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高考取消选考题后,论述性文本就成了高考每年必考的文本。“思路题”则是论述性文本常考题。论述性文本从本质上来说属议论文。而经典议论文在苏教版教材中的尴尬失位导致学生缺少阅读范本,所以历年高考论述性文本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论述性文本思路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中均提到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强调“能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断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这些表述对论述性文本思路的阅读指导有着巨大的帮助。
在学生阅读心理层面,教师要强化阅读的元认知监控。这和分析反思阅读经验密切相关。元认知监控很复杂,但此处就是强调带着阅读的经验和分析反思的成果来阅读,不被文本牵着鼻子走。理念上,引导学生树立任务阅读意识、阅读节奏变化意识。既然思路题是常考题,学生就要养成带着任务阅读的习惯,读毕一遍要能准确找出文章的论题和论点,读完一遍要能说出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阅读过程中阅读速度要有变化:慢读涉题语段,快读其他语段;慢读段落头尾观点句,快读举例分析句;快读符合阅读经验的语句,慢读不符合阅读经验的语句。操作上,强调阅读经验和逻辑的参与。
例如,根据题目推测文本观点,形成条件反射。看到2017年《从脸谱说起》的题目,就应意识到“脸谱”只是个由头,然后思考作者究竟要说什么?再如,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猜想下文。如果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表达,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有意识地根据阅读经验和逻辑猜想下文,这样的阅读过程才是受监控的阅读。以《成人不自在》为例,第四段开头作者就点出孙悟空西天取经并非偶然。此处可隐去下文,根据经验和逻辑揣测下文,“并非偶然”那是什么“必然”呢?再展示原文让学生比较原文,从而了解下文说的是其接受“金箍儿”即社会规范的必然,对其成长有重要意义。此段末句“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就是此意。原文的表达显然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但对下文的合理揣测帮助学生规避了难度。
在阅读的技法上,强化把握关键词意识。论述性文本属议论文,用词体现逻辑关系,要教会学生通过关联词了解语言表达的侧重点。如“不是……而是……”结构中,作者观点的区间是“而是”后面的内容;转折连词“然而”“但是”后才是作者要强调的观点。《从脸谱说起》第四段说完菜谱,“但”引出观点“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因为”后面引导的内容是原因,“因而”后面引导的是结果;“我认为”引导出作者的观点,而“通常的看法”“不少人认为”“有人认为”便是干扰句子。
除了关联词,高频词也是关键词。《从脸谱说起》第四段中“菜谱”“火候”“活”等词就是高频词,都是涉及答案的关键词。在概括成文阶段,学生答案中表述主体的缺失是个问题。以《罗丹的雕塑》第一段最后一个层次的概括为例,在知道“然而”之后的内容为关键内容后,部分学生仍表述为“我们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是附带的配曲”。究竟原句中的“那”指代什么?必然和“雕刻”有关而不是“我们”。由此看来,概括成文阶段出现的问题不少还是由于梳理结构阶段出了问题。由反馈可知,学生梳理论述性文本思路时在阅读经验的调动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使用上均存在问题。
掌握基本概念,更要比较文本,促进学生迁移的发生。教师应让学生熟练掌握涉及议论文的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基本概念和常见术语。学生掌握概念是必要前提,而运用又是一个难题。教师要选择经典示范性论述性文本,让学生熟读。教师选择相似而又有差异性的文本能使学生加强对概念的掌握。例如,为了明确论题的概念,让学生探讨同为名词性标题,“罗丹的雕塑”“乾坤草亭”和“拿来主义”的区别。再如,评讲《少年中国的人生观》的破立结构,可引入经典文本《拿来主义》,将其和常见的并列式、递进式结构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破立结构,再通过和《“文能穷人”辨》的异同比较,拓宽学生对破立结构的认识。如果能将之运用到作文习作中,就是切实掌握此种结构了。
论述性文本相较文学类文本,阅读规律性强。帮助学生分析和反思阅读经验,形成迁移,才能切实提高其论述性文本思路的解读能力。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六个课程目标是提升思维品质,强调“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现实情况是学生总觉得阅读靠感觉,没有方法,其实不然,尤其是论述性文本。因此,引导学生自觉分析反思阅读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方法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