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

2019-03-06 12:30李树华
大理文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木雕雕刻工艺

李树华

自古以来,剑川木匠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了不可胜数的木雕作品,使剑川木雕成为世人认识剑川的一张名片。而在剑川的木匠队伍中,今年64岁的施鸿训就是一位名气不小的剑川木雕艺人。

难忘木器厂岁月

剑川是电影《五朵金花》中大理白族青年“阿鹏”的故乡,是名闻中外的“木雕之乡”。剑川县木器厂是许多剑川木匠的“摇篮”,只要说起剑川木雕,剑川县木器厂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够到剑川县木器厂学习雕刻技术,是许多有志青年的梦想,施鸿训也不例外。

1972年剑川县决定恢复地方工艺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当时的剑川县木器厂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始恢复传统木雕工艺,并召集了县内的数十名木雕老艺人,设计制作各类古典木雕家具。这一年,在省、州外贸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剑川县木器厂获得了出口木雕家具的资质,并开始成批量生产出口木雕产品。

“我当时就在剑川县木器厂,想到我们木器厂生产的木雕家具要出口到外国,我们每个人都不敢马虎……”施鸿训和我说起几十年前的情况,仍然有些激动。

“你是什么时候进入木器厂工作的?”我问道。

“1971年我从剑川县金华镇中学高中毕业,当年4月就被剑川县工业管理局招工分配到剑川县木器厂当学徒了……”施鸿训接着对我说道:“那时木器厂把继承剑川木雕传统文化当作重中之重来抓,我们刚参加工作的一批年轻人抱着传承白族文化的理想,跟着一些老师傅刻苦学习木雕技术。”

据施鸿训介绍,他在剑川木器厂从木雕的基础知识开始,前前后后学了两年多。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到1973年,施鸿训就跟着木器厂的老艺人段笏传、张坤两位老师傅雕刻剑川县木器厂的第一套高档出口家具了。

“那时我们生产的出口产品都是有外贸编号的。”施鸿训对我说,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几十年前和木雕老师傅们用手工雕刻制作的70件套大小靠背椅及零部件的情形,甚至还记得它的外贸编号为“431”。

施鸿训还告诉我,“431”是代表国家出口到日本、美国、扎伊尔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档家具,包含“山茶”、“喜鹊登梅”、“花鸟雄狮”等几十个木雕图案,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和平和友谊。

让施鸿训至今还感到欣慰的是,1975年他跟着段笏传、尹玉春、张坤等剑川老艺人雕刻的代号为“434”、“436”、“438”的以云纹、龙形图案、孔雀开屏图案为主的5件套、10件套出口家具,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这一年,施鸿训还参加雕刻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孔雀开屏”大地屏雕刻工程。在此后的近十年时间里,施鸿训一直在剑川木器厂从事出口高档家具及各类高档次壁画、屏风等工艺木雕产品的雕刻,为剑川木器厂出口创汇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1984年开始,对出口家具雕刻制作工艺了然于心的施鸿训,在剑川木器厂负责车间的生产管理工作。在出口家具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使木器厂出口的产品连续多年保持了外国用户信得过的质量标准,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为了增加出口创汇,施鸿训和木器厂副厂长张金星等人创作设计了代号为“4328” 的10件套高档出口家具,这些家具以龙饰及吉祥图案为主色调,其中, 尤以“龙凤床”的绘图设计工作最为复杂。这些家具远销世界各地及国内各省市,使当时的剑川木器厂声名远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6年7月,为迎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昆明访问,云南省人民政府邀请剑川县木器厂技术人员前往昆明修复震庄宾馆的古典家具,施鸿训与老艺人尹玉春、李遇春一起,把昆明震庄宾馆的老式古典家具全部修复完,得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领导的高度赞扬。第二年,施鸿训受木器厂安排,去广州参加第62届中国商品出口外贸会,还到深圳等地进行了木雕考察,为后来剑川木器厂的木雕工艺发展和技术质量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8年至1991年,施鸿训在剑川县民族木器厂亲自培养了60多名优秀的木雕青年学徒,这些青年现已成为剑川木雕的主要技术力量。1991年,施鸿训担任了剑川木器厂的第一工艺车间主任,从事生产管理及工艺雕刻、组装、油漆等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培养新一代木雕工艺接班人,他培养的 8名优秀木雕青年,后来成为木雕行业的能工巧匠。

此后几年施鸿训还走出剑川到昆明主持了昆明华亭寺、西山公园、筇竹寺、金殿名胜区和昆明金孔雀饭店等单位的木雕工作,制作了大量的木雕壁画、屏风及客厅、餐厅、卧室家具。还为昆明晋宁盘龙寺制作了大量的格扇门窗。

