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 马山青
班主任是小学学校教育实施班级管理的基本负责人,需要根据学校教育的育人方针突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随着联合国重新定义了“健康”的概念,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组织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以便全面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为我国培养出心志坚定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在一项社会调查研究中,结果表明现代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且随着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侵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而这就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比如,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以接受失败与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且难以及时疏导自己的负面成长压力,渐渐产生了厌学、轻生、自残等不良心理。并且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小学生从小便生活在网络社会中,喜欢打电子游戏、观看影视作品,但是小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鉴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健康网络资源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现在网络资源中的暴力、色情资料层出不穷,我们根本无法完全规避不健康网络资料的不当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同样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的责骂、忽视等会对小学生产生消极作用。再者,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等同样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面对这些复杂的心理问题成因,小学班主任要积极落实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具体的辅导措施。本文将从坚持以事实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坚持家校合作的融合原则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班主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所应坚守的具体原则。
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是要坚持以事实为中心,因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必须切实消除小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发挥具体的功效。传统的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通常会从宏观理论作为切入点,没有针对小学生实际产生的心理问题作出案例诊断,导致认知发育不全的小学生难以及时对照自己的心理反应,错失了最佳的心理教育时机。为了避免重新让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陷入无效局面,小学班主任必须坚持从事实出发,让小学生们客观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其自主展开心理调整。
在确定每一轮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主题时,我都会从小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观察,我发现我们班的小学生早早便产生了虚荣、攀比意识,认为贵的才是好的,且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也一定要拥有。长此以往,小学生必然会产生虚荣、拜金的不良问题,开始追求物质,反而忽视了本身的精神发展。于是,我就以“贵的=好的?”这个主题活动积极介入了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引导小学生阐述自己的消费观。大多数小学生在表述中都提到了家长的消费观,指出父母会无条件满足自己的一切物质需求,所以他们习惯了得到与获取,也并不认为这种行为存在问题。对此,我引导小学生分析了“贵的”与“合适的”这两个词语的差异,组织小学生分别试穿了昂贵的不合脚鞋子与合脚的平价运动鞋,借此让小学生们初步感知“贵的”与“合适的”两者的具体差异。然后,我就客观指出了攀比、拜金心理的不良后果,根据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展开了实例探究,让小学生们自觉反思了个人行为。接着,我鼓励小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攀比、物质经历,自主反思,同时不断肯定小学生敢于认识自我的勇气与决心,希望小学生可以自觉改善不良的消费行为。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针对传统的“师本教育”提出的新原则。常规的“师本教育”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经验为基础,需要小学生配合班主任所设计的心理教育内容与活动方式接受相应的心理辅导。但是,且不说现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种类很多,单纯从同一个心理问题来说,我们都不能保证心理问题的成因是一致的。因此,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从小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分析每一个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潜在心理问题,然后从社会、家庭、教育、生理等层面分析具体成因,保证小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得以根除,由此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切实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表现出了暴力意识,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且认为“拳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自己的科学方式。为了更好地消除小学生的暴力思想,我认真调查了小学生产生暴力意识的根本原因,由此对症下药。比如,有几个小学生是因为在家庭环境中的影响下出现了暴躁症问题。学生家长直到目前依然坚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不良教育方式,经常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形成了错误认识,认为体罚、暴力是唯一的问题解决途径。面对这些小学生,我会与学生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可以及时改变不当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尝试用沟通来教育孩子。同时,我还明确指出继续体罚学生很可能会让学生直接延续这种暴力行为,而这很有可能会使学生误入歧途,严重影响学生的一生。与此同时,我还向学生明确指出了用暴力解决问题是不对的,帮助学生学习控制个人情绪的方法,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希望学生可以逐步摒弃暴力行为。另外,还有几个学生因为在大量的电子游戏影响下产生了暴力意识,追求刺激、热血。对此,我向学生推荐了几款有利于学生心智发育的健康游戏,要求学生戒掉暴力游戏,同时还与学生家长合作,一同监督学生的网络娱乐行为。
现代教育学中有一项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难以通过后期的教育、社会经历与个人约束完全消除,人们或多或少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原生家庭的具体影响。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所以当学生进入学校生活之后,家乡便像“甩手掌柜”一样撒手不管。然而,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即便家长不会刻意教育,也会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渗透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时要坚持家校合作的融合原则,全方位地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环境。
当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一般都会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家长对学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一开始虽然比较害羞、内向,但并不排斥与人相处。渐渐地,这个学生开始封闭自我,拒绝与其他人交流,每天都独来独往,还总是走神,排斥他人的靠近与关怀。于是,我就调查了该学生近期家中所发生的变故,发现该学生家长近期总是吵架、打架,且从来不会避讳学生,反而每次都要逼着学生从父母中做出选择,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让他变得不快乐。针对这个问题,我及时与父母沟通,告诉他们家庭生活氛围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他们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相处方式,不要当着学生的面起争执,更不要逼迫学生,同时还要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关怀与爱意,让学生相信自己是被爱的。在学校生活中,我也会无私关心学生,呵护学生,尽可能让学生产生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做学生最为信赖的朋友。在整个过程中,我都会实时追踪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以便灵活调整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总而言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能够对小学生本身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小学班长任要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与防治工作,消除不良心理活动对小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让小学生的童年生活更加快乐、健康与自由,从而有效优化启蒙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