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2019-03-05 15:13刘晓瑞徐珂璠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精准院校职业

刘晓瑞, 刘 萍, 徐珂璠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农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更离不开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要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1 农业高职院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1 农业高职院校对农村弱势群体摆脱贫困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是挖掉穷根的关键,农村贫困人口“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农业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把发展教育脱贫作为一项重要举措,为农村贫困人口精准发力, 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精准脱贫。

1.2 农业高职院校是培育乡村各业人才的核心基地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农村发展建设带头人和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涉农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可培养一大批可加快涉农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培养一大批掌握更多的现代农业技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职业农民。

1.3 农业高职院校是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牢固阵地

产业富民和人文精神是乡村振兴的一对翅膀。农业高职院校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人才,可充分发挥其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在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引导和培育农民高尚道德情操,推动国民素质与乡村建设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1.4 农业高职院校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农业高职院校拥有“守望田园,不辱使命”的“三农”情怀,天然的文化优势、创新优势、智库优势,紧扣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大主题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功能,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产业优势、项目优势、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扩大合作成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为乡村振兴输出人才,注入新活力。

2 农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

面对乡村振兴契机,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农业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可大有作为。

2.1 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助推精准脱贫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面向第一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农业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全面增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帮扶计划,实现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培训,及时、足量培养出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带“农味”的人才,使农业高职院校成为精准扶贫的“造血器”。

农业高职院校可利用与“三农”的天然联系,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开展特色帮扶活动,突出思想智力扶贫,提高扶贫针对性。一方面利用教育资源优势,立足教育扶贫,提升贫困家庭子女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促进扶贫对象实现最有效的造血式精准脱贫。另一方面培养与培训并举,主动对接县域经济,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精准化、绩效化的农村实用技术专题培训、农民学历继续教育和适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2.2 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服务质量兴农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更对农业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同步升级的迫切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指出要大力发展质量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新时代亟需农业高职院校提升实用技术研发水平、协同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架起农业科技通往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提升农业科技贡献力,服务质量兴农。

培养新型“三农”建设队伍是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的重要载体,必须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优势,牢固树立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职业教育思想,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进行积极改革,要转化一批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典型,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面向农民、农村的大教育任务。

一是提升办学理念。农业高职院校要从“一切为了三农”“为了三农的一切”出发,使农村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农村高技能劳动者培养基地,成为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的中心。通过将应试教育转变为技术教育、学历教育转变为能力教育、固定学期教育转变为弹性较大的培训教育,培养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体、新型职业农民、新型乡村治理人才。二是调整专业设置的供给侧。农业高职院校根据服务“三农”的教学理念,从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经济出发,要主动走进农村拓展办学空间,主动贴近产业开发实用课程,主动面向农民探索培养模式。对专业设置进行供给侧调整,主要要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更好地与农村经济实现对接,从而使农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进而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市场满意度,增强吸引力。现代科学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引擎”,通过打造一批科研平台、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典型和建设一支“三农”科研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质量兴农的引领作用。

2.3 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推进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靠近,农村经济面貌和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和改善的同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缓,乡风文明落后成为乡村振兴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农业职业教育要发挥人才和基地、文化传承与创新优势,担负起优秀乡村文化传承的使命和责任。

开展校村共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村集体经济强不强,村民富不富,环境美不美,取决班子强不强。由于乡村干部科技文化水平较低,更缺乏农业农村工作第一线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真正懂管理、熟悉农业科技知识的复合型干部少,很难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可打破身份界线,组织任命青年教师到镇村任职。选拔对党有感情、对农民有亲情、对事业有热情的青年教师到乡村领导岗位上来,实现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这些挂职的青年教师一方面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另一方面可进行政策法规和文明宣讲、增强村民法律意识,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乡风。农业高职院校还可集中力量挖掘和保护农耕文化遗产,可充分利用农闲、重大节庆、民间传统节日,通过送文化下乡等举措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激发乡村活力,提升乡村魅力,助力乡村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2.4 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保障,促进就业创业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大机遇。面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产业空心化,而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又对农村缺乏感情,对农业专业缺乏热情,对扎根农村到基层就业缺乏激情的现状,农业高职院校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一方面加大对学生进行政策宣传教育。教师利用融渗的方式对学生开展专业责任教育,培养其农业情怀,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认知水平,强化专业素养,为现代农业吸纳多元新生从业力量。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课、宣讲会、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平台、QQ群等方式宣传解读 “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展战略和国家鼓励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宣传就业创业典型人物事迹。另一方面应做乡村振兴的“拓荒者”。农业高职院校积聚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专业技能功底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把他们组织成为农服务专家组,定期对创业者提供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指导。同时要主动发挥政府决策咨询者、研究者、推广者的角色,沉下去到田间地头去,利用科学的方法,为乡村振兴解决一些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同时应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科技顾问,积极为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协助乡镇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育示范区、带头人等方式主动作为,营造“学农有出息、事农好创业”的氛围,增强吸引力。

猜你喜欢
精准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