与此同时施鸿训还培训了200多名木雕工艺人才,为后来剑川木雕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施鸿训告诉我,木雕所用木材木质坚韧、纹理细密,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在制作过程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通过和施鸿训交流,我了解到,木雕工艺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工艺品也就越有味。另外,木雕的造型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

“其实,李老师,木雕制作过程比较精细,容不得半点差错。尽管木雕的制作方法大致相同,但由于每个人的制作水平不一样,所以人工制作的木雕还是独一无二的。”施鸿训如是对我说。

我国的木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一件好的木雕工艺品,能够体现出雕刻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术。对于收藏工艺品的人来说,收藏自己喜欢的工艺品,不仅能够陶冶情操,给自己繁忙的空间注入无限的活力,也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创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

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我想,一件好的木雕工艺品,能够给收藏者带来“诗和远方……”的美好意境,难道不是吗?

雕刻时光

1954年12月,施鸿训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西门的一个白族家庭。

1961年,他進入剑川县金华九年制中学读书。1971年,中学毕业的施鸿训进入剑川木器厂,从那一年开始,直到2018年,施鸿训在木雕这条路上走了整整47年……

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做一件事,我相信许多人都不容易做到,可施鸿训做到了。由此我想到一句话:滴水能穿石,不仅因为它持之以恒,而且因为它目标始终如一。

施鸿训告诉我,四十多年来,他从剑川木器厂的一个学徒工做起,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雕刻部经理、办公室主任、生产技术部经理、副总经理等许多职务,但无论职务发生什么变化,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热爱的木雕技术。我想,这也是他能够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工艺美术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施鸿训的人生岁月中,1993年是一个值得回忆的年份。

那年,为了响应剑川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木器木雕,扩大地方产业的精神,施鸿训和剑川县木器厂副厂长张金星、党支部书记杨松田等人从剑川县木器厂“下海”出来,组织创办了“剑川县木雕总公司”,下设“剑川县民政福利公司”和“剑川县职中木雕公司” 两个分公司。

让施鸿训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生产的产品居然供不应求,很多客户纷纷上门要求增加订货数量。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带动更多的人生产,满足客户的需求,施鸿训决定把公司的“第一车间”设到农村去,在农村设立木雕加工点,走“公司+农户”的新路子。

“现在想起来,李老师,我们那个时间到农村去设加工厂,还是有点开拓精神的,呵呵……”说到这里,施鸿训不由自主地看着我笑了起来。

“你们那年到农村设了几个木雕加工厂?”我问道。

“8个。”施鸿训肯定地回答我。

然后又接着说:“那8个农村木雕加工厂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不承认,我们剑川后来出現的许多农村木雕加工厂,无疑受到了那8个加工厂的启发。”

1994年,施鸿训担任了木雕总公司的工艺雕刻部经理兼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同年,公司成立了“剑川县木雕培训中心”,施鸿训协助公司领导,负责培养木雕技术工人。在两年时间里,公司聘请剑川县著名的白族画家陈永发、杨郁生、何佩珍、徐泽安等老师任教,为学员上工艺美术课,同时,公司还派出多名木雕技师,传授手工雕刻技艺,像这样的木雕培训班,公司一共举办了6期,培养了460多名学员,既解决了部分社会青年的就业间题,也推动了剑川满足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

1994年10月27日,时任云南省长和志强到剑川县木雕总公司考察剑川民族木雕工艺,在公司亲笔题写了“剑川木雕,走向世界。”八个大字。 1995年12月1日,时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俊也到剑川县木雕总公司考察,在公司亲笔题词“鹏程万里”。省领导到公司考察,表明了上级领导对“公司+农户”新路子的肯定和支持,这不仅是对施鸿训他们公司的支持,也是对大理、对云南民族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从那以后,施鸿训他们的劲头更足了,信心更大了。1995年,施鸿训他们带领公司的全体职工夜以继日地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使公司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施鸿训亲自参加雕刻的大理金花大酒店订购的100多套客厅、餐厅、卧室等高档木雕家具,设计、组装、雕刻和油漆等工艺遥遥领先于同类产品,一亮相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1996年,施鸿训担任了剑川县木雕总公司副总经理,进入了公司的决策层,但他心里明白,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只有雕刻才是自己“吃饭的本事”。为此,他从不会放弃任何增进自己才艺的机会。他亲自参加了昆明金殿名胜区订制的大型木雕壁画“水乐大钟传奇”及木雕工艺微缩景观等工程的木雕工艺生产。还有昆明南诏白族风情园大厅大型壁画“南诏王迎宾园”的木雕装饰工程。

