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感知机会,如何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到位解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小学生文学阅读基础还比较低下,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比较肤浅,如何让学生能够进入诗词描绘的境界,体味到诗词的韵味,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要注意精选教学视角展开教学思考,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古诗词的学习之道。
古诗词大多以写景抒情、托物言志为主要构建方法,自然不乏写景状物的内容,教师在诗词内容解读时,需要让学生建立有形感知,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将古诗词中的景物进行图片、动画、视频展示,给学生带来活的画面,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词描绘的景色情境之中,这有助于进一步发掘古诗词的内涵。
如教学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这首诗中描写了多种景物,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先让学生观看一组文本插图,说说图画中都涉及到哪些景物。学生开始观察图片信息,并结合古诗内容进行梳理,很快就找到了一些景物:残阳、江水、露珠、月牙等。教师让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的描写角度,感受景物描写的韵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景物描写有了比较直观的感知。“残阳平铺在江水中,写的是江面暮色,一半江水被晚霞映射成红色,一半江水却有些暗淡,给人的感觉非常安宁舒适。”“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呈现珍珠状,一弯新月多么像一张弓。”教师对学生梳理阅读进行归结点评,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诗词境界之中。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给学生一些直观的提示,让学生结合这些景物展开梳理阅读,找到诗歌中对景物的描写内容,体会景物描写呈现出来的韵味。古诗词借景抒情法极为普遍,教师以此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让学生顺利进入景韵体验之中,这是教师施教的科学设计。
诗词中有丰富的景物因素,这些景物的存在具有很强的观照性,教师要从景物搭配、映衬等角度展开解读,给学生规划清晰完整的思考路线,以提升诗词解读品质。每一首古诗词都有特定的生成背景,自然带有社会历史的痕迹,作者在主题设置上,也会自然接轨社会生活,这些内容也是鉴赏需要关注的。
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其景色描绘更为大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作者游览庐山所见,自然属于写景部分,后两句则是由此生发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即景说理,谈游山体会。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创作背景等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此时的心境,然后对诗歌主题进行深度发掘。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大多能够给出比较合理的解读。有学生说,苏轼属于浪漫主义诗人,写出来的诗句充满豪气,他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被贬职的失意阶段,自然有许多感慨需要阐释。借助游山经历,有感而发,劝慰自己要学会释怀;也有学生认为,苏轼借游山经历,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处理,给人带来更多启迪。教师参与互动讨论:苏轼虽然被贬官,但其思想境界是极高的,他能够审时度势地分析登山感悟,表达出的是一种释然和豁达。
教师利用古诗主题探索机会发动学生展开阅读思考,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从学生不同见解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思维已经进入诗词核心,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更为深刻。学生见解呈现个性化,教师不做是非评价,自然是鼓励学生展开主动思考。
“意在诗外”,这是对诗歌体裁特点的重要诠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时,需要引导学生从“意韵”角度展开思考,对诗词折射的丰富内涵和哲理有更深刻的认知。古人写诗赋词不是单纯写景状物,而是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对生活、对生命、对社会、对国家的某种情怀,这便是诗词的“意韵”所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的丰富哲理内涵,促使学生自然建立主动思考意识。
古诗词讲究意韵的呈现,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需要建立意韵解读意识,这样才能提升鉴赏水平。如王之涣的《凉州词》,虽然这是一首曲子配的唱词,但其韵味是十足的。节奏感很强、韵脚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已经成为千古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教师先为学生示范诵读,然后引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并找出韵脚,让学生反复诵读训练,感受其丰富内涵。当学生对其内容有了一定认知之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这首凉州词要表达什么样的哲理?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很快就给出一些见解。“戍边的城池在黄河的源头,玉门关孤独地耸立在那里,显得极为凄冷。春风吹不到这里,自然看不到春色,这说明戍边生活是极为艰苦的。”“戍边将士浴血奋战,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鼓励,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内涵。当时的朝廷不顾戍边将士死活,引发作者不满,所以才会发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慨。”
教师让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对诗词折射道理进行互动讨论,给学生提供难得学习思考的机会。学生在实际互动讨论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是深刻的。古诗词意韵内涵发掘有不同角度,教师给出必要的启迪,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其核心。
古诗词带有神韵特征,主要体现在画面布设的精巧性、思想展示的深邃性、表达语言的经典性等多个方面,教师在具体解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透过经典名句认识作者、明鉴内涵,形成崭新的学习感悟。特别是古诗词名句,这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还要注意展开延伸解读,让学生真正进入诗句核心,实现学习认知的顺利内化。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知体验。提及李清照,我们自然想到婉约、抒情、哀怨等词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多么豪迈的誓言。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让学生针对名句展开鉴赏学习:反复诵读这句诗,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个性观点不断地呈现出来。有学生说,人只要活着,就要争当人中的豪杰,即使是为国捐躯了,成了鬼魂,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也有学生说,这是一种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告诫人们要有家国情怀,只有建立强烈的爱国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教师让学生从名句鉴赏中展开课堂讨论,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学生各抒己见,成功进入思想交流阶段,让学生从名句解读中感受诗词丰富内涵,为学生认知内化创造良好条件。
古诗词有浓郁的韵味,教师从“境界”角度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体味古诗词深邃的景韵、情韵、意韵、神韵的精妙,实现学习认知的自然升华。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没有太高要求,教师要自觉追求教学高界,给学生提供更多品鉴机会,让学生自觉建立鉴赏意识,并在品味诗词韵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内化学习认知。