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肝硬化进展的方法与策略

2019-03-06 14:50时忠和杨滨海崔晓辉郭庆敏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肝硬化

时忠和 杨滨海 崔晓辉 郭庆敏

【摘要】肝硬化是多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消除病因、对抗炎症损伤、抗纤维化治疗,应贯穿病程始终。

【关键词】肝硬化;消除病因;对抗炎症;抗纤维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249-01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在其发展的慢性过程中,有许多因素的参与,针对其致病的各个环节,打断疾病发展中的链条,将有利于扼制肝硬化进展。

1病因治疗:

目前导致肝硬化的病因常见于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坏、药物或化学毒物、免疫性疾病、循环障碍、营养障碍、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其他原因不明,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使病情明显改善。但是有些虽病因明确,仍缺乏理想控制手段,其中病毒性肝炎是治疗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因为目前的抗病毒治疗,仅仅是抑制了病毒的大量复制,难以将其从体内彻底清除,而长时段药物应用,又可致耐药性的产生。目前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常以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作为一线选择,因其具有高耐药屏障,其中恩替卡韦的5年耐药率为1.2%,替诺福韦酯目前尚未检测到相关耐药,但长期用药会带来肾功能损害可能。过去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比乙肝肝硬化困难,标准方案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干扰素不良反应多发,甚至可加重病情引起肝衰;蛋白酶抑制剂可取代干扰素,对丙肝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该类药在我国的上市,改变了丙肝患者的预后,经过规范治疗,70%-80%患者丙肝病毒可得到控制1;靶向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问世,将彻底改变乙肝、丙肝难以治愈的难题,是目前研究的方向。

2针对肝硬化发展环节治疗:

肝硬化发展的基本环节是肝细胞坏死、再生、肝纤维化和肝内血管增殖、循环紊乱。肝细胞变性、坏死,引起炎性细胞的浸润,炎症等致病因素激活肝星形细胞,胶原合成增多,降解减少,沉积于Disse间隙,导致间隙增宽,肝窦内皮细胞下基底膜形成,致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物质穿过肝窦壁到肝细胞的转运受阻,直接干扰肝细胞功能,导致肝细胞的合成功能障碍;肝窦变狭窄,血流受阻,肝内阻力增加,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造成肝细胞缺氧和养料供应障碍,加重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发展的同时,伴有显著的,非正常的血管增值,是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和肝动脉三个血管之间失去正常联系,出现交通吻合支等,这不仅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基础,而且是加重肝细胞的营养障碍、促进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机制2。从以上发病机制可以看出,炎症一纤维化—循环障碍贯串肝硬化发病的整个过程,故控制炎症、消除纤维化和改善循环,是治疗的关键。慢性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从浸润的细胞成分看,慢性炎症参与的是免疫性损伤,导致了肝硬化的进展,免疫调节成为一个治疗的节点。其中糖皮质激素,甘草酸制剂、白芍甙是可供选择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毒和免疫抑制作用,在许多结缔组织疾病治疗过程中占据重要角色,在肝硬化进展防治中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其不良反应,权衡利弊,慎重选择病例;甘草酸制剂具有糖皮质激素同样作用,而无其副作用,可安全的应用于肝硬化的防治;白芍总甙是从中药白芍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3,其不良反应轻微,也可用于肝硬化的治疗。有效阻滞和消除肝纤维化进展,是改善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善肝细胞供氧并防治肝细胞坏死的基础,目前认为,α和γ干扰素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除与其抗病毒作用密切相关外,与其直接抗肝纤维化也有关4;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提取于中药苦豆子及苦参根,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临床研究显示疗效与干扰素相似,发现其抗肝纤维化途径广泛,作用显著5。

3中医药应用:

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对肝炎病毒抑制较强的中药有黄连、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蚤休、虎杖、山豆根、丹参、赤芍、牡丹皮、青蒿、大黄等;急性炎症时可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为主药,以期迅速控制病毒复制;慢性活动期,湿热气滞是基本病机,热重以茵陈、栀子、大黄、虎杖为主,湿重者重用茵陈、茯苓、泽泻、泽兰,黄疸明显者加金钱草、郁金,按君臣佐使的处方原则,复方应用将发挥着增效减毒的作用。许多中药如丹参、桃仁、赤芍、川芎、三七、柴胡、郁金、黄芪、茯苓、汉防己、大黄、鳖甲等,均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可单独或辩证组成复方使用。中药复方制剂疗效明显高于单药,既可發挥抗病毒、抗炎、保护肝细胞、改善微循环作用,又有抑制胶原生成、促进胶原降解、抗肝纤维化作用,且其成份复杂,病毒不易对其产生耐药,可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兰娟、王宇明,等,感染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9

[2]葛均波、徐永健,等,内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20

[3]王宇,欧晓娟,贾继东.高动力循环在肝硬化疾病进展中的重要性及其治疗策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7):544-547. DOI: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7.07.016.

[4]南月敏.肝硬化并发症诊治现状及展望[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4):241-245.

[5]曾西,陈明锴,吴楠楠,王芳.无创性诊断方法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的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01):1-4.

猜你喜欢
肝硬化
施卫兵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胱抑素C及其eGFR方程在诊断肝硬化患者肾损害中的应用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治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