随后,施鸿训又参加设计制作了丽江“花马园客栈”的木雕门窗雕刻工程,主持生产了“建水朱家花园”的餐厅、客厅和卧室的全套家具。特别是“贵妃床”,“花鸟雄狮”10件套、“二龙戏珠”10件套等60多套木雕家具,受到了国内外来宾的一致好评。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施鸿训带领公司的一批技术人员,马不停蹄地设计制造了一大批木雕工艺作品,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1998年,施鸿训应邀参加了建水文庙的恢复重建工程,负责大型木雕群像和60多张大型佛桌的制作雕刻。同年,他还带领公司的几名土漆高手,为建水文庙实施大规模的“中国大漆”银珠土漆、推光漆工艺工程,经过几个月精益求精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建水文庙的整体土漆油漆工程,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建水文庙也由原来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施鸿训又主持生产了大理州人民政府“海心亭接待处”的大批木雕格扇门窗、木雕装饰品和30多套木雕家具。

1999年,施鸿训主持修复玉溪汇公园玉泉寺大雄宝殿天王殿的大型人物木雕、格扇门窗及大型佛供桌等木雕装饰工程,制作了大型格扇门《西游记》故事等人物题材的80多堂格扇门、60多张大型佛供桌。同年,他又与张金星前往通海黄龙,参加修复明代雕制的大型人物雕刻,受到通海老年协会的高度评价。

此后8年间,施鸿训先后协助张金星修复云南大学袁嘉谷故居,负责木雕装饰工程部分的重建工程,主持鸡足山金顶寺、祝寿寺的大型佛雕供桌及木雕工程,还带队前往吉林省东半县万佛寺,主持大型佛雕群的雕刻制作工程。

施鸿训参加制作的木雕产品,获得了“第三届国际新技术名优产品博览会金奖” 、“第三届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以及大理州人民政府授予的“地方产品金花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鉴于施鸿训多年来在民族民间雕刻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大理州人民政府授予他大理州“工艺美术师”的称号。这也意味着他在未来的日子里,将要承担更大的民族工艺传承责任。

2008年8月,经云南省工艺美术专业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和云南省轻纺工业行业协会职称改革办公室评审,并经云南省轻纺工业行业协会职称改革办公室审核,施鸿训和全省12名工艺美术师并列,取得了“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

和许多传承人一样,施鸿训也是个一经出发就停不下脚步的人。2009年,他前往丽江福国大饭店,主持制作生产饭店的主体木雕工程。还在公司协助张金星生产制作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区”两个民族大院的木雕装饰工程。2012年,他还前往鸡足山碧云寺,负责制作该寺木雕装饰工程。同年8月,他设计的“四季花鸟”四条屏,荣获云南省第六届“工美美术杯”铜奖,被评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木雕传承人”。2013年,施鸿训设计雕刻的“锦鸡牡丹”壁画,荣获云南省第七届“工美杯”银奖。

在施鸿训的木雕艺术人生中,2014年是值得记取的一个辉煌年份。这一年,他被云南省文化厅评定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剑川木雕传承人”,被云南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审委员会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他设计的木雕作品“春夏秋冬”,获得了世界工艺文化节组委会颁发的银奖,该作品同时还获得了国际木文化学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等部门颁发的银奖。

这不仅是对他近50年来在工艺美术领域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他在民族木雕工艺行业贡献的肯定。

初心不改传技艺

剑川县国艺木雕有限公司是剑川县的重点龙头企业,为了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施鸿训,和总经理张金星一起,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实施了一批技术改造项目,设计创作出了更多的木雕产品。与此同时,公司还定期举办木雕培训班,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民族民间传统木雕工艺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年近70的施鸿训,仍壮心不已、初心不改,不断钻研木雕工艺、培养创新人才,使自己大半辈子的技艺推陈出新,得到了传承,施鸿训告诉我,他以前在木器厂带出来的徒弟,现在有好多都成才了,而且在一些木雕技艺上还有了自己的突破,这是他一直引以为豪的事。几十年来,施鸿训培养的徒弟有好几百人之多,他们现在大部分都还在木雕行业里摸爬滚打。

2018年6月,为进一步提升剑川木雕产品的知名度,打造木雕文化品牌,弘扬工匠精神,强化剑川木雕艺术小镇的产业支撑,剑川县举办了为期5天 “大理·剑川木雕艺术博览会暨剑川木雕文化节”活动,以“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为主题的“剑川木雕旅游产品创意雕刻大赛”及“剑川民间绝活技艺展示”、“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活动格外引人注目。在活动中,剑川县人民政府与一批投资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云南省木雕协会签订了入驻协议。

