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实践、首创于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总结、亲自推广的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和实践成果。这项制度由福建省率先推行,至今已20年。20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传承“科技特派员”宝贵精神财富和金字招牌,一任接着一任干,深化落实“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工作思路,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推力,为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构筑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年来,全省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16348人次,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乡镇覆盖率达100%,推动形成“科技+龙头+基地”等多种新型的市场化科技服务模式,有效完善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促进地方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全面提升福建十大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和层次,培育形成了茶叶、水产、林竹等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的特色优势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致富。科技特派员瞄准贫困区域,精准对接科技需求,2014年以来每年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选派科技特派员360名,累计服务农户和企业39188个,创办领办经济实体106个,建立示范基地846个,为受援地引进355个项目1.07亿元资金。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林占熺(右二)将菌草技术书籍赠送给贫困户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20年来,全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政策措施,让这些优秀科技人才安心服务农村发展。在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带领下,大批返乡入乡在乡人员在农业内外、生产两端和城乡两头创新创业创造。
创新选认方式。一是坚持跨界别、跨区域选拔科技人才,不限来源、服务领域、服务区域,广开科技特派员选认渠道。二是改变过去“拉郎配”的做法,由需求方与科技人员双向自愿“选”。三是推动“单人单点”服务向“组团联动”服务转变,探索新型选派服务模式。
创新服务模式。一是把科技特派员服务建在产业链上,促进科技服务从生产向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各层面拓展。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特派员和服务对象创业融资,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线上普惠金融服务。三是搭建科技特派员与技术服务对接平台,有效解决科技服务时效不足、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创新保障机制。一是出台充分的保障政策,真正让科技特派员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得实惠。二是采用“以奖代补”“后补助”、“一事一议”等方式对科技特派员工作、项目实施和星创天地建设予以支持。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不定期开展专题调研,逐步完善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及联动发展机制。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科技特派员的优秀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打响科技特派员的福建品牌。
科技特派员制度经过20年工作实践,在福建形成的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科技特派员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贵在坚持党的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打响福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金字招牌。二是注重机制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贵在注重机制创新,聚焦工作短板和基层需求,持续促进科技服务“三农”机制化、精准化。三是立足服务“三农”。科技特派员制度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效应,贵在立足服务“三农”,聚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持续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今后,福建科技特派员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根植“三农”,深化创新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黄新忠(左一)在三明建宁推广梨栽培新技术
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是突出科技精准扶贫,继续组织实施“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二是助力乡村振兴,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科技需求,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继续向第二、三产业延伸拓展。
进一步健全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发挥科技特派员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优化队伍结构,继续广开选认渠道,创新开展台籍农业科技特派员选认、吸引台胞台农来闽开展科技创业和技术服务。三是优化服务方式,依托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激励政策。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在福利待遇、项目资金、创业扶持、利益共享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二是科学合理评价,把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实绩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评价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标准,把服务农村一线实绩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效作为科技特派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基层一线创新创业的先进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