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T联合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2019-03-06 14:50卜亚静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卜亚静

【摘要】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以往在我院就诊的80例出现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同步放化疗治疗;治疗组采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7.5%,高于对照组的60.0%;仅出现3例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10例;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疼痛的同时减少相关并发症,从而使治疗效果提高。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53-01

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肺癌类型,该类患者在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转移的几率在25%左右[1]。本文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出现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6-83岁,平均69.2±6.5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肺癌病史1-13个月,平均4.6±0.8个月;脑转移时间1-5个月,平均2.3±0.5个月;腺癌28例,鳞癌12例;治疗组患者年龄54-82岁,平均69.4±6.6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肺癌病史1-15个月,平均4.8±0.7个月;脑转移时间1-5个月,平均2.1±0.4个月;腺癌26例,鳞癌14例。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同步放化疗治疗,具体方案为,应用8mVX的射线对患者的全脑进行照射,每星期治疗5次,每次照射剂量为3Gy,共计接受照射剂量为30Gy,连续治疗时间控制在两个星期,在化疗开始的第1天,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紫杉醇和培美曲塞,给药剂量标准为175mg/m2和500mg/m2,在化疗周期的第1-3天,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顺铂,给药剂量标准为25mg/m2, 每个疗程的间隔时间在四个星期, 共计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应用8mVX的射线对患者的全脑进行照射,每星期治疗5次,每次照射剂量为3Gy,共计接受照射剂量为30Gy,连续治疗时间控制在两个星期,同时通过口服方式给予厄洛替尼,每次150mg,每天一次,或口服吉非替尼,每次250mg,每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2)并发症情况;(3)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

1.4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四个星期内没有发现新生病灶;有效:治疗后病灶体积的缩小程度在50%以上,且4个星期内体积没有继续增大;无效:治疗后病灶体积的缩小程度不足50%, 或进一步增大,或患者死亡[2]。

VAS疼痛程度评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重,0分为无痛[3]。

1.5数据处理方法

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更为理想,具体数据见表1。

2.2并发症

治疗组仅3例,对照组10例,比例分别为7.5%和25.0%,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5)

2.3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

以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出现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进行治疗的方法有很多,以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最为常见。随着近些年来全脑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宽,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显示,靶向药物治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4]。靶向治疗的同时配合进行全脑放疗, 可以使患者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改善,对药物的进入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厄洛替尼属于喹唑啉类衍生物类药物,吉非替尼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二者都属于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对肿瘤病灶的转移起到有效的阻碍作用,使生长速度减慢, 最终导致癌细胞迅速凋亡[5]。总之,非小细胞肺癌腦转移患者采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疼痛的同时减少相关并发症,从而使治疗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珊,韩波, 高纯子,等.Iressa 与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对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2):21-24.

[2]金福军,曾川,张献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药物与单独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9(4):366-371.

[3]张波,苏胜发,欧阳伟炜,等.放化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6,8(1):22-26.

[4]高绍英,李鹏龙,吕建辉.放化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134-135.

[5]胡潺潺,连相尧,朱翠敏,等.厄洛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细胞 PC14/B 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2):1118-1120.

猜你喜欢
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结合中医调整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靶向治疗对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