剑川的木雕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等图案,这些图案常用来装饰门窗、家具。近年来,剑川木雕继承和发扬历史上优秀的传统民族木雕艺术,产品选用优质的红木、西南桦、缅甸红木、天然植物漆和闻名于世的彩花大理石,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另外,剑川木雕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集明、清各式木雕精华为一体,造型美观大方,高雅别致,还能抗腐蚀、不变形,再现了优秀的白族木雕艺术。在产品类型上,剑川木雕有豪华典雅、富有民族气息的客厅家具类;有古朴高雅的嵌石餐厅家具类;有栩栩如生的九龙壁画、九狮壁画、花鸟等壁画类;有各种类型的座屏、挂屏、屏风类;还有园林古建筑的格扇门、窗、挂帘以及各种民族旅游产品等几百个品种,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所以产品一直有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剑川县委、县政府将木雕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木器木雕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到2018年,剑川县木雕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16家、木雕个体经营户达到1500多家,木器木雕从业人员达到了2萬多人,国家和省州级工艺美术大师达到980人。2017年,全县木雕产业实现产值3.88亿元,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

在采访时,施鸿训不止一次对我说:“李老师,我认为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近年来举办的剑川‘木雕文化节已经成为‘剑川名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技艺的传承人,应该以传承为主,发展为辅……特别是要把传承人的培养,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之上。”

在采访过程中,施鸿训始终认为,作为原始的、传统的纯手工艺术品木雕,是有生命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技艺的传承人,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尽心尽责地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否则,剑川木雕将会面临技无人学的窘境。施鸿训对此有切身体会,这也是他大半辈子从事木雕事业得到的最大感受。施鸿训告诉我,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工匠,制作一个不一样的木雕,有时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去考察调研。他认为剑川木雕只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有零售点,国外的市场虽然有几十个国家,但主要市场还是以英国为主。所以,剑川木雕的普及面还不是很广。从这个方面来说,剑川木雕虽然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针对剑川木雕发展的现状,我们这些从事木雕工艺产品制造的传承人,应该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坐等客户上门”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除了零售之外,厂家还可以“让客户自己雕刻”,这样就能使客户感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另外,长期以来一直行之有效的木雕制作技艺培训,其实也是一种木雕传承形式,不能抛弃……

通过和施鸿训交流,我了解到,近年来,剑川县也在不断改善木雕的经营模式,比如用专业培训机制取代传统师徒传承,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销售取代单一面对面销售,这些方式无疑也是剑川木雕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

让施鸿训等不少木雕传承人担心的是,剑川木雕现在面临的发展难题主要是由于木雕技艺学习时间过长,年轻人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学,多半会选择外出打工,而且师徒传承的方式也存在传承周期过长,效益不高的现象。有一些人甚至干脆在机器和电脑的帮助之下,从事木雕技艺,可以说,这样的学习和从业经历,只能够掌握一些木雕技艺的皮毛,而丢弃了传统木雕艺术的精髓。

“在相对浮躁的今天,好多年轻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我现在虽然带了几个徒弟,但是,有毅力、有耐心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却不多,这是我所担心的。”采访即将结束时,施鸿训突然对我说。

“传承人在精,不在多?”我不解地问道。

“是的,就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有了优秀的传承人,我们这一些老匠人身上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木雕技艺才有机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才不会被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所淹没、所吞噬,才不会在将来绝迹、失传,剑川木雕也才有希望在市场上立足。” 施鸿训肯定地说道。

编辑手记:

曾几何时,工匠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职业,铜匠、铁匠、石匠、篾匠、木匠等等,各行各业的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一些看似落后或者笨拙的老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技艺有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的倾向,而有些甚至直接面临失传灭绝的危险。面对发展与传承的矛盾和困境,缘何像施鸿训这样一些传统木雕艺人还在坚守?剑川县素有“木匠之乡”的说法,其木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剑川的木雕艺术也是剑川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材料选择、主题由来或是技法深入上面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在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并在丰富滋养人们精神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一笔不可估算的财富,是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表现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更好地保护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财产,伴随着传统文化以及当地文化的保护,传统的木雕技艺文化与当地的文化产业相互之间依存,这应该就是施鸿训他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直坚守的理由,也应该就是剑川木雕技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木雕雕刻工艺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雕刻树叶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雕刻时光
木雕鱼
雕刻时光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