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杂志40周年,我该说些什么?

2019-03-06 12:40李钢
环境 2019年1期
关键词:光源历程刊物

李钢

记得在两年前刚刚跨入环境报道领域的时候,很惊讶的一个发现就是:在广东,居然早在1978年的时候,就已经创办了一份环境科普的刊物——《环境》杂志。

1978年,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那一年。第二年,我才来到人间。

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广东要在彼时彼处,创办这样一份杂志,并且延续至今?也因为这个惊讶的发现,于是就存下了一个好奇心,很想知道,在40年前,那时候的人们,如何对待环境,如何看待环保。

好奇归好奇,总是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没有花费时间去探出个究竟来。

如今,已然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了。40年来,国家、社会、无数个体的命运都在发生改变。

当然,发生改变的,必然还有我们的环境。

40年的脉络有无数种可供梳理的方式,个人的经历、城市的成长、技术的更迭,这其中,自然也可以是一份刊物的发展历程。

我平时很爱向光源讨教些事情,作为资深记者环保新丁,对于环境领域,仍然有不少的认知空白需要补足。这个爱自弹自唱的主编,总是用他的严谨和细心,给我以指点。

这种用心的精神,会在杂志的每一个页面中呈现。這里,有谨思妙语的“成言”,有细腻入微的万象,有直言不讳的调查。作为一份小众刊物,其中的心思,时不时都会让我们这些所谓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惊叹。

那天,和光源一起去中山、珠海等地做个海上垃圾的调查报道。我们来到位于入海口的一处非法倾倒现场,这里的垃圾山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爬上山头的光源,远远望过去竟有点渺小的感觉。他,望着我们,想必也是如此的感觉。

在《环境》杂志的40年历程中,不知道有多少个类似的场景曾经发生过。我相信每一代《环境》人,都会因为与这份杂志结缘,而在自己的心底埋下了这样那样的一种记忆。

我很喜欢大历史下的小细节,有种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每一个这样的记忆,都是这样的小细节,而细节的集合,则是时代的归集。

这些日子,总听到些“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说话。意思是要做成很多事情,总是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的精神。

环境治理是如此。

办一份刊物也是如此。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不知道多少人,多少媒体都在回首40年,走过的那些路,认识的那些人,发生的那些事。

今年亦是《环境》创刊40周年。

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人们共识。公民环境意识的提升,怎么能说,其中没有《环境》40年来用心呐喊的功劳?

猜你喜欢
光源历程刊物
镜面铝线路载板在LED COB光源中应用
光源改变光环境
刊物贺词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中国将耗资48亿建全球最亮“北京光源”
天地间唯一的光源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
运动生涯
读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