样是做农业综合体,冀康与金满地在具体的实践上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成效。事实上,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国家背书下,农资企业只要打破原有的经营和服务模式,立足优势,找准方向,因企施策,最终一定会解锁属于自己的农业增值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