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索

2019-03-05 02:55张阿兰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时代

张阿兰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项固本强基、奠基未来的战略工程。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搭好思政工作的“四梁八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满足师生对思政工作的期待;抓好课堂主阵地,发挥思政课对其他课程的引领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项固本强基、奠基未来的战略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①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在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不断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搭好思政工作的“四梁八柱”

(一)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领导权。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②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领导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党的领导,是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来实现的,党委把方向、作决策,校长抓具体、管执行。习近平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③

(二)高校党委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首先,高校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其次,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投入。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再次,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轴同转,依托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在校内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讲,让每一位师生员工深刻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高校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搭好“四梁八柱”。首先,高校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规划,把高校思政工作纳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大局予以整体布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推动思政工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其次,高校党委要从更加宏观的视野、更加创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建构大生学思政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要切实全面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要制订相应的制度文件,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学生处、团委、宣传等各部门的职责,避免推诿扯皮;二是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切实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各单位、各部门既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又要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满足师生对思政工作的期待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出发,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以人民为中心”延伸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就是要围绕师生、关照师生,不断满足师生对思政工作的期待。

(二)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获得感。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④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首先,要掌握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了解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善于倾听学生心声,真正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成长中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教育“主人”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汇聚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教育和自教。再次,要善于顺应时代要求,注重方式方法的转变,运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正如习近平所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三)补齐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短板,打造“四有”好老师。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源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习近平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和标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补齐教师思政工作的短板。首先,要强化教师“四个意识”,确保广大教师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做到为人师表,担起教书育人职责。其次,要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传道者自身要明道、信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理服人”。再次,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的选拔和配置上必须重视道德品行的考核,看其是否具有过硬的品行,对师德要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抓好课堂主阵地,发挥思政课对其他课程的引领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一)抓好课堂主阵地,用好教学主渠道。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习近平在讲话中充分阐明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高校要搞好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关键是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用好教学这个主渠道。一方面,高校要建设好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各门课程在内的大学课堂,在大学课堂中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用好教学主渠道,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各类课程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看齐,与其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发挥思政课对其他课程的引领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提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整个课程育人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命重大,其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关系着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到整个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大循环,突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中,思政课要主动承担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发展。

(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课程育人。“课程思政”让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其采取“基因式”融入方式将“思政”理念及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以上海高校为借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是要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让所有的课程都有“思政”味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二是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人教育的共通点,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同向同行效应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身。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因此,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逻辑始点。高校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效防止弱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的实践指南,高校文化建设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更多的文化资源。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三风”建设。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高校要旗帜鲜明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三风”建设,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凝魂聚气”、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助力。一是要加强校风建设。以校园精神为核心,重视对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熏陶,用优良的校风增强校园文化底蕴;二是要加强学风建设。高校要研究制定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将学风建设融入到高校工作各个环节;三是加强教风建设。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樹立教书育人的典型,带动整体教学风气好转。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是依托学生社团打造校园品牌活动。校园文化品牌是高校的一面旗帜,是高校形象的展示,更是提升高校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抓手。校园文化品牌的建立自然少不了学生社团的参与。校园文化要以特色品牌为导向和依托构建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二是以重大纪念日、节日为契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重大纪念日、节日活动蕴含着的丰富教育内容和巨大的教育价值开展教育活动;三是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播。

五、运用互联网传播能量,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

(一)运用新媒体技术让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习近平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量。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⑤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效、交互等优势,形成网内网外的教育合力,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以创新话语体系为抓手,提升网络育人实效性。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话语权缺失的问题。在当下的互联网战场,谁能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引领潮流、折服对手,谁就能“网”聚人心、引导舆论、陷敌于被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调整话语方式,创新话语体系,提升育人实效。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顺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变化,以朋友身份融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朋友圈、微博等网络生活空间,实时掌握舆论动态;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善于用学生的语言讲好学生的故事,避免产生“语言鸿沟”;三是要针对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用事实说话,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原创发布、转发点评、微话题讨论等形式,端正学生对问题的正确认识。⑥

(三)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让校园网络健康运行。一是要综合运用技术、行政、法律和教育手段,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综合运用技术、行政、法律和教育手段,大力推进网络媒体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进一步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⑦二是重视网络舆情的研判和监督管理。及时做好舆情研判,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巩固高校网络宣传思想阵地。通过技术等手段过滤非法信息、网络谣言的入侵,对散布谣言、发布传播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等不良信息者要严肃处理;三是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时把握网络媒体平台的舆论动向,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环境。⑧

[注释]

①③④⑤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9(1).

②邓纯东.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J].人民论坛,2017(11).

⑥⑧探索“互联网+”条件下高校青年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6-12-26.

⑦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N].河南日报,2017-2-2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