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上思山好水好人更好,咱们农村老百姓种什么、养什么,都种得很好,养得很好,味道也很好!您看着这桂珠鸡,不仅毛色鲜亮,无论是白切、生炒、烧卤还是煲汤,口感、营养是一流的哦!还有,您尝尝这丑桔,水分多又甜,让您转身就怀念……”
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明江新城财富广场听到这些推销的话,咋一听,仿佛置身于“带货网红”的直播现场。
其实,这是该县农业农村局近日举办的“消费扶贫 以购代捐 促进农户增收”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思县平福乡平福村第一书记李守亭在推销平福村的扶贫种养产品。
为了拓宽贫困村扶贫产品的销路,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纷纷变身“带货网红”,个个信心满满、能说会道、口齿伶俐,积极向顾客介绍贫困村的农特产品。
“我们村的土鸡土鸭,都是散养在林地和水田里的,货真价实的土货,吃的是五谷杂粮还有青草飞虫,天天都在青山绿水里到处扑腾运动,体魄健康肌肉结实,肉质鲜美,您吃了还会找我买第二、第三、第四次的……”上思县公正乡东安村第一书记廖熙元也在自豪地介绍“自家”的农特产品。
廖熙元于2018年3月开始担任东安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经过走访调查,他将村里的能工巧匠组建成为一支工程队,专门承接基础设施建设,自己则变身“工程带货人”,专门为村里的工程队“揽活”。
如此实践仅过了半年,东安村参加工程队的村民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获得工程管理费创收1.55万元。由此,东安村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东安村的生态环境很好,真的是绿水青山,出产的土特产价廉物美,但就是离县城较远,群众要做销售不是很便利。”廖熙元说,他经常利用到镇里、县城的机会,顺便把村民的鸡鸭鱼等带到市场销售,或者直接联系卖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东安村田少山多,村民主要以种植糖料蔗、林木、坚果和务工为主,散养牛、羊、猪、鸡、鸭为辅。曾经,村里运输甘蔗、林木的道路都是泥路,晴天勉强可以运输,“一到雨天,收购商的货车根本不敢进村,因为进了出不去”,交通“带货”能力大打折扣。
“村里的甘蔗如果在榨季碰上连绵的雨天,运不出去,甘蔗一开花,就不值钱了,因为含糖量变低了。”廖熙元深知,个人的“带货”能力始终有限,“带不动”成千上万吨的甘蔗,得解决交通问题。
为此,廖熙元经过争取,村里的产业路修起来了,是村里的工程队负责施工的。“哪里种有甘蔗,路就修到哪里。”
2019年1月,产业路完工,验收单位的人员竖起了大拇指:“你们工程队太厚道了,道路搞得这么厚。”
“村里运出去的甘蔗、林木都很重的,道路要修得厚实才经用。”廖熙元实话实说。
从此,东安村扶贫产业有什么货,也不用担心“带出去”的问题了,剩下的就是扩大销路,“带货”给买家。因此,就出现了廖熙元变身“带货网红”的一幕。
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带货网红”的出现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的案例。为了扎实做好扶贫产业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很多驻村第一书记等扶贫工作人员,乃至贫困地区的群众,利用自身的“带货”优势,为扶贫产品“代言”又“带货”,成为脱贫攻坚战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