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农村生产要素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19-03-05 19:27:30陈龙祥刘卿王睿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局
江西农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要素经营

文|陈龙祥 刘卿 王睿(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局)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实施起来需要找好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他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乡村振兴要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当前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生产要素活力不足,要素贡献不全面,各生产要素分配对收入分配作用不均衡。

厘清农村生产要素现状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由农村单向流入城市,造成当今农村处于严重“贫血”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和供给不足。

“农村土地由谁来耕种”这一发问直指当下农村“人”的问题。一是劳动力数量减少。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常住人口数量稳步增加,至1995年达到峰值8.60亿,随后农村住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2018年下降到5.64亿。1992年至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由27.63%增长到59.58%也直观显示了农村人口外流的不争事实。二是从业人员年龄老化、断档。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从第一次1997年为18.1%到第二次2006年25%,第三次2017年时55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3.6%。同时,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普遍,农人断层严重。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不强。2017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占比仅8.3%。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智慧储备直接影响了耕种方式、技术采纳、管理手段等,导致小农生产的收益和成效不高。

第二,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和产出收益较低。

一是耕地资源人均占有少。2017年末全国耕地面积20.2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46亩,乡村人口人均3.5亩,按照世界银行“户均耕地面积2公顷以下为小农户”的定义,人地紧张国情下的小农生产仍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主流。二是耕地经营分散化。人均耕地面积小加之农户家庭经营体制,造成了农村土地经营的分散化、细碎化,制约了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的发展。三是土地收益低。土地所有权收益方面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缺乏形式和程序,转换为收益困难较多。在使用权收益上,主要包含耕种收益和土地流转收益,这部分产出收益较低,据我省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调查显示,2018晚籼稻亩均净利润只有84.4元,2017年此数据也仅是239.91元。

第三,农村资本开发利用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均。

一是人力资本开发不全面。农村人力资源存在基数大、质量低和结构失调的特征,农村教育、培训作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本的基础性工作成效有限,农村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健全。二是物力资本激活有限。农村物力资本大致包括土地使用经营权资本、固定资产资本和货币金融资本,在农村土地改革推进中土地资本将逐步激活。目前,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和土地经营权等资本的经济效益不显著。三是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资源配置倾向于城市和工业部门,农村对资金的吸引力较小;信贷投放倾向非农化,农业融资较难、农民贷款较难。

优化农村生产要素是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破除现有体制机制弊端,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跃起来,使农村生产要素达到优化配置;让广大农民积极性迸发出来,使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

第一,加快农村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激活劳动力要素。

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取消农业户口,实行全民统一身份登记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农民可以自由迁徙,不受户籍限制,子女上学不受地域限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民进城,使其自愿让渡自己手中少量而零散的土地,从而促使土地集约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失业、养老、医疗保障等全民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有效化解失业失地和退休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人口约为1.119亿人,其中农村户籍约为0.78亿人,加上农村失业人口总计约1亿人。这一亿人的生活保障,按我国目前的财力,只要各级财政齐心协力,起初几年,每年用5000至1万亿的资金,就可以解决,以后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用5-10年时间逐步向城乡保障一体化发展还是可行的。让农民工这个具有强烈时代色彩、带有歧视性的字眼彻底消失,让失地农民在城镇生活有保障、有尊严,才是城乡和谐发展的根本。

第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性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事,土地制度改革应坚持“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新一轮土地改革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应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为农民普及改革事项,确保农民自由意志抉择,赋予农民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保证农民从中受益。

农民手中,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的少量土地让农民食之不能果腹,弃之不敢,难以取舍,应将其财产化,等同于国有城镇土地,可以自由交易、抵押、入股,才可以让农民把农村土地作为个人财产,带入城市,作为自己生产生活的资本金。农民的宅基地也应与城镇住宅等同,允许进行自由交易。

第三,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激活资本要素。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保证粮食安全。从事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应具有100亩以上规模的耕地,按现有的土地产出率计算,即每个农户的家庭收入在5万元以上,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在以户为单位的经营制度下,完成整个生产过程。二是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以提质为导向,从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增加农业附加值入手,让部分农业人口继续留在农村,在现有规模土地上,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鼓励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户就地择业。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现有支农资金使用方向。规模化生产和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着技术、资金等方面困难,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应更多集中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出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农村深植着华夏儿女的乡愁,农民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三农”牵涉着国家的基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路上,以保障农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循序渐进地变革现有的土地、经营、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将能实现农业保供给,农民增收入,促农村繁荣,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要素经营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 08:25:26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7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