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发展让许多教师和学生只注重考试时所涉及到的知识体系,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只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地挖掘文言文的内涵,体会不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和文言文本身的魅力所在,因此,几乎磨灭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学习得过且过,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教师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规划。教师应尽量减少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去除功利主义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兴趣,真正让学生进入文言文中去,最终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水平。
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距离使用文言文的时代比较久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同时,高中生的学习比较紧张,耐心相对有限,更加倾向于简单直白的题型。文言文需要逐字逐句地翻译,抠字眼,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吃力的,所以,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偏科现象比较明显,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学生不愿把时间花在学习文言文上,最终导致文言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有兴趣的学习才能持久,才能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在学生有了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传授,这样学生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理解,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需要教师制订课堂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在讲文言文之前将文章的背景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一下,将文章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六国论》为例,《六国论》是苏洵的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介绍苏洵、苏轼、苏辙的关系,讲讲他们父子的励志故事,再从《六国论》的背景入手,苏洵撰写这篇文章绝不是就事论事,不是简单地评论历史,而是借古讽今,暗示当朝政府不可采取绥靖的软弱的外交政策。然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六国是被秦灭掉的,其原因是什么?”“弊在赂秦”是苏洵认为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采取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加强课堂互动。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篇文章,六国为什么会被秦一一灭亡,其根本原因就是六国没有反抗意识,只是一味地对秦国屈服和贿赂,给了秦国灭亡六国的机会。教师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彻底解读透彻这篇文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多数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于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随之下降。教师没有创新,常常是按照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逐字逐句地翻译文言文字词句,学生机械地接受,对文言文的文本内容也没有深入了解。教师只单纯地将考点知识统一灌输给学生,没有引起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注意力,没有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大多数文言文都是讲历史事件或者介绍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让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再现于语文课堂,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感情和所要告诫世人的道理。
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通过视觉效果还原历史人物和场景。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这一《红楼梦》片段有很多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学生可以扮演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语言也可以活用,多用浅显易懂的现代词语来表达。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里面人物的认识,更好地解读人物,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文言文翻译的记忆,进而读懂文言文。学生扮演角色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只是读台词,学生要深入人物的内心,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林黛玉进贾府》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段,当时曹雪芹的家族就好比《红楼梦》中的贾府,兴盛过,但是最终衰败了,曹雪芹经历了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才将《红楼梦》这一巨作创作出来。所以,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文言文中的历史情节更好地体现出来,将所表达的历史情感更好地抒发出来。最重要的是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不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对于学生文言文兴趣的培养上,而是将培养重点放在了刷题和练题等方面,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学氛围的枯燥乏味。甚至大多数学生提起文言文就立刻皱起眉头。教师因为注重与文言文考试内容相结合,就过度注重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不会对文言文的故事情节进行细化,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和无趣,使得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停留在了只会翻译的层次。必须指出的是,教师翻译大多会以参考答案为准,所以,如果参考答案出现错误,整套题和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便会出现错误,这种教师不走心的教学方式直接造成学生不走心地接受,实在无法达到原来设定的教学目标。
对于语文、英语等科目来说,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利用朗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文言文一般都是比较有规律的,是一种相对有规律的语言,读起来比较朗朗上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段朗读文言文,要求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以《鸿门宴》为例,朗读时应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朗读出不同的感觉,刘邦、项羽、樊哙都有自身的性格特点,刘邦应变能力强,机智;项羽不够理智,容易冲动;樊哙重情重义,非常忠诚。学生朗读时应该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一一对应,通过朗读的方式体现出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刘邦、项羽、樊哙等人物的解读,了解当时人物所处的环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促进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方法。总体看来,阅读能力是一项学习文言文必备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总的来说,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和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态度是机械的传授和被动的接受。同时,由于高中学生学习科目较多,高考学习压力较大,文言文的学习时间较为有限,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来摆脱困境。教师可以从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情境教学、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等方面着手,调动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水平。可以说,提升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已经迫在眉睫,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积极解决问题,真正改善